字词 | 普济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普济方 《普济方》是中医方书。明朱橚(见“救荒本草”)主持编纂,成书于明永乐四年 (1406)。《明史·艺文志》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永乐刻本残卷;《四库全书》本,收录其全; 1958—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四库全书》本为主本,参照永乐残卷、明抄本残卷,校勘排印,分10册出版。 本书原为168卷,《四库全书》改为126卷,凡1960论,2175类,778法,239图,61739方,计950万字。全书分列100多门,大致可分为总论、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孩和针灸7大部分。第1部分为方脉总论、运气、脏腑; 第2部分为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咽喉、牙齿、眼目等9门; 第3部分为诸疾,包括诸风、伤寒、时气、热病以及杂治等39门;第4部分为诸疮肿,内分疮肿、痈疽、瘰疬、瘿瘤、痔漏、折伤、膏药等门;第5部分为妇人,内分妇人诸疾、妊娠诸疾、产后诸疾、产难等4门;第6部分为婴孩,先载儿科诊断法,次为新生儿护理法和新生儿常见疾病,后列各种儿科病候;第7部分为针灸,分总论、经络腧穴、各种病候针灸疗法,此外还附本草药性畏恶和异名2卷。 本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方书。从其编撰层次看,首列总论,次列脏腑身形(包括各种急、慢性疾病)、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条理清晰。对各病候的疗法,极为丰富。除汤药以外,还收有罨敷、按摩、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有 一定实用价值。宋元以来,名医著述,散失者十之七八。朱棣生活于明初,旧籍存者尚多,得以广采博收,辑成本书,所汇集的方药保存了明代以前我国医学的宝贵资料,可供查考。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 “是书于一证之 下,备列诸方,使学者依类推求,于异同出入之间,得以窥见古人之用意,因而折衷参伍,不至为成法所拘”。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所附之方,采于本书者甚多。 由于本书内容庞杂,篇幅过大,且所载方药有相当一部分不切实用,因而编成之后并未能在医界产生应有的影响,流传不广,刻本较少。《四库全书》本刊行之后,影响始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古之专门秘术,实藉此以有传。后人能参考其异同,而推求其正变,博收约取,应用不穷。是亦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矣,又乌可以繁芜病哉!”评说至为公允。 普济方方书。明朱橚等撰。一百六十八卷。朱橚,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喜研方药,除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编辑本书外,另撰有 《救荒本草》。此书系广采博收明以前医籍与有关著作编辑而成,收方数目多过前代方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14世纪末)。原书已佚,仅有残缺本。《四库全书》收此书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二百三十九图,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九百五十万字。卷一至卷五为方脉。卷六至卷十二为运气。卷十三至卷四十三为脏腑。卷四十四至卷八十六为五官。卷八十七至卷二百五十为杂病。卷二百五十一至卷二百六十七为杂治。卷二百六十八至卷二百七十一为杂录和符禁。卷二百七十二至卷三百一十五为外伤。卷三百一十六至卷三百五十七为妇科。卷三百五十八至卷四百零八为儿科。卷四百零九至卷四百二十四为针灸。卷四百二十五至卷四百二十六为本草。可见其内容丰富,搜罗广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其中有些方书后来已佚,故它在保存古代医学文献上颇有贡献,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明永乐刻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抄本铅印。 普济方书名。明·朱(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168卷。刊于15世纪初。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中广泛辑集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原书今仅存残本,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本书改编为426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包括脏象及脏腑诸病候)、身形(包括头、面、耳等部位所属及身形诸病)、诸疾(包括伤寒、杂病、疮疡、外科、骨科以及各种治法)、妇人(包括妇、产科)、婴儿、针灸、本草等共100余门。据《四库提要》记载:“凡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对于所述病证均有论有方,资料比较丰富。但也杂有一些糟粕内容。建国后有排印本。 普济方书名。明·朱、滕弘等编,刊于15世纪初,168卷。《四库提要》作426卷。本书系广泛收辑明以前医籍编成。现存内容为收入《四库全书》者。“凡1960论,2175类,778法,61739方,239图。采摭繁富,编次详悉,自古经方,无更赅备于是者。”是我国方书中规模最大的一部,是以收集方剂为主的综合性医书,网罗资料甚广,是一部较完整的工具书。今有排印本刊行。 《普济方》中医方剂著作。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几乎收录了15世纪以前所有方书的内容。明代人朱 普济方 普济方中医方书名著。又名《周定王普济方》。原为一百六十八卷,后人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明朱橚(?—1425)等撰。朱橚为明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改封为周王,驻安徽凤阳;洪武十四年(1381),就藩开封。建文初年(1399)因谋反,被明惠帝朱允炆流放蒙化(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后又被召回南京禁锢。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诏令其回旧封地。洪熙元年(1425)卒,谥为“定”,因此称为周定王。朱氏好学,擅长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平日留心医药。洪武二十三年(1390),寓居滇阳(今云南滇池)。当地山民感染瘴疟的颇多,而苦无良医,朱氏遂命本府良医李恒选录古方和家传验方,编成《周府袖珍方》。居开封时,亲访田夫野老,得草木之根、苗、花、实、药、茎,可备荒年以佐饥馑之用者,著《救荒本草》。《普济方》为朱氏亲自主持、命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论述考证,取古今方剂,辑编而成,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专书。 ☚ 饮膳正要 外科正宗 ☛ 普济方 普济方书名。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编撰。426卷。书成于明永乐四年 (1406)。书中广泛辑集历代各家方书及搜集大量时方,并兼收其他传记杂说、道藏、佛书等有关资料,分类整理而成。原为168卷,清初 《四库全书》将其收录改编为426卷。据《四库全书》提要载,该书 “凡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 集十五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全书分为方脉总论、药性总论、五运六气,脏腑、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儿、针炙等,各种病证,均有论有方。除记载药物与针炙治疗方法外,并收录按摩、导引、气功治疗经验。全书搜罗广泛,内容丰富,所汇集的方药保存了明代以前我国医药学的宝贵资料,其中一半多的方书后来佚散。李时珍在编著 《本草纲目》时,明以前不少失传或罕见的医籍,虽未能亲览,但却赖 《普济方》 得以转引。且该书所载各种病证,也为研究明初以及明以前的疾病史提供了可贵资料。本书由于篇幅过大,所载方药有一部分不切实用,因此编成后流传不广,刻本较少。原明永乐刻本今仅存第168卷残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全书》本排印出版。 ☚ 天府广记 臞仙活人心法 ☛ 普济方方书名。明朱、膝硕、刘醇等编撰。书成于1406年。本书收辑资料极为广泛,除博引明以前各家方书外,并兼收其他传记、杂说以及道藏等有关资料,分类整理而成。原书168卷,今仅存残本。清《四库全书》改编为426卷,凡1960论,2175类,778法,239图,61739方。是我国历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普济方四百二十六卷。 明朱 (生卒年不详)撰。朱,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十四世纪末)。朱氏喜研方药,此书系广采博收明初以前各种医籍中方剂和有关著作编辑而成,甚至还兼收其它传记、杂说、道藏、佛书中的有关记载。为我国收方最多的方书。原书为一百六十八卷,已佚,仅有残缺本。《四库全书》收此书时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九百五十万字。所收方剂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首中每个病候都有论有方。卷一至卷五为方脉;卷六至卷十二为运气;卷十三至卷四十三为脏腑;卷四十四至卷八十六为五官;卷八十七至卷二百五十为杂病; 卷二百五十一至卷二百六十七为杂治;卷二百六十八至卷二百七十 一为杂录和符禁;卷二百七十二至卷三百一十五为外伤; 卷三百一十六至卷三百五十七为妇科; 卷三百五十八至卷四百零八为儿科;卷四百零九至卷四百二十四为针灸;卷四百二十五至卷四百二十六为本草。从内容看,全书分列一百多门,大致可分为总论、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孩和针灸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脉总论、运气、脏腑;第二部分为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咽喉、牙齿、眼目等九门;第三部分为诸疾,包括诸风、伤寒、时气、热病以及杂治等三十九门;第四部分为诸疮肿,内分疮肿、痈疽、瘰疬、瘿瘤、痔漏、折伤、膏药等门;第五部分为妇人,内分妇人诸疾、妊娠诸疾、产后诸疾、难产等四门;第六部分为婴孩,先载儿科诊断法,次为新生儿护理法和新生儿常见疾病,后列各种儿科病候;第七部分为针灸,分为总论、经络喻穴、各种病候针灸疗法,此外还附有本草药性畏恶和异名二卷。此书内容丰富,搜罗广泛,所汇集的方药保存了明代以前我国医学的宝贵资料,为有参考价值的重要医学文献,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内容庞杂,篇幅过大,所载方剂多有重复,检阅不便,亦有相当一部分方药不切实用,因而编成之后并未能在医学界产生应有影响,流传不广,刻本较少。有明永乐刻本、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抄本铅印本,《四库全书》 本。 普济方pǔjìfānɡ医书。168 卷。明·朱、滕弘等编。刊于15 世纪初。该书系广泛集辑明以前的医籍编成。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该书收入, 但改编为426 卷。书中包涵内容颇广, 主要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身形、诸疾、妇人、婴儿、针灸、本草等, 共100 余门, 约6 万余方。每种病症均有论有方, 资料比较丰富。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普济方 《普济方》《普济方》系医方书。426卷。书成于1406年。由明皇太祖第五子朱橚主持,腾硕等人汇编而成。本书广泛搜集了明初以前各种医籍中的方剂,甚至于还兼收其它传记杂说、道藏、佛书中的有关记载,据《四库提要》统计,共收载方剂61,739首,并且每个病候都有论有方,是我国最大的一部方书。全书分列100多门,大致可分为总论、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孩和针灸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脉总论、运气、脏腑;第二部分为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咽喉、牙齿、眼目等9门;第三部分为诸疾,包括诸风、伤寒、时气、热病以及杂治等39门;第四部分为诸疮肿,内分疮肿、痈疽、瘰疬、瘿瘤、痔漏、折伤、膏药等门;第五部分为妇人,内分妇人诸疾、妊娠诸疾、产后诸疾、产难等4门;第六部分为婴孩,先载儿科诊断法,次为新生儿护理法和新生儿常见疾病,后列各种儿科病候;第七部分为针灸,分总论、经络腧穴、各种病候针灸疗法,此外还附本草药性畏恶和异名2卷。本书内容丰富,所汇集的方药保存了明代以前我国医学的宝贵资料,可供查考。其主要缺点在于内容庞杂,篇幅过大,所载方药有相当一部分不切实用,因而编成之后并未能在医学界产生应有的影响,流传不广,刻本较少。1958~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抄本排印出版。 ☚ 世医得效方 奇效良方 ☛ 普济方pu ji fangUniversal Prescriptions,a collection containing over 60,000 prescriptions,compiled by Zhu Su in 140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