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晏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晏殊公元991—1055

北宋词人。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幼年聪颖,七岁知学问,能文章。十四岁时,张知白安抚江南,将殊以神童荐于朝廷。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三月,真宗以神童召试,被赐以进士,官知制诰,翰林学士;仁宗时,拜集贤殿学士,官至宰相兼枢密使。任职期间,举贤识能, 自谓“平生欲报国,所得是知人”。时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欧阳修亦为其知礼部贡举时录取为第一名的。其词承袭晚唐五代风格,特擅小令,多写男欢女爱、伤离惜别、及封建士大夫的寂寞惆怅之情。且能文善诗,风格闲雅清婉,颇受南唐冯延己的影响。晏殊少年成名,至晚年更以诗酒为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故世称晏元献。其作品甚多,系多产作家,惜流传较少,今存《珠玉词》一百首,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其子晏幾道亦系词人,作品有晏殊风。

1

(词)宋·晏殊

剪翠妆红欲就。

折得清香满袖。

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

莫傍细条寻嫩藕。

怕绿刺、罥衣伤手。

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


1

(词)宋·晏殊

长安紫陌春归早。

亸垂杨、染芳草。

被啼莺语燕催清晓。

正好梦、频惊觉。

当此际、青楼临大道。

幽会处、两情多少。

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1

(词)宋·晏殊

秋露坠。滴尽楚兰红泪。

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

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

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


1

(词)宋·晏殊

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

未上东风先拆。

分付春消息。

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

谁把彩毫描得。

免恁轻抛掷。


1

(词)宋·晏殊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画堂筵启。

一曲呈珠缀。

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

炉烟起。

断肠声里。

敛尽双蛾翠。


1

(词)宋·晏殊

梅花漏泄春消息。

柳丝长,草芽碧。

不觉星霜鬓边白。

念时光堪惜。

兰堂把酒留嘉客。

对离筵,驻行色。

千里音尘便疏隔。

合有人相忆。


1

(词)宋·晏殊

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1

(词)宋·晏殊

千缕万条堪结。

占断好风良月。

谢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乱、絮飞如雪。

短亭相送处,长忆得、醉中攀折。

年年岁岁好时节。

怎奈尚、有人离别。


1

(词)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

(词)宋·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1

(词)宋·晏殊

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

与君相见最伤情。

一尊如旧,聊且话平生。

此别要知须强饮,雪残风细长亭。

待君归觐九重城。

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


14

(词)宋·晏殊

楚国细腰元自瘦。

文君腻脸谁描就。

日夜鼓声催箭漏。

昏复昼。

红颜岂得长如旧。

醉折嫩房和蕊嗅。

天丝不断清香透。

却傍小阑凝望久。

风满袖。

西池月上人归后。

(词)宋·晏殊

荷叶荷花相间斗。

红娇绿掩新妆就。

昨日小池疏雨后。

铺锦绣。

行人过去频回首。

倚遍朱阑凝望久。

鸳鸯浴处波文皱。

谁唤谢娘斟美酒。

萦舞袖。

当筵劝我千长寿。

(词)宋·晏殊

荷叶初开犹半卷。

荷花欲折须微绽。

此叶此花真可羡。

秋水畔。

青凉伞映红妆面。

美酒一杯留客宴。

拈花摘叶情无限。

争奈世人多聚散。

频祝愿。

如花似叶长相见。

(词)宋·晏殊

叶下鵁鶄眠未稳。

风翻露飐香成阵。

仙女出游知远近。

羞借问。

饶将绿扇遮红粉。

一掬蕊黄沾雨润。

天人乞与金英嫩。

试折乱条醒酒困。

应有恨。

芳心拗尽丝无尽。

(词)宋·晏殊

脸傅朝霞衣剪翠。

重重占断秋江水。

一曲采莲风细细。

人未醉。

鸳鸯不合惊飞起。

欲摘嫩条嫌绿刺。

闲敲画扇偷金蕊。

半夜月明珠露坠。

多少意。

红腮点点相思泪。

(词)宋·晏殊

杨柳风前香百步。

盘心碎点真珠露。

疑是水仙开洞府。

妆景趣。

红幢绿盖朝天路。

小鸭飞来稠闹处。

三三两两能言语。

饮散短亭人欲去。

留不住。

黄昏更下萧萧雨。

(词)宋·晏殊

嫩绿堪裁红欲绽。

蜻蜓点水鱼游畔。

一霎雨声香四散。

风飐乱。

高低掩映千千万。

总是凋零终有限。

能无眼下生留恋。

何似折来妆粉面。

勤看玩。

胜如落尽秋江岸。

(词)宋·晏殊

宿蕊斗攒金粉闹。

青房暗结蜂儿小。

敛面似啼开似笑。

天与貌。

人间不是铅华少。

叶软香清无限好。

风头日脚乾催老。

待得玉京仙子到。

凭向道。

红颜只合长年少。

(词)宋·晏殊

粉面啼红腰束素,当年拾翠曾相遇。

密意深情谁与诉,空怨慕,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池中短棹惊微雨。

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悟,东流到了无停住。

(词)宋·晏殊

粉笔丹青描未得。

金针綵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

风淅淅。

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

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

秋气逼。

盘中已见新莲菂。

(词)宋·晏殊

罨画溪边停彩舫。

仙娥绣被呈新样。

飒飒风声来一饷。

愁四望。

残红片片随波浪。

琼脸丽人青步障。

风牵一袖低相向。

应有锦鳞闲倚傍。

秋水上。

时时绿柄轻摇扬。

(词)宋·晏殊

幽鹭慢来窥品格,双鱼岂解传消息。

绿柄嫩香频采摘,心似织,条条不断谁牵役。

粉泪暗和清露滴,罗衣染尽秋江色。

对面不言情脉脉,烟水隔,无人说似长相忆。

(词)宋·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

时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调。

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

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

须信道。

人间万事何时了。

(词)宋·晏殊

越女采莲江北岸。

轻桡短棹随风便。

人貌与花相斗艳。

流水慢。

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

莲房个个垂金盏。

一把藕丝牵不断。

红日晚。

回头欲去心撩乱。


13

(词)宋·晏殊

淡淡梳妆薄薄衣。

天仙模样好容仪。

旧欢前事入颦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

且留双泪说相思。

(词)宋·晏殊

阆苑瑶台风露秋。

整鬟凝思捧觥筹。

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此时情绪悔风流。

(词)宋·晏殊

红蓼花香夹岸稠。

绿波春水向东流。

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

一杯销尽两眉愁。

(词)宋·晏殊

绿叶红花媚晓烟。

黄蜂金蕊欲披莲。

水风深处懒回船。

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

使星归觐九重天。

(词)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词)宋·晏殊

青杏园林煮酒香。

佳人初试薄罗裳。

柳丝无力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

为谁消瘦减容光。

(词)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⑴。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⑵独徘徊。

(词)宋·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词)宋·晏殊

三月和风满上林。

牡丹妖艳直千金。

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

有情须殢酒杯深。

(词)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词)宋·晏殊

宿酒才醒厌玉卮。

水沈香冷懒熏衣。

早梅先绽日边枝。

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飏欲来时。

小屏闲放画帘垂。

(词)宋·晏殊

湖上西风急暮蝉。

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

不知重会是何年。

(词)宋·晏殊

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

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


6

(词)宋·晏殊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芳时。

我有心期。

把酒攀条惜绛蕤。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蝶怨莺悲。

满眼春愁说向谁。

(词)宋·晏殊

古罗衣上金针样,绣出芳妍。

玉砌朱阑。

紫艳红英照日鲜。

佳人画阁新妆了,对立丛边。

试摘婵娟。

贴向眉心学翠钿。

(词)宋·晏殊

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

戏蝶游蜂。

深入千花粉艳中。

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

免使繁红。

一片西飞一片东。

(词)宋·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词)宋·晏殊

林间摘遍双双叶,寄与相思。

朱槿开时。

尚有山榴一两枝。

荷花欲绽金莲子,半落红衣。

晚雨微微。

待得空梁宿燕归。

(词)宋·晏殊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

燕子双双。

依旧衔泥入杏梁。

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

莫话匆忙。

梦里浮生足断肠。


5

(词)宋·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

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

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

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

何曾为细传。

(词)宋·晏殊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

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

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

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

迢迢去未停。

(词)宋·晏殊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巳满东篱。

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

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

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

风飘露冷时。

(词)宋·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词)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5

(词)宋·晏殊

春来秋去。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词)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词)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词)宋·晏殊

秋光向晚。

小阁初开宴。

林叶殷红犹未遍。

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

殷勤更唱新词。

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词)宋·晏殊

春花秋草。

只是催人老。

总把千山眉黛扫。

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

莫嫌丝管声催。

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5

(词)宋·晏殊

烛飘花,香掩烬。

中夜酒初醒。

画楼残笛两三声。

窗外月胧明。

晓帘垂,惊鹊去。

好梦不知何处。

南园春色已归来。

庭树有寒梅。

(词)宋·晏殊

风转蕙,露催莲。

莺语尚绵蛮。

尧蓂随月欲团圆。

真驭降荷兰。

褰油幕。

调清乐。

四海一家同乐。

千官心在玉炉香。

圣寿祝天长。

(词)宋·晏殊

歌敛黛,舞萦风。

迟日象筵中。

分行珠翠簇繁红。

云髻袅珑璁。

金炉暖。

龙香远。

共祝尧龄万万。

曲终休解画罗衣。

留伴彩云飞。

(词)宋·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

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

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

知音少。

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

今古梦茫茫。

(词)宋·晏殊

曙河低,斜月淡。

帘外早凉天。

玉楼清唱倚朱弦。

馀韵入疏烟。

脸霞轻,眉翠重。

欲舞钗钿摇动。

人人如意祝炉香。

为寿百千长。


4

(词)宋·晏殊

人人尽道黄葵淡。侬家解说黄葵艳。

可喜万般宜。不劳朱粉施。

摘承金盏酒。劝我千长寿。

擎作女真冠。试伊娇面看。

(词)宋·晏殊

芳莲九蕊开新艳。轻红淡白匀双脸。

一朵近华堂。学人宫样妆。

看时斟美酒。共祝千年寿。

销得曲中誇。世间无此花。

(词)宋·晏殊

秋花最是黄葵好。天然嫩态迎秋早。

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

晓来清露滴。一一金杯侧。

插向绿云鬟。便随王母仙。

(词)宋·晏殊

高梧叶下秋光晚。珍丛化出黄金盏。

还似去年时。傍阑三两枝。

人情须耐久。花面长依旧。

莫学蜜蜂儿。等闲悠飏飞。


4

(词)宋·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

莫将琼萼等闲分。

留赠意中人。

(词)宋·晏殊

霜华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

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

前欢往事,当歌对酒,无限到心中。

更凭朱槛忆芳容。

肠断一枝红。

(词)宋·晏殊

芙蓉花发去年枝。

双燕欲归飞。

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

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词)宋·晏殊

谢家庭槛晓无尘。

芳宴祝良辰。

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榴花一盏浓香满,为寿百千春。

岁岁年年,共欢同乐,嘉庆与时新。


3

(词)宋·晏殊

后园春早。

残雪尚濛烟草。

数树寒梅,欲绽香英。

小妹无端、折尽钗头朵,满把金尊细细倾。

忆得往年同伴,沈吟无限情。

恼乱东风、莫便吹零落,惜取芳菲眼下明。

(词)宋·晏殊

帝城春暖。

御柳暗遮空苑。

海燕双双,拂飏帘栊。

女伴相携、共绕林间路,折得樱桃插髻红。

昨夜临明微雨,新英遍旧丛。

宝马香车、欲傍西池看,触处杨花满袖风。

(词)宋·晏殊

斗城池馆。

二月风和烟暖。

绣户珠帘,日影初长。

玉辔金鞍、缭绕沙堤路,几处行人映绿杨。

小槛朱阑回倚,千花浓露香。

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


3

(词)宋·晏殊

玉树微凉,渐觉银河影转。

林叶静、疏红欲遍。

朱帘细雨,尚迟留归燕。

嘉庆日、多少世人良愿。

楚竹惊鸾,秦筝起雁。

萦舞袖、急翻罗荐。

云回一曲,更轻栊檀板。

香炷远、同祝寿期无限。

(词)宋·晏殊

一叶秋高,向夕红兰露坠。

风月好、乍凉天气。

长生此日,见人中喜瑞。

斟寿酒、重唱妙声珠缀。

凤筦移宫,钿衫回袂。

帘影动、鹊炉香细。

南真宝箓,赐玉京千岁。

良会永、莫惜流霞同醉。

(词)宋·晏殊

二月春风,正是杨花满路。

那堪更、别离情绪。

罗巾掩泪,任粉痕沾污。

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住。

玉酒频倾,宿眉愁聚。

空肠断、宝筝弦柱。

人间后会,又不知何处。

魂梦里、也须时时飞去。


3

(词)宋·晏殊

玉池波浪碧如鳞。

露莲新。

清歌一曲翠眉嚬。

舞华茵。

满酌兰英酒,须知献寿千春。

太平无事荷君恩。

荷君恩。

齐唱望仙门。

(词)宋·晏殊

玉壶清漏起微凉。

好秋光。

金杯重叠满琼浆。

会仙乡。

新曲调丝管,新声更飐霓裳。

博山炉暖泛浓香。

泛浓香。

为寿百千长。

(词)宋·晏殊

紫薇枝上露华浓。

起秋风。

管弦声细出帘栊。

象筵中。

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

此时佳会庆相逢。

庆相逢。

欢醉且从容。


3

(词)宋·晏殊

乐秋天。

晚荷花缀露珠圆。

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

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

捧觥船。

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

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

惜清欢。

又何妨、沈醉玉尊前。

(词)宋·晏殊

庆生辰。

庆生辰是百千春。

开雅宴,画堂高会有诸亲。

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

感皇恩。

望九重、天上拜尧云。

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

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

一声檀板动,一炷蕙香焚。

祷仙真。

愿年年今日、喜长新。

(词)宋·晏殊

喜秋成。

见千门万户乐升平。

金风细,玉池波浪縠文生。

宿露沾罗幕,微凉入画屏。

张绮宴,傍熏炉蕙炷、和新声。

神仙雅会,会此日,象蓬瀛。

管弦清,旋翻红袖学飞琼。

光阴无暂住,欢醉有闲情。

祝辰星。

愿百千为寿、献瑶觥。


3

(词)宋·晏殊

留花不住怨花飞。

向南园、情绪依依。

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

经宿雨、又离披。

凭朱槛,把金卮。

对芳丛、惆怅多时。

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

空满眼、是相思。

(词)宋·晏殊

柳条花颣恼青春。

更那堪、飞絮纷纷。

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

斟绿酒、掩红巾。

追往事,惜芳辰。

暂时间、留住行云。

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

到处里、觉尖新。

(词)宋·晏殊

青蘋昨夜秋风起。

无限个、露莲相倚。

独凭朱阑、愁放晴天际。

空目断、遥山翠。

彩笺长,锦书细。

谁信道、两情难寄。

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

只恁空憔悴。


2

(词)宋·晏殊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

最愁人。

长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

且留春。

(词)宋·晏殊

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

恋香枝。

劝君莫惜缕金衣。

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

惜芳时。


2

(词)宋·晏殊

绿树莺声老。

金井生秋早。

不寒不暖,裁衣按曲,天时正好。

况兰堂逢著寿筵开,见炉香缥缈。

组绣呈纤巧。

歌舞誇妍妙。

玉酒频倾,朱弦翠管,移宫易调。

献金杯重叠祝长生,永逍遥奉道。

(词)宋·晏殊

玉宇秋风至。

帘幕生凉气。

朱槿犹开,红莲尚拆,芙蓉含蕊。

送旧巢归燕拂高帘,见梧桐叶坠。

嘉宴临晨启。

金鸭飘香细。

凤竹鸾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

愿百千遐寿比神仙,有年年岁岁。


2

(词)宋·晏殊

淡薄梳妆轻结束。

天意与、脸红眉绿。

断环书素传情久,许双飞同宿。

一饷无端分比目。

谁知道、风前月底,相看未足。

此心终拟,觅鸾弦重续。

(词)宋·晏殊

记得香闺临别语。

彼此有、万重心诉。

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源无处。

梦觉相思天欲曙。

依前是、银屏画烛,宵长岁暮。

此时何计,托鸳鸯飞去。


2

(词)宋·晏殊

红丝一曲傍阶砌。

珠露下、独呈纤丽。

剪鲛绡、碎作香英,分彩线、簇成娇蕊。

向晚群花新悴。

放朵朵、似延秋意。

待佳人、插向钗头,更袅袅、低临凤髻。

(词)宋·晏殊

芙蓉一朵霜秋色。

迎晓露、依依先拆。

似佳人、独立倾城,傍朱槛、暗传消息。

静对西风脉脉。

金蕊绽、粉红如滴。

向兰堂、莫厌重新,免清夜、微寒渐逼。


2

(词)宋·晏殊

春色渐芳菲也,迟日满烟波。

正好艳阳时节,争奈落花何。

醉来拟恣狂歌。

断肠中、赢得愁多。

不如归傍纱窗,有人重画双蛾。

(词)宋·晏殊

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

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

有酒且醉瑶觥。

更何妨、檀板新声。

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


2

(词)宋·晏殊

金鸭香炉起瑞烟。

呈妙舞开筵。

阳春一曲动朱弦。

斟美酒、泛觥船。

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

蟠桃花发一千年。

祝长寿、比神仙。

(词)宋·晏殊

双燕归飞绕画堂。

似留恋虹梁。

清风明月好时光。

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

人人心在玉炉香。

庆佳会、祝延长。

晏殊/几铭

☚ 交箴   晏殊 ☛

晏殊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为北宋著名词人,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婉丽。有集,已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 晏殊   几铭 ☛
晏殊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有文名,景德间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枢密使同平章事,卒谥元献。历任要职,但政治上建树不大,惟提拔人才不遗余力,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都出其门下。能文工诗,但传者甚少。词创作成就较突出,以语言婉丽、描写生动、音调和谐见长。颇受南唐冯延巳影响。名篇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等。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 张先   石延年 ☛
晏殊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孤,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次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天禧四年(1020)拜翰林学士,迁太子左庶子,由是参预机密。真宗卒,晏殊建言太后垂帘听政,加给事中,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论事忤太后旨,天圣五年(1027)坐细故以刑部侍郎知宣州,改应天府,于任上“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神道碑》)。六年召还,除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明道元年(1032)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二年,太后卒,出知亳州、陈州。宝元元年(1038)召还。庆历三年(1043)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次年九月罢相,出知颍州、陈州、许州。皇祐五年(1053)自永兴军徙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明年六月以疾归京师。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欧阳修为撰神道碑(《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宋史》与《东都事略》均有传。今人宛敏灏撰有《晏同叔年谱》,夏承焘撰有《二晏年谱》。另郑骞有《夏著二晏年谱补正》。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末年见编集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宋祁《笔记》)。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张先为之序。序今佚。晏词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尤喜冯延巳歌辞,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刘放《中山诗话》)。自谓“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惟说其气象”(《青箱杂记》)。故“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碧鸡漫志》卷二)。

☚ 滕宗谅   张昪 ☛
晏殊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有文名,被誉为神童。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召试,赐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历知制诰,判集贤院,为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1025),迁枢密副使。后罢,知应天府。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再罢,知亳州、陈州。康定元年(1040),为枢密使。庆历二年(1042),加同平章事。庆历四年,降知颍州、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至和元年(1054),以疾归京师,次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以词著名。诗作超过万篇,《宋史》称他“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六一诗话》也称他“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惜其诗大多散失。其诗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赡丽而不浮浅,《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张殿院古瓦研》、《七夕》、《春阴》,皆其代表作品。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不传。今存《珠玉词》三卷。清胡亦堂、劳格曾辑其诗,后李之鼎又增补勒为一编,收入《宋人集乙编》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有其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人夏承焘有《二晏年谱》。

☚ 范仲淹   茜桃 ☛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词人。与子几道并称“二晏”。真宗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迁知制诰、翰林学士。仁宗庆历二年,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出知永兴军,徙河南,以疾回京师。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原有文集二百四十卷,已散佚。今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索引:晏殊,同叔,元献。

晏殊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应神童试,泰然自若,援笔立成,真宗嘉许,赐同进士出身。先后作过秘书省正字、知制诰,真宗朝官至翰林学士。仁宗初迁为枢密副使,因为触怒了刘太后,罢知宋州(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南)。后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庆历间拜宰相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罢相,历知颍州、陈州、许州,后移河南,以病归京师,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晏殊性刚简悁急,吏民皆畏之。且知人善任,好贤才,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皆出其门下。五代以至宋初,天下学校皆废,晏殊还是宋朝第一个倡教兴学的人。晏殊是北宋著名词人,尤长于小令。由于他一生官场得意,故其词多表现上层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清丽婉转,既有温庭筠、韦庄的格调,又有南唐冯延巳的风韵,赡丽而不轻倩。其《浣溪沙》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燕归来”至今流传。
 《宋史·晏殊传》说他有文集二百四十卷,皆不传,传者唯有《珠玉词》三卷。
晏殊

晏殊

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宋·王灼《碧鸡漫志》)
晏元献不袭蹈人语,而风调闲雅。(宋·魏庆之《魏庆之词话》引晁无咎语)
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能以翻用成语见长。如“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又“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等句是也。翻覆用之,各尽其致。(清·李调元《雨村词话)
殊赋性刚峻,而词语殊婉妙。(《四库全书·珠玉词提要》)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   踏莎行(小径红稀) ☛

晏殊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属文,以神童荐,景德初赐同进士出身,累官至知制诰、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出知永兴军,徙河南,以疾归京师,卒,谥元献。喜文好贤,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当世名士皆由之进用。而性刚简,辞章瞻丽,能诗,闲雅有情思,尤工词,有《珠玉词》,为北宋名家,典雅婉丽,清和中具雍容绰约风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 张先   ">张 ☛
晏殊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词人。《宋史》有传。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能属文。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庆历中,拜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有《临川集》、《紫徽集》,久佚,有辑本。另有《珠玉词》,词风闲婉雅丽。有赋3篇。所作《中园赋》,为一抒情短赋,因小见大,情思盈沛。

☚ 晁补之   钱起 ☛

晏殊

北宋前期词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他历任要职,虽无建树,却有知人之明,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于他的提拔。他的词尤以小令著称,有《珠玉词》130余首。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踏莎行》、《破阵子》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他还能文善诗,原有诗文240卷,多已散失,其风格以典雅华丽见长,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有《珠玉诗》1卷。

晏殊

088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宋真宗景德年间,7岁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曾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宋亲临祭奠。谥元献。他平居好贤士,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都出身他的门下。他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和较早的词家。其词闲雅赡丽,多反映富贵悠闲的诗酒生活,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很深。词的内容虽然单调,但都工于造语,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揭示出了人类永恒的无可奈何的悲感和无法逃避的命运。著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 柳永   梅尧臣 ☛
晏殊

晏殊991—1055Yan Shu

宋代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应神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晏殊官居高位,生活优裕。他的诗文追求“富贵而不俗”、雍容闲雅的艺术趣味,“每言富贵”,“惟说气象”。他的诗据说“过万首”,但多已亡佚。词作存130余首,继承花间词人传统,又深受南唐冯延巳影响。所作均为小令,无慢词。在内容上不仅描写诗酒宴享、别愁离恨,也透露出富贵者的寂寞悲戚之情,如名篇《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些描写使他的词具有较为沉著的内容,表现出特定的时代士大夫的心态,而不流于浅薄轻浮。他与张先、欧阳修等人共同代表了北宋前期小令词人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词集名《珠玉集》。

☚ 柳永   宋祁 ☛
晏殊

晏殊991—1055

宋代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即以神童应试,拔笔立就,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直史馆。宋仁宗时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他在政治上无甚建树,但重视和汲引人才,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晏殊官居高位,生活优裕。诗文追求“富贵而不俗”、雍容闲雅的艺术趣味。他的诗,据说“过万首”,但多已失佚。词作存一百三十余首,继承花间词人传统,又深受南唐冯延巳影响。所作均为小令,无慢词。在内容上,不仅描写诗酒宴享、别愁离恨,也透露出富贵者的寂寞悲戚之情。名篇《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些描写使他的词具有较为沉著的内容,表现出特定的时代士大夫的心态,而不流于浅薄轻浮。他与张先、欧阳修等人共同代表了北宋前期小令词人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著有《珠玉词》。

☚ 王禹偁   梅尧臣 ☛
晏殊

晏殊991~1055

北宋初词人,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14岁以神童应试,为真宗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后任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后又降为工部尚书,徙河南府,后病卒家中。谥号 “元献”。今存 《珠玉词》 1卷及清人辑的《晏元献遗文》。晏殊政治地位重要,颇有爱才之心,为人刚直,欧阳修、范仲淹、韩倚等名臣均出其门下。他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文章富丽精工,诗歌音调和谐,不流于俗。词受南唐系统尤其是冯延巳影响很深,是北宋初期一大名家。他一生显贵,善写旖旎风光,同时包含深沉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这种人力无法挽留时光的流逝的伤感,预示了一种人类永久无法逃避的命运,引起很多人共鸣。包含一种哲理。《珠玉词》 中没有慢词,只有小令,可见他受花间词派影响很深。他的词也少有应酬之作,多抒写自己情绪。这种词适合于士大夫及生活优闲的文人雅士的口味,当时流传很广,在词坛上也有较大影响。

☚ 晏几道   梅尧臣 ☛

晏殊991—1055

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7岁能文,称神童。景德进士,年仅14。历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文辞典丽,音调和婉,闲雅有情思。又善熔铸佳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脍炙人口。原有集二百四十卷,已佚,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晏殊

晏殊991~1055

北宋词人。字同叔,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景德年间以神童召试,赐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知制诰等。庆历中官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后出知永兴军,徙河南。卒赠司空兼待中,谥元献。原有集240卷,已佚。今存《珠玉集》1卷。其词多写佳会宴游、春花秋月、闲愁幽情,词风凄婉绮丽,颇受冯延巳影响。写景常有秀洁精工之笔,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踏莎行·小径红稀》、《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皆有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惊世警人。其诗今存100余首,多为应制之作,然亦有一些佳篇,写得较活泼轻快、闲雅情深,如名作《无题》(一作《寓意》)等。

☚ 张先   宋祁 ☛

晏殊991~1055Yan Shu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his posthumous title was Yuanxian.Works: Remaining Works of Yan Yuanxian,Lyrics of Jade Beads,etc.

晏殊991—1055

北宋著名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景德进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都是他的弟子。词多反映其悠闲生活, 语言婉丽,承袭南唐风格。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晏殊991或993—1055

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江西扶州)人。年十三岁,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知应天府,延范仲淹教授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北宋兴学自殊始。庆历中拜相。工诗词,擅长小令,语言清丽,然以描绘上层士大夫生活为主。为北宋前期词坛领袖。著有《珠玉词》、《晏同叔先生集》等。

晏殊

(北宋·淳化二年——至和二年 991~1055)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字同叔。景德 (1004—1007)初以神童薦,賜同進士出身,為翰林學士,歷左庶子。慶曆 (1041—1048) 中,拜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至觀文殿大學士,卒贈司空,謚元獻。篤好賢,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均出其門。性剛簡,文章瞻麗,妙工詞曲,善臨池。歐陽修云:“元獻為人真率,其詞翰亦如其性,是可佳也。” 《書史會要》曰:“元獻善豪翰,其迹雜見《群玉堂法帖》中。”著有《類要》百卷、《殊玉集》,參預编纂 《真宗實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