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晋治氏女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晋治氏女徒 晋治氏女徒战国志异小说。撰人不详。原载 《汲冢琐语》。《太平御览》卷六四二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入王浮《神异记》。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录入。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写女奴题材的小说。描述: 晋治氏女奴病情沉重,遂被抛弃在荒郊。舞嚚(yín) 氏的马僮在河边饮马时,见到了病重的女奴。女奴顿时有了精神,对马僮说:“我做了一个很好的梦。”马僮问她:“你做了什么好梦?”女奴说:“我在梦中乘水而行,来到了黄河与汾河的交汇处,三匹高头大马迎我而舞。”马僮听后,赶紧奔告舞嚚,舞嚚亲自来到郊野察看女奴情况;并且对女奴说:“你还可以得救,我把你买下。”女奴回答说: “我已被抛弃了,不会死吧?”舞嚚回答: “不会死的。”于是,就把女奴买回。后来,女奴疾病稍愈,她就生了荀林父。这则卜梦故事,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反映了奴隶的不幸遭遇。女奴被晋治氏蹂躏后得重病而被抛弃,幸亏她大难不死,被舞嚚氏的马僮发现,才算得救。作品首尾完整而精炼简洁,描写人物的言行,能够突出地展现人物的特定情绪和形象特征。女奴在荒野河边,做了“乘水如河、汾,三马当以舞”的“良梦”,这展现了女奴要顽强生活下去的美丽的想象,颇带抒情意趣,把女奴在荒郊绝处生命待尽而碰见马僮又逢生,生命之火在胸中燃烧等思想感情变化,写得委婉传神,女奴形象真切感人。女奴做梦于河汾“三马当(迎)以舞”,真就在河边碰见了马僮,并且是舞嚚的马僮,也不过是巧合而已。然而古人认为梦马龙呈祥,反映了古人的迷信观念。 ☚ 琐语 刑史子臣 ☛ 晋治氏女徒 晋治氏女徒中国古代神话。《太平御览》卷六四二:晋治氏女徒病,弃之。舞器之马僮饮马而见之。病徒曰:‘吾良梦。’马僮曰:‘汝奚梦乎?’曰:‘吾梦乘水如河汾,三马当以舞。’僮告舞嚚,自往视之。曰:‘尚可活。吾买汝。’答曰:‘既弃之矣,犹未死乎?’舞嚚曰:‘未。’遂买之。至舞嚚氏,而疾有间。而生荀林父。” ☚ 壶公 耆域 ☛ 晋治氏女徒
《汲冢琐语》本名《琐语》,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出自汲县战国魏襄王冢,故而得名。原书为战国古文字,写于竹简,故又称《古文琐语》。作者是晋国或魏氏史官。体例颇类国语,分为《夏殷春秋》、《晋春秋》等。内容多为卜筮卜梦,明代人称之为“后世笔记志怪皆源于此。” 《晋治氏女徒》记述一个患病遭弃的女奴,在生命垂危时因得一好梦而获救的故事。 身为女奴,患病遭弃,岂能久于人世?不料一个好梦,竟使她死里逃生,转危为安;不仅被舞嚚买回家,成了亲,不久病愈生了贵子。故事虽粗陈梗概,但已头尾齐备,略具情节。女奴得梦、说梦;马僮询梦、听梦、传梦;舞嚚信梦买奴,都只有几句简洁的对话就了然可见。 荀林父,实有其人。字伯,晋国大夫,景公时任中军主帅,谥号恒子。看来这一则小说有事实依据,夹有传说成分;志怪小说的一个支脉是由真人推演而成,从《晋治氏女徒》可见端倪。故事中买卖奴隶,上自主子,下至奴仆对“梦”的迷信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