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晋武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晋武帝 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由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 人。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母王氏。魏嘉平年中封北平亭侯,后进封新昌乡侯。公元265年,司马昭死,继父职任相国、晋王。数月后,在士家大族支持下,废魏帝曹奂自立,国号晋。265—290年在位,共二十五年。司马炎称帝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着手灭吴。280年派六路大军伐吴,大将王濬兵临建康,吴帝孙皓投降。至此,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后,罢州郡兵,屡责令郡县功课农桑,并实行占田制、户调制,有利于荒田的垦辟,使当时人户增加,府库充盈、被史家誉为“太康繁荣”。同时,实行品官占田荫客制和九品中正制,进一步扩大了门阀士族的势力。鉴于魏亡的教训,又推行落后的分封制,封宗室二百一十七人为王,埋下了日后 “八王之乱” 的祸根。后期统治日趋腐败,卖官捞取私财,并耽于享乐。如273年,下诏采择公卿以下女子,事未完毕时,民间禁断婚嫁,宫女多达万人。宫殿、庙宇也极尽豪华,如庙宇的铜柱上镀以黄金,饰以明珠。奢侈之风由此大盛。还帮助其舅王恺同石崇斗富。太熙元年 (290),病死于洛阳宫中的含章殿,终年五十五岁。谥武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今河南洛阳附近)。 ☚ 吴末帝 西晋惠帝 ☛ 晋武帝236—290西晋皇帝(265—290),晋朝建立者。名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咸熙二年(265年)继其父司马昭为相国、晋王,同年代魏称帝,仍都洛阳,国号晋。咸宁二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曾大封宗室,以皇族27人为王,王国置军,并有选派任用官吏之权。实行占田制,规定官吏可按品占田阴客。加强门阀制度,获得世家大族支持。死后外戚杨氏擅权,不久爆发八王之乱,全国便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晋武帝236-290jìn wǔ dì《本草纲目》草部第21卷陟厘(1)。人名。即司马炎,晋朝的建立者,公元265-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之子。在位时,规定按官位高低占田,准许依官品荫庇亲属和占有佃客、衣食客,不纳赋税,加强了门阀制度。大封宗室,种下了其后皇室内讧的根源,生活荒淫,身死不久,全国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 晋武帝 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人。字安世。晋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 在财政经济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泰始二年(266), 重申取消屯田制(民屯),改典农官为郡县守令, 屯田民成为国家编户或士族官僚佃客。因北方地广人稀, 劳力缺乏, 平蜀后, 召募蜀人北迁, 供给两年口粮, 复免二十年徭役。平吴后, 复免北迁吴人和百工徭役二十年。为防止国家编户流入私门, 下令禁止募客。四年, 亲耕藉田, 下令立常平仓, 恢复平籴法。五年, 下令尽地利, 禁止游食商贩; 豪强不得私自荫庇佃客; 奖励督劝开荒有成绩的官吏。注意兴修水利。新修新渠、富寿、游陂等工程。接受杜预建议, 修复许多汉时荒废的水利工程, 废掉造成水害的陂堨、返水还陆。发典牧种牛35000头贷给颍川、襄城将吏士庶春耕。咸宁元年(275 )下令发邺城奚官奴婢代新城的屯田兵耕种, 由奴隶改为屯田兵。太康元年(280), 颁布《户调式》,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占田课田制; (二)户调制; (三)按官品占田荫客荫亲属制。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的目的在于督课人民垦荒种地, 扩大耕地面积, 增加国家赋役收入; 通过田租户调的调整,加强对农民的控制,防止农民脱籍逃亡, 并使已脱籍的人归入户籍。按官品占田和荫客荫亲属制, 在保证了士族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劳动力和免除赋役特权的同时,限制了他们过分强大, 以巩固封建秩序。 ☚ 诸葛直 杜预 ☛ 晋武帝见 司马炎 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晋朝建立者。265—290年在位。河内温县(河南温县)人,字安世。司马昭之子。魏咸熙二年(265)代魏称帝,国号晋,年号泰始,都洛阳。咸宁六年(280)灭吴,统一全国,改元太康,颁布占田令。全国统一,社会趋于安定,经济有所发展,人口略有增加。大封宗室,建五等爵制,维护门阀地主政治特权及经济特权,放纵官吏贪污,吏治大坏。纵情肆欲,后宫万人。卖官鬻爵,帮助臣下斗富比奢侈,使奢靡之风盛极一时。大臣刘毅当面指责他还比不上东汉桓、灵二帝。为“八王之乱”种下了祸根。(参考图244) 晋武帝(魏·青龍四年——西晉·太熙元年 236~290) 河南温縣人。名炎,字安世。魏名將司馬仲達孫,晉王昭長子,嗣為晉王。泰始元年 (265) 受魏禪,即帝位,都洛陽。是為晉室第一世。太康元年 (280) 大舉伐吴,滅之。漢末内亂分裂數十載,至是始就統一。帝即位之初,頗有儉德,大封宗室,使居要地,復盡徹州、郡武備,天下無事。既而漸流于放縱奢侈,陷入淫蕩,遂致晉室衰微。在位二十六年崩,謚武,廟號世祖。帝好文藝,嘗勅譯《法華經》等二百一十部,係中國譯經之始,為世注目。好翰墨,尤工草字,北宋蘇軾云:“晉武帝書,甚有英偉氣,乃知唐太宗(李世民)書時有似之。”米芾云:“武帝書,其氣象有若太古之人,自然淳野之質。張長史 (張旭)、懷素豈能臻甚藩籬耶?”《宣和書譜》曰: “武帝喜作字,于草書尤工,落筆雄健,挾英爽之氣。”《張丑管見》 曰: “筆迹雄健,高古絶倫,當為帝王書法之冠。”有傳稱作 <省啟帖>。 晉武帝 <省啟帖>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