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昭陵石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昭陵石马zhāo líng shí mǎ形容与叛军作战,维护王室。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阵之既败也,(崔)乾佑领白旗引左右驰突往来,我军视之,状若神鬼。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之。须臾,又见与乾佑斗,黄旗不胜,退出又战者不一,俄然不知所在。后昭陵奏:是日灵宫石人马汗流。”李商隐《复京》: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韦庄《再幸梁洋》:兴庆玉龙寒自跃,昭陵石马夜空嘶。 昭陵石马 昭陵石马满族民间传说。流传在辽宁沈阳一带。沈阳昭陵是皇太极的陵寝,陵墓前的石兽群中有一对石马,全身洁白,一大一小。相传这是仿照当年皇太极所乘的大白和小白两匹马雕刻的。据说皇太极对这两匹马非常喜爱,他行军赶路骑小白可日行千里。他上阵打仗骑大白,攻必克战必胜。皇太极一生征战,白马曾多次救过他。在大凌河和杏山战役中,皇太极轮换骑这两匹马指挥大军,打败了十三万明军,活捉了洪承畴。所以,当皇太极死后,他的子孙为了让这对战马永远陪着他,就令工匠雕成了这对白马。 ☚ “咯日一八石”——关于碌碡来历的 昭陵的由来 ☛ 昭陵石马 昭陵石马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崔)乾佑领白旗引左右驰突往来,我军视之,状若神鬼,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之。须臾,又见与乾佑斗,黄旗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然不知所在。后昭陵奏、是日灵宫石人马汗流。”后以此典指努力维护王室。陈人杰《沁园春》:“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 昭君怨 朝菌大椿 ☛ 昭陵石马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阵之既败也,(崔)乾佑领白旗引左右驰突往来,我军视之,状若神鬼,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之。须臾,又见与乾佑斗,黄旗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然不知所在。后昭陵奏:是日灵宫石人马汗流。”后用来形容与叛军作战,维护王室。李商隐《复京》:“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昭陵石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名,在今陕西醴泉县东北九嵕(zōng)山。昭陵前的浮雕石刻骏马。后用为咏陵地石人石马显灵,抗敌助战的典故。也作“石马助战”“石马汗流”。相传唐朝安史之乱时,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潼关作战,安禄山部将崔乾祐带领白旗军左驰右突,势不可挡。突然又看见数百队黄旗军前来与崔乾祐部厮杀。黄旗军不能取胜,撤退后又几次发动攻战,不久就不知到哪儿去了。后来看守唐太宗昭陵的官员报告说,作战的那一天,陵宫前的石人石马全都在流汗。(见《佩文韵府》卷七四引《天宝遗事》) 昭陵石马 昭陵石马清初。高180厘米,长270厘米。辽宁省沈阳市北郊昭陵神道东侧石像生之一。以白石雕成。其与神道西侧相对的马分别称为“大白”、“小白”,传说为墓主人皇太极生前四方征战的坐骑,极受主人宠爱。此马长鬃分披颈项两侧,双耳直竖,头微仰,俯视前方,站立于雕满花纹的白石须弥座上。一副安静,温顺的样子,神态兼备,表现了清初石雕艺术水平。昭陵有二,一为唐太宗陵墓,二为清太宗皇太极陵墓。清昭陵亦称北陵。 ☚ 石刻双鹿 昭陵石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