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透光镜
西汉中期制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直径16.8厘米,宽缘,半球形钮。圆钮座外饰八曲连弧纹,外围有一圈铭文,共21字,为“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之月口不泄”,呈顺时针排列,其中夹七个“而”字。铭文内外均环以栉齿纹边饰。纹样简洁质朴,以铭文作为装饰主题。此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能产生透光的效应,故称透光镜。镜正面微凸,打磨光亮,当光照射在上面时,其相对的墙上会映出镜背纹样的影像。研究实验表明,这是由于铜镜在铸造冷却、研磨时,镜面产生与镜背花纹相对应的肉眼不易觉察的微小起伏造成的。这种镜在古代文献中有记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 《梦溪笔谈》中对它的制作原理曾加以阐释。透光镜亦被称为幻镜、魔镜,发现甚少。

昭明透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