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梅重游
“春梅游旧家池馆”是《金瓶梅》后半部分最精彩的段落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起着关键的转折作用。《金瓶梅》的前一部分,以西门庆与潘金莲、李瓶儿为主,重在写其盛;后一部分以陈经济、庞春梅为主,重在写其衰。通过盛衰的强烈对比,揭示出全书“描写世情,尽其情伪”的主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艺术地再现了晚明时期整个社会风貌及其炎凉世态。张竹坡曾在“春梅游旧家池馆”的回评中说: “使不写春梅一寻旧游,则如水流去而无萦回之致,雪飘落而无回风之花,何以谓之文笔也哉!”比较准确地道出了春梅旧游一回在全书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它使全书带有波澜曲折,摇曳生态之妙,避免了一泻无余之弊。
花园池馆的兴废,是西门一家盛衰变化的重要标志。西门庆曾经利用巧取豪夺等各种卑劣手段,侵吞掳掠大量财富。利用这些不义之财,他不仅广置妻妾,尽量满足他的兽行淫欲,而且大兴土木,在他家院内修建一座“里面花木庭台一望无际”,“四时有不卸之花,八节有长春之景。观之不足,看之有余”的花园。在十九回中有一段关于花园卷棚落成后的描写:
正面丈五高,周围二十板; 当先一座门楼,四下几多台榭。假山真水,翠竹苍松。高而不尖谓之台,巍而不峻谓之榭。论四时赏玩,各有去处: 春赏燕游堂,桧柏争鲜; 夏赏临溪馆,荷莲斗彩; 秋赏叠翠楼,黄菊迎霜; 冬赏藏春阁,白梅积雪。刚见那娇花笼浅径,嫩柳拂雕栏; 弄风杨柳纵蛾眉,带雨海棠陪嫩脸。燕游堂前,金灯花似开不开;藏春阁后,白银杏半放不放; 平野桥东,几朵粉梅开卸; 卧云亭上、数株紫荆未吐。湖山侧,才绽金钱; 宝槛边,初生石笋。翩翩紫燕穿帘幕,呖呖黄莺度翠阴。也有那月窗雪洞,也有那水阁风亭。木香棚与荼䕷架相连,千叶桃与三春柳作对。也有那紫丁香,玉马樱,金雀藤,黄刺薇,香茉莉,瑞仙花。卷棚前后,松墙竹径,曲水方池,映阶蕉棕,向日葵榴。游鱼藻内惊人,粉蝶花间对舞。
正是:芍药展开菩萨面,荔枝擎出鬼王头。
以一小县豪吏,耗费巨资经营此等花园,可以看出西门庆是如何穷奢极欲,充分描画出这一新暴发户争强夸富的俗态。西门庆在时,花园是西门庆与众妻妾游赏嬉戏,恣行淫乐之地,因此,作者所描绘的花园的繁荣景象,实是西门一家盛极一时的象征。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刘禹锡 《金陵怀古》)曾几何时,西门庆死于淫暴,众妻妾云散星分,喧闹一时的花园也变得人去楼空,花木凋零,昔日的繁荣景象也随之消逝。待春梅又来重游之时,早已变成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了。当春梅向月娘提出要重游旧花园时,月娘回道:“我的姐姐,山子花园还是那咱的山子花园哩?自从你爹下世,没人收拾他,如今丢搭的破零二落,石头也倒了,树木也死了,俺等闲也不去了。”春梅进去看时,也确是如此一番景象:
垣墙欹损,台榭歪斜。两边画壁长青苔,满地花砖生碧草。山前怪石,遭塌毁不显嵯峨;亭内凉床,被渗漏已无框档。石洞口蛛丝结网,鱼池内虾䗫成群。狐狸常睡卧云亭,黄鼠往来藏春阁。料想经年人不到,也知尽日有云来,
这幅破败景象与昔日的繁荣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照!人们从西门庆家花园盛衰的变化会受到怎样的启迪呢?肯定会由此而联想到它的主人,尽管他有着“泼天的富贵”,显赫的权势,但他的暴殄天物,他的倒行逆施,只能给他带来可耻的失败,而且失败得如此之惨,如此之快!无疑,这就实现了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对于西门一家的盛衰变化,不是通过枯燥冗长的说教完成的,而是依赖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去表现,通过西门家花园的今昔盛衰的巨大变化的对比,通过对花园前后景物截然不同的描写来完成的,这正是作者的手法高明之处。这两处精彩的描写为全书增色不少,它使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创作目的方面,增添了更浓的艺术色彩,因而也使之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春梅重游旧家池馆,还通过今昔对比,刻画了春梅性格的另一面:不忘旧情,不念旧恶,朴实厚道,恢宏大度的一面。春梅在西门庆家时的表现并不好,与潘金莲狼狈为奸,无疑也属于作者所要鞭挞的坏女人形象,但她毕竟也处于受压抑的地位。最初她是月娘房中的丫头,但自从吴月娘把她给了潘金莲之后,对她就再没有多少感情。在春梅被赶出西门家时,月娘竟分咐小玉:“你看着,到前边收拾了,教他磬身儿出去,休要他带出衣裳去了。”月娘如此刻薄寡恩,该在春梅心中留下多大积愤!也正因为积愤在胸,当时春梅“听见打发她,一点眼泪也没有。”“头也不回,扬长决裂,出大门去了。”然而,曾几何时,水流山转,春梅的地位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周府后,由使女而侍妾,由偏室而正室,成了尊荣显贵的守备夫人;而月娘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由富足而窘困,由尊贵而寒伧,成了无依无靠的寡妇。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春梅又回到曾经亲受月娘折辱的西门府的。但春梅并没有为出气而来,没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反而显得知恩识礼,得体达情。先是为祭西门庆三周年往西门府送一份重礼,“备一张祭桌,四样羹果,一坛南酒,差家人周仁,送与吴月娘。”到西门府后,“到于厅上叙礼,向月娘插烛也似拜。”对于因骂申二姐而曾有过积怨的吴大妗子,也照样行跪拜之礼。见孝哥时,“连忙向袖中掏出一方锦手帕,一副金八吉祥儿,教替他
帽儿上戴。”又“与了小玉一对金头簪子,与了奶子两枝银花儿。”吃酒时,“吴月娘递酒安席,安春梅上座。春梅不肯,务必拉大妗子同他一处坐的。”有着“衣锦还乡”味道的春梅回府,处处识大体,通人情,这与在西门家做丫头时的那个泼悍、刻毒、蛮横不讲理的春梅迥然不同!但现实生活是充满矛盾的,因而人物的性格也往往是复杂多样而非单一的,这里对春梅性格的另一面的描写,恰恰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春梅性格发展的实际,因而也是真实的。鲁迅在评《红楼梦》时所说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这一评语同样适合《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