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春日即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因反对和议而落职失势后所作。题为“春日即事”,说明这是因春日所见所闻有感而作。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像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这春日的丝雨,本来就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将逝的寂寞惆怅,而含愁的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因此,由雨丝之网——愁绪之网,进一步联想到它“欲网春”,就非常自然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不妨把“小雨丝丝”看作是诗人伤春愁绪的外化。

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西汉翟公做廷尉的高官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门外可设雀罗”。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如果将作者失势的原因(反对和议,触忤秦桧)与诗中所抒写的情景联系起来体味,则后两句所蕴含的感慨便更深了。

诗的前幅写春残日暮的景象,后幅写闲居生活的冷寂,而从“丝网”联想到“鸟罗”,从“黄昏”过渡到“宿鸟”、“掩门”,上下承接得很自然。


春日即事 - 可可诗词网

春日即事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强饮沽来酒,羞看读了书。闲花开满地1,惆怅复何如。

第三即杜子美“饥寒奴仆贱”也,第四较孟襄阳“多病故人疏”,又一种况味。

【校记】

1.开,《全唐诗》一作“更”。

【注释】

[东皋] 潘岳《秋兴赋》:“耕东皋之沃壤。”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六:“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按:所选为第二首。第一首曰:“诗书成志业,懒慢致蹉跎。圣代丹霄远,明时白发多。浅谋堪自笑,穷巷忆谁过。寂寞前山暮,归人樵采歌。”

[屏居] 退隐;屏客独居。《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慢] 轻忽;怠忽。《尚书·咸有一德》:“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闲花] 王维《韦侍郎山居》:“幸忝君子顾,遂陪尘外踪。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唐元稹《晩春》:“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评论】

《瀛奎律髓》卷一○方回评:荆公选唐诗不取此首,岂谓三、四浅近?然实近人情。孟浩然“多病故人疏”,尤有气耳。“沽来”、“读了”等字,格卑。冯班评:取舍正不在此。无名氏(甲)评:又有《登第诗》:“童仆生新敬。”即此意也。纪昀评:浅近之语,有不近人情者。杜荀鹤“势败奴欺生,时衰鬼弄人”句,何尝非实语乎?又:谓格卑,此论却是。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一:三、四语当时传诵。少陵云:“读书破万卷,下笔时有神。”此云“羞看”,言读破者之少也。

《诗境浅说》乙编:“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此慨世情凉薄而发,虽阅透人心,而语太说尽,不如戴叔伦“客久见人心”五字,语极蕴藉。戴有“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句,如空山老衲,深坐白云,阅尽众生扰扰也。

《春日即事》chun ri ji shi

Writing Impromptu in Spring→李弥逊(Li Mixu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