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春从天上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春从天上来

春从天上来

始见宋张继先《虚靖真君词》,以金吴激所作最为著名,人多以为此调为吴激所创。《词律》卷一八列王恽所作。《词谱》卷三三以吴激所作(海角飘零)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四字,上片十一句六平韵,下片十一句五平韵。《词谱》又列别体三种。

☚ 春早湖山   春从天外来 ☛

春从天上来

会宁府遇老姬,善鼓瑟,自言梨园旧籍,因感而赋此

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里天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

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东风,鬓变星星。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风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

词的小序昭示了灵感激发、感而赋词的创作契机。词人异国飘零,心怀抑郁,中心情感犹如孕育于地下的岩火,一触即发。会宁府遇见故国老姬,正是一种特殊的激发和触引,因而,故国之思掺和着家世之恨、美人迟暮之感,络绎奔赴词人心头,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哀惋痛绝、极尽缠绵悱恻之致的词作。

上片“海角飘零”一句,描绘现时飘泊异乡、凄凉身世之状,既写自己,亦写姬人。语虽无奇,却极沉痛,非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者不能道出。这句是全词情思感发的中心枢纽,词人的千愁万感,词作的千情万状,率皆由此生发而来。接下五句措以虚笔,写故国歌舞升平,恍若梦里天上一般。“汉苑”指汉上林苑,“秦宫”指秦阿房宫;“金屋”,华丽住宅,“银屏”,银色的屏风。二句极写帝王生活的奢华、淫糜,而且,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李白《妾薄命》)的故事和白居易描写杨贵妃“珠箔银屏迤逦开”(《长恨歌》)的名句,暗讽之意顿现。词人点化这些历史故事,虚笔点染,藉以代指宋朝故事,寓意便非同寻常:一来将宋君亡国同秦帝汉主唐皇帝的荒淫误国联系在一起,摆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反思,暗含讥刺之意,批判深刻;二来又将这种切身之感和故国之思推宕得很远很远,恍如缅怀秦皇汉武历史陈迹一般,再着以“坠露飞萤”绘虚清缥缈、忽闪迷离之状,“梦里天上”写亦真亦幻、虚实相间之境,便将这种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剜心切肤的身世感叹藏锋敛迹起来,表面上似乎是淡语、景语,以虚笔出之,而实际上,虚幻之中裹挟着沉重的意思。“问当时”以下诸句转写姬人。故国老姬,身怀绝艺,善鼓琴瑟,犹记当年遗谱。而挥手鼓瑟,所弹皆为哀惋之音,既似黄莺呖呖,又似山泉叮咚。这里,怀绝艺、善鼓瑟,盛赞姬人美质;林莺呖呖、清泉泠泠,比拟琴瑟好音,而“遗谱”“哀弹”,恰似一层薄雾轻纱,笼罩在尚未发露的明亮基调之上,使之呈现出灰蒙阴霾之色,渗透出绵延无尽的哀绝情思。故国情思的魂灵,激越着身世哀感的热血,贯注在浏亮似黄莺流啭、清越如山泉潺湲的琴瑟好音当中,殷殷呈现出来的,该是一种怎样的美感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下片开始,经过形式上的停顿、过渡,词人的情感波澜微息,意绪渐生。他冷静地回顾了姬人的遭际和故国的衰亡。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几度风雨变幻,而今身世浮萍,鬓变星星,山河破碎,二帝被掳;几经干戈击撞,而今家国易主,干戈飘零。“尘飞沧海”是化用了有关麻姑的典故。“东海三为桑田”,所以“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见葛洪《神仙传》)。“龙庭”,指金人王庭。这里,词人沾濡着深沉的反思的意绪,描绘出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统治的沧海桑田的巨变,意思恍惚,措笔凝重,在风云变幻、岁月飘摇的更替之中,渐渐崭露出了山河破碎、物是人非的境况,渗透出不胜凄怆的气氛。接下来“写胡笳幽怨”三句,再将笔墨集中到姬人身上:当年花容月貌一般的美姬,飘零异国他乡,蹉跎无情岁月,如今已是身心憔悴,人老珠黄,再也没有图画一般的美貌。这本身就是一幅图画,一幅浸润浓郁故国之思的美人迟暮图,它幽然唤起了一种象征,一种国家兴衰的象征。因而,它同“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风雪万里龙庭”的狂歌烂舞、沧海桑田、金人一统天下等画面交织叠印在一起。便显得哀惋痛绝,寓意深广。从个人的遭际中折射了国家的破亡,在人生的感喟中涵濡了世事的渺茫,国家兴衰的象征意义愈加明晰了,也愈加强烈了。若再以此反观“醉几度东风,鬓变星星”二语,怎不令人惊心动魄,黯然神伤!这哪里是在感伤一位风情绰约女子的华年易逝,分明是在痛悼国家大好河山被昏君葬送、被金人铁蹄踏碎啊!末三句忽作惨淡冲远之语,以轻灵疏朗的笔调,绘写出一幅月夜清思的图画。家国破碎,身世飘零,偶遇故国老姬,聆听盛世遗音……这一切,在诗人恍如一场春梦,一次醉酒,如今梦醒酒释,烟消云散,但见一弯清月斜挂天空,映照着窗口那位酲初醒的诗人,在灯火微明中踯躅,在意绪绵延中沉吟……

此词章法浑成幻化,妙合无垠。全词处处抒写家国身世之慨,又时时着以“梦”、“醉”诸语,点实为虚,化真为幻。上片“叹汉苑秦宫”五句,中缀“梦里天上”一语,将景境淡化,意思缥渺,从而浑沌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历史亦现实,现实亦历史,相融无间,反映出词人浩荡的沉思意绪。下片结束前,忽作“酒微醒”一句,使人恍然大悟:原来,前此所写率皆醉中之境、醉中之思!这样,词思便超越了心灵与现实的畛域,徜徉到更宽更广的空间,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如此写来,词境便显得亦真亦幻,亦实亦灵,疏宕有致;词笔也显得富于变化,婉转多姿。在真与幻、实与灵的纵横交错之中,发抒出浓郁的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慨,深情激越,意思浩渺。使你感到,始终有一个东西在剧烈地激荡着你,震撼着你,却又说不出它是哪一句话,哪一个词。


古诗词《春从天上来》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春从天上来

承御韩氏者,祖母之妷(侄)也。姿淑婉,善书。年十一选入宫,既笄为承御。事金宣宗、天兴二帝,历十有九年。正大末,以放出宫。明年壬辰,銮辂东巡。又明年,国亡于蔡。韩遂适石抹子昭,相与流寓许昌者余十年。大元至元三年,弟澍为汲令,自许迎致淇上者累月。一日酒间,谈及宫掖故事,感念畴昔,如隔一世而梦钧天也,不觉泣下,予亦为之欷歔也。今将南归,赘儿子丑于许。既老且贫,靡所休息,而抱秋娘长归金陵之感。乃为赋此,庶几摅写哀怨,洗亡国之愁颜也。且使好事者倚其声而歌之,不必睹遗台而兴嗟,遇故都而动黍离之叹也。岁丙寅秋九月重阳后二日,翰林修撰王恽引

罗绮深宫,记紫袖双垂,当日昭容。锦封香重,彤管春融,帝座一点云红。正台门事简,更捷奏、清昼相同。听钧天,侍瀛池内宴,长乐歌钟。

回头五云双阙,恍天上繁华,玉殿珠栊。白发归来,昆明灰冷,十年一梦无踪。写杜娘哀怨,和泪点、弹与孤鸿。淡长空,看五陵何似?无树秋风。

这首词因金故宫承御韩氏而作。题序详细记叙了此词本事。韩氏与金朝命运相连,荣衰与共。她十一岁入选进宫,曾为金宣宗、哀宗二帝女官,在宫十九年,颇得恩宠。而她于正大末(哀宗年号,公元1231年)被放出宫之日,恰巧亦是金国结束虚假和平之时。第二年,哀宗慑于蒙古军事压力弃国都开封府东行流亡;再一年,蔡州围困三月后被攻陷,哀宗自缢身死,金国灭亡。三十二年过去,听韩氏回忆宫掖故事,不啻隔世春梦。

词以回忆开笔。“罗绮深宫,记紫袖双垂,当日昭容”三句由韩氏进宫入题。“紫袖”两句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诗意。“昭容”是女官名,交代韩氏身份。“罗绮深宫”极言皇宫之尊贵华美。“锦封香重,彤管春融,帝座一点云红”三句写韩氏在宫受宠。题序云韩氏“姿淑婉,善书”,在宫必定称职可人,常受封赐。“彤管”,赤管笔。“帝座”本指天上星座,这里指帝王。苏轼《上元侍宴》诗有“一朵红云捧玉皇”句。“正台门事简,更捷奏、清昼相同”三句叙述韩氏在宫期间的时局。“台门”,台阁之门。“事简”,公事清闲,指朝政清平无事。“更”,再,进一层之意。“清昼”“清”字,呼应前句之“事简”,渲染时局之清平。不但清平,还时传捷报,太平盛事与晴昼相仿佛。太平之年又奏捷,庆宴遂起,“听钧天,侍瀛池内宴,长乐歌钟”。“钧天”指上天。“瀛池”即西王母设宴之瑶池。“长乐”是汉代宫名。三句极言内廷歌乐之悠扬,庆宴之盛大,一如天上神仙之宴乐。

上片重笔浓彩描写金宫盛世盛事,叙述韩氏得宠情事。下片时空陡转,“回头五云双阙,恍天上繁华,玉殿珠栊”三句以今观昔。“五云”,五色云。“双阙”原为汉代未央宫的东阙、西阙,这里指金宫巍峨雄伟的宫殿。现在回忆那金镶玉饰的华丽殿堂,好象笼罩在五色祥云之中的天上宫阙。“白发归来,昆明灰冷,十年一梦无踪”直抒今非昔比之叹。“昆明灰冷”事见杨文会《高僧传》。据说昆明池底有黑灰,是世界劫难时焚烧的灰。当年红颜宫人如今归来已白发苍苍。看世事,劫灰已冷,沧海桑田,旧梦无踪。“写杜娘哀怨”以下六句,借韩氏身世哀怨抒国家兴亡之叹。“杜娘”,指唐杜秋娘,曾为皇子傅姆,年老时因皇子废削,被遣返故里。见杜牧《杜秋娘诗序》。这里借指韩氏。“五陵”,指汉朝皇帝陵墓所在地。“秋风”一词语意双关,除实写秋景以衬哀情外,汉武帝有悲秋名作《秋风辞》。杜娘昨是今非,伤痛不已。而帝王陵阙树木颓败,秋风寒瑟,一代风流终归荒寂。

经历了由金入元的战乱,经历了血腥、残暴和死亡的扫荡,金朝一百二十年的统治、文明与繁华消逝了,只有幸存的旧宫人还是活的见证。这首词敏锐地抓住了兴衰变迁的见证人,围绕韩氏金亡前后生活的对比,深沉地抒发了兴亡之叹和黍离之悲。词的结构反映了主题思想。词的上片写金亡前,下片写金亡后。上片从服饰、赏赐到宴乐,层层深入,细腻地描述了宫人的荣华,极力渲染宫廷的富丽、华美与尊贵,是人间事又似神仙境,表达了一种无限的追恋和春梦般的迷惘。下片抒发劫后哀痛,将富丽繁华归于虚幻,末尾以凄凉的五陵秋风作结,哀悼个人身世和哀悼王朝命运融会一片,含蓄而深沉。前片秾艳,后片暗淡,前片雍容华贵,后片萧条清冷。将金亡前的志得意满与金亡后的失意悲怆作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感染。

王恽的时代距金亡不远,引起亡国耻辱与惨痛记忆的事物触目皆是,即词序中所谓“不必睹遗台而兴嗟,遇故都而动黍离之叹也”。这首词因有大段题序,与词互相发明、互相补充,记叙格外准确简洁,感慨也格外真切深沉。金初词人吴激也有一首《春从天上来》,是为故宋梨园旧籍老姬而作。吴激是宋人,使金被扣,被迫羁事异朝,因借该词抒发思念亲人、怀念故国之情。王恽这首《春从天上来》与吴词情调一脉相承,情感前呼后应,同样表达了朝代更迭时期人们特殊的隐痛和心态。韩氏夸耀追恋宫廷生涯的荣贵,今天来看也许愚昧。事实上韩氏在宫期间金朝已现颓势。但作为牺牲了青春的宫廷女官,空虚的荣华是她们藉以自慰的精神支柱,舍此,当时她们除了寂寞、痛楚还有什么呢?何况这种追恋已经融进了亡国遗民的故国之思。作为词人,王恽的感情更为复杂冷隽。他毕竟是成长在新朝代的文人,更多的已是对于历史的思考。他同情亲戚的衰落晚景,代旧宫人悼惜往日的荣华;更主要的,还是哀悼一个朝代的灭亡,一个民族的衰落。黍离之悲借身世之感而发,因之格外发人深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