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皇秉烛夜游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皇秉烛夜游图》



高启

花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高启(1336—1374),明著名诗人。字季迪,号青邱子,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擢户部右侍郎,不受。因写诗讽刺宫廷淫乱生活,得罪朱元璋,后借口为苏州知府魏观撰《上梁文》事,被腰斩于市。高启工诗文,诗风清新俊逸,很有个性,是明初优秀诗人。他与刘基、宋濂,有明初三大家之称。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明皇秉烛夜游图》,元明间多有题咏,今已不存,不知作者是谁。

此诗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唐明皇沉湎于酒色,忘记了国事,终于酿成安史叛乱,自食其果的情况,讽意甚明,具有借古讽今、借画托言的特色。

前一部分十八句,极写唐明皇彻夜欢娱的场面。诗一开始就写太阳刚从花萼楼头落下去,穿着三品紫衣的太监便迫不及待地催促宫女们赶快锁上宫门,集中到西园去,原来天子(太监、宫女、亲近、侍从称天子为“大家”)今日夜宴,那儿已经点亮了上百枝蜡烛。其中“初堕”、 “催上”二词极写唐明皇宴乐心情之急迫, “高爇银盘百枝火”极写宴乐场面之奢华浪费,寓讽于叙,采用《春秋》笔法,使诗句十分凝练。接着, “海棠”二句是说,像海棠花一样娇艳的杨贵妃要想睡也睡不成了,因为点亮的百枝烛火把这位美女全身都照得分外分明了。在这里,用了双重典故。据《冷斋夜话》 引《杨妃外传》:“明皇登沉香亭,诏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乱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 ‘是岂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这是将人比花。而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则是将花比人。现在高启合用这两个典故,以突出杨妃的娇艳媚人和明皇的彻夜观之不足,从而达到加强讽刺的目的。 接着两句,作了强烈的气氛渲染:蜡烛的紫烟变成了弥漫于整个花萼楼庭院的浓浓的春雾,室内烛火通明,已经忘掉空中还有一轮明月高悬着。真是乐极忘情,不知身在何处了。这时,唐明皇新谱写的《霓棠羽衣舞曲》刚在试奏,内使频频在呼唤更换蜡烛,可见夜已很深了。果然,报更的宫女已把铜签投在石阶上铿然作响,但妃子、帝王的歌舞意兴正浓,他们希望更漏休催,时间才刚刚半夜呢!他们都准备欢饮达旦,乐个痛快,至于明日的早朝嘛,无足轻重,完全可以免去。唐明皇担心的只是到了后半夜,天气渐冷,风露侵袭,妃子舞衣单薄,娇嫩怯弱,不知是否能忍受得了?诗人在这儿单刀直入,直捣心源,通过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采用诛心战法,将唐明皇的荒淫昏庸揭露无余。特别是运用了强烈对比,写明皇不忧免朝误政,只忧风露渐冷,使其色迷心窍、私欲膨胀的本质赤裸裸地呈露在读者面前,无法遁形。这部分以“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两句来结束,既点示了“秉烛夜游”的主题,又对前面的描写作了很好的总结归纳,以便很自然地转入后一部的议论批判。据《太真外传》载,唐明皇曾制《紫云回》、《凌波曲》, “二曲既成,遂赐宜春院及梨园弟子并诸王。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授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因此,这两句诗,又是概括了这段情节。

后一部分十句,议论批判唐明皇不顾民生疾苦, 荒淫贾祸,自食恶果。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两句,反用聂夷中《咏田家》诗意,聂诗说: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如今唐明皇一心追欢逐乐,哪有工夫去关心百姓的死活呢?接着,诗人又用吴王夫差浪费民力筑姑苏台为长夜之饮的典和隋炀帝夜游江都遍放萤火虫的典,批判唐明皇也像这两个亡国昏君那样,只知享乐,毫无节制,终于酿成了战乱。这六句诗,连用三个典故,如盐入水,溶化无迹,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功力。最后四句,概括白居易《长恨歌》诗意,寓议论于描写,突出玄宗从四川归来后,被儿子唐肃宗软禁在南内兴庆宫,显得十分衰老、孤独、凄凉的情景。其中“可怜”、 “凄凉”、 “孤灯”、 “秋萧瑟”等字眼似乎充满了诗人的同情,但冷静地与前一部分彻夜荒淫的场面描写一对照,立即悟到,这是强烈的对比手法,是诗人所采用的一种巧妙的批判方式,这不明明在说:那是唐明皇咎由自娶自尝苦果啊!

这是一首题画诗,但对绘画技巧一句也没有涉及,可是我们读了这首诗后,可以想象到这幅古画场面之宏大、人物之传神、绘艺之精采、立意之高超,这真是不写之写!

历代诗词精品之《明皇秉烛夜游图》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明皇秉烛夜游图

 

高启


 花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大家今夕宴西园,高燕银盘百枝火。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只愁风露渐欲冷,妃子衣簿愁成娇。琵琶羯鼓相追逐,白日君心欢不足。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这首叙事诗系观图有感的咏史怀古之作。
 诗人从《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数句中翻出一段新的文章,他对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不作纵向的叙述,而侧重从一个横断面展开描写,这似乎正是受到空间艺术的绘画启发的结果。由此便具新意。
 诗开篇便写红日西沉,宫中夜幕降临,然而宴乐并没有暂告结束,有消息传来——“大家(皇上)今夕宴西园”,于是红烛高烧,一时火树银花,将宫中照得通明,形同不夜。这就点出题面的“秉烛夜游”之意。古人秉烛夜游,意在及时行乐。而唐明皇晚岁意志消磨,沉湎酒色,在得杨贵妃之后,更是享乐无度。《冷斋夜话》引《太真外传》记叙道:“上皇(即明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诗中即根据小说家言,写出“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之句,以形容唐明皇游兴之高,以至贵妃被从睡中唤起,开始排演明皇新谱的《霓裳羽衣曲》。时光在流逝,只闻“内使频呼烧烛换”、“知更宫女报铜签”,可行乐的人还觉其时未晚:“歌舞休催夜方半。”所有与会者都通宵达旦地醉饮,于是宵明皇决定“明日且免群臣朝。”这一情节的根据是《长恨歌》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然而已补充了不少句中应有的内容。“琵琶羯鼓相追逐,白日君心欢不足”则本“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既写出明皇的纵欲无度,又暗示其废政召乱的必然性。
 在这里,诗人由“秉烛”字面联想翻用了唐代聂夷中《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唯照逃亡屋”诗句,讽刺道:与诗人愿望相反,君王的光明只照在绮罗筵上,何暇顾及逃亡的人民呢。这种情况,就和历史上荒淫无道的吴王夫差和隋炀帝差不多。姑苏台故址在苏州城外姑苏山上,为吴王夫差与西施宴乐所在。李白《乌栖曲》云:“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江都宫是隋代宫殿,在江都郡江阳县。隋炀帝曾征集萤火虫数斛,供夜游放飞取乐。李商隐《隋宫》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而高启则合此两朝亡国君主之事,与唐明皇秉烛夜游的行径并论:“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这就有力地暗示了唐明皇不能以古为镜,遂陷进前车之覆辙,从面予以批判。
 至于安史大乱唐室的具体过程,皆非诗人着眼所在,故一概从略。结尾诗笔一跳,仅简要地写出明皇在乱定归京后的凄凉境况,这是秉烛夜游图上看不到,却又与此因果相关的一幅“画图”,前后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已不见“银盘百枝火”,唯有一盏挑不尽的“孤灯”(此辞也从《长恨歌》来);这里已不闻琵琶、羯鼓的欢快声音,唯有秋夜滴不尽的梧桐夜雨,像是愁人流不完的眼泪。明眸皓齿的杨贵妃,则早已埋葬在马嵬坡下冰冷的泥土中,室迩人远,乃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总之,这个超出图画本身的结尾描写,是“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的,具有悲凉的余韵。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态度暨全诗的命意所在。它形象地告诉读者,物极必反,“成由勤俭败由奢”(陈毅)乃是封建王朝兴亡的一条普遍规律。
 诗叙事集中,妙于剪裁;横向铺写,具备画意。议论少而精要,结尾紧扣主题。诗中多处化用唐人诗意及小说材料,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