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清晋制家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清晋制家具北方传统家具。山西省是全国最早生产和使用家具的地区之一,早在2500年前,曲沃地区木制业已很发达。据榆次 《工商开业表》载: “榆次木匠和木制家具作坊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当时建筑寺庙和一些家具制作已有精湛技艺。” 明清两代大批官宦乡绅、豪门富户大兴土木,修建厅堂府第花园,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为充实建筑内涵使得家具制造业走向繁荣而奠定基础。从时间来推断,这种技术和实践的优势以京、晋、苏、广4地较为集中; 三晋的工商业在明清的发展使它在全国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也有利于修建住宅、创造定居生活环境,促使家具制造的兴旺。文人雅士、词家墨客直接参与指导家具制作和陈设设计,本为博取风雅,旨在享乐自娱,却为家具艺术造型的形成风格创造了条件。再加下层能工巧匠用尽心机的务实劳动,极大地发挥了家具艺术的创造性,使得明清晋做民间家具达到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高峰,而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山西平遥推光漆器家具始于盛唐时期,经宋、明两代的不断发展,传至清代,平遥漆器的制作进入全盛时期。专门制作漆器的作坊有十余家,平遥城内站马道街“鸿锦信”漆器作坊产品全部出口,从广州用12艘大木船运往新加坡。另外自备50余头骆驼由西北运往俄国。民国初年,平遥有漆器作坊“合成泰” 、“晋源亨” 、“京元通” 、“公仁泰”等14家,约300多名制作匠人,产品有大柜、条几、盘、盆、奁、小木箱、圆桌、太师椅等。云雕漆器历史悠久,传至明宣德年间曾盛极一时,影响遍及黄河流域。嘉靖年间绛州著名艺人张凡姓加以发展,创造了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云雕漆器,同时又创造了雕填刻灰漆器。螺钿镶嵌漆器在明代辗转流传,于清咸丰年间新绛艺人王恩恭等继承这一传统技术,把技术传入稷山县,产品销售给达官贵人,有些还出口销往日本、东南亚诸国。清末民初至1949年,山西家具业在战火延绵中惨遭洗劫,几濒绝种。晋做民间家具已有了室内陈设布局的配套家具概念,往往把家具作为房间设计的主要部分,常常在建筑房屋时就根据建筑物的进深、开间、朝向等,按使用要求结合隔扇、门罩、炕罩的设置,统一计划家具的种类、式样、尺度等,进行成套陈设,并有半堂、一堂之说。明清晋做府第室内陈设琳琅满目,家具制作精致、室内家具出现一定的格局。官宦府第一般在明堂间置一大条案,左右两把扶手椅或两把挂灯椅等; 也有的在条案之前放八仙桌,两边放圈椅; 也有的将圈椅呈八字形放置,具有庄重之感。卧室内设炕或架子床: 炕的位置一般靠近窗户,炕的靠墙一端有的放置衣柜以存放衣物,或设炕几以搁放被褥,便于妇女在炕上临窗作针线活; 也有的在炕上设置搁被柜,一般成对并排陈设。书斋的家具布局以桌案为中心,柜橱、书架一般成对对称排列。明清之际开始形成2几4椅为半堂、4几8椅或1圆桌8个椅为一堂的位置陈设格局。至清代开始盛行起来。室内设置,多取平衡格局,在形、色、质上造成一定的对比效果,书画、挂屏、古玩、器皿、盆花、盆景这些色彩鲜明体态优雅的陈设与褐色晋做家具以及粉白墙面配合,形成一种瑰丽的综合性装饰效果。当然不同阶层有所区别,一般平民所用家具主要以榉木、榆木等料为主,以坚固实用为目的; 装饰加工也因经济条件所限,追求一物多用、灵活放置的特点; 在陈设方面,下层平民家具无法追求成组成套格局。晋做家具分硬木家具和大漆家具。大漆家具工艺有推光漆、云雕、镶嵌、螺钿、雕填刻灰,木雕工艺中又分阳刻、阴纹线雕、浮雕、透雕、圆雕等。明清晋做家具工艺精湛、比例谐调、设色自然、造型优美,是传统家具中的佳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