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山连,明永年人。见“白石”条。 明山?—1779满洲正蓝旗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陕甘总督。三十七年(1772),因事发配乌鲁木齐。旋补授抚都统、领队大臣。四十年(1775)授参赞大臣,赴乌里雅苏台。 明山?—1779姓伊尔根觉罗氏。正蓝旗满洲人。乾隆十九年 (1754),补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历官宁夏道,山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任内奏请严禁窝贿,重惩制造贩卖赌具者,被采纳实行。二十七年,由江西巡抚调广东巡抚,途中奏请运江西售价低平之米赴浙贩卖,以救灾民。晚年官至陕甘总督、乌鲁木齐领队大臣。 明山嘉道时期人,姓萨克达氏,镶蓝旗满洲人。乾隆六十年(1795),由笔帖式授刑部主事。嘉庆九年(1804),升员外郎。历郎中、山海关监督、热河道、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实心任事,屡次疏言,涉及防禁鸦片种植及外贩;流民垦植应责成地方官编查地亩,升科纳粮诸事,均得允行。时土司景正兴挟带印信,据地劫杀无辜,率兵歼之并收回印信。道光四年(1824),授刑部尚书。六年,因事降四级留任。十四年病免,旋卒。 明山 明山属武陵山。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北部。因此山冈峦重复,山明水秀,故名。东西延伸20余公里,一般海拔700米,主峰高达1008.2米。森林茂密,盛产松、杉、楠竹。山体岩性为板岩,砂岩。山上有白子峰、马岭,两天门等天然胜景。其山顶原有真武殿,据《芷江县志》载:“岁上,远近朝拜者,咸齐肃而上,以数千计。”现真武殿已毁,故址尚存。”明山叠翠”曾为芷江城外八景之一。山南有公路通过。 ☚ 米贡山 凉山 ☛ 明山 明山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木叶溪乡、牛牯坪乡交界处。据《沅州府志·旧志》称: “明山前铺五士坡,后倚西晃山……从脉蜿蜒,峰起峦回,委蛇尽迭。冈峦重复,山明水秀,故名明山。”北宋熙宁年中,御赐明山神为“顺应侯”。明山地属沅麻盆地,居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及雪峰山西脉之间。山体属板岩、砂岩,东西延伸20多公里,东连雪峰,西接天雷山脉,一般海拔700米,最高点海拔1008.2米,由攒成一团的五座鼓形山峰和稍高的主峰组成,形如众神聚会,又似童子拜佛、观音坐莲。峰下一股清泉涓涓汩汩,清冽甘润,任性流淌。“芷生溪畔,溪因芷得名,故称芷溪”。芷江县因此名。峰顶较平坦,状若一个天然大祭坛。坛前盆地有溪流、田园、山岗、村舍,袅袅炊烟,生机盎然。坛后群山拥立,众脉蜿蜒,翠色层叠,城环连池,杜鹃遍野。明山山间深涧中出产紫、黄、绿、红、白相间、艳丽多彩的明山石,号称“紫袍玉带”、“金星墨石”,多用于雕琢成砚、笔床、纸镇、印盒和屏风、牌坊嵌面,明清时期一直被列为贡品。砚名 “沅州砚”,自古以来媲美端、歙,文人墨客视为案头珍品。境内有莲花庵、遇仙桥、百子峰、头天门、马鬃岭、二天门等胜景。山顶明山寺 (又称真武殿) 为近五省十八县朝拜之地,2002年维修。每年农历三月三,登山朝拜之人数以万计,场面壮观热闹。“明山叠翠”为 “沅州八景” 之一。 ☚ 象狮坡森林公园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