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挑起的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因爆发于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189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趁朝鲜东学党起义,出兵侵占朝鲜,占领王宫,组织傀儡政权,7月,日本不宣而战,对中国驻朝鲜牙山军队和海上的中国运兵船偷袭,正式挑起了甲午战争。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开战后,李鸿章坚持避战静守的方针,置清军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9月,中国陆海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中失败,日军掌握制海权。10月,日军分海陆两路进犯中国东北,一路由朝鲜义州附近渡鸭绿江,侵占九连城,进逼辽阳,一路由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攻陷大连,旅顺等地。 1895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3月,日军又继续进攻,占领了牛庄、营口、田台庄等地,辽东半岛陷落。 尽管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作战,涌现出一批以左宝贵、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但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的经济、技术、军事装备落后,无法扭转败局。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宣告结束。 这次战争的结局,严重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