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南星(图166)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南星(图166) 本品主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beterophyllum Blume、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及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干燥块茎。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野生或栽培均有。 【性状鉴别】 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南星的块茎呈单一的扁球形。直径1.5~5.5cm,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偶有未去尽的棕色外皮,顶端较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及叶痕环纹,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周边有或无小侧芽。下面较平坦。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辣而有麻舌感。 虎掌块茎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由主块茎及多数附著的侧块茎组成,形如虎掌,故有“虎掌南星”之称。每一块茎中心均有一茎痕,周围也有麻点状根痕。均以个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切薄片,干燥。 (三)炮炙 1.制南星 (1)姜矾制: (2)姜矾豆腐制:取泡过的天南星与矾、姜拌匀,加水浸泡1个月后,加豆腐煮4小时,晒2小时,再阴干,加水浸1~2小时,润2~3天切1mm厚的片,晒干。每100kg天南星,用白矾25kg、豆腐37kg,鲜姜片19kg。 (3)姜矾甘草制: (4)姜矾皂角制:取南星块,先以米泔水泡3天,再以清水漂2天,每天换水,至外皮软时,去粗皮,加生姜、皂角、白矾浓汤泡2天,切片,去药渣,加浸汁蒸透,晒干。每10kg天南星块、生姜、皂角、白矾各1kg。 (5)姜矾皂角甘草制:取净天南星,大小分开,与配料,用清水泡漂,每天换水2~3次,不换配料,至水清不起白沫时,捞出与配料共置锅内加水煮至内无白心,嚼之微麻舌感,取出,晒至5成干,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薄片,晒干。每100kg天南星,泡时加甘草、皂角各5kg,煮时加白矾、生姜各5kg。 (6)姜制: (7)生姜甘草制: (8)生姜石灰制:取原药材,以清水泡1天,再用石灰水泡2天,至呈淡黄色,再加水漂2天(每天换水1~2次),至无石灰味,切3mm厚的片,晒至8成干,加姜汁浸1天,浸透后,晒或烘干。每100kg天南星,用石灰10kg(以水100kg溶解),生姜20kg(加水60kg捣汁)。 (9)生姜豆腐制:取泡过的天南星,加豆腐与姜,同煮2~3小时,至无白心,晒2小时,晾7~8成干,用水洗1次,焖2~3天,切1.5mm厚的片,晒干。每1kg天南星,用豆腐约180g,生姜60g。 (10)生姜甘草石灰制:取泡好的天南星,再加石灰水浸1天后,加生姜、甘草煮4小时,加水再漂3天,至无麻辣味时晒干。每100kg天南星,用生姜、甘草各10kg,石灰适量。 (11)矾制:取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化开,放入漂好的天南星,用强火煮约2~3小时,切开以内无白心矾水吸尽为度,取出晾至6成干,切1.5mm片,晒或烘干。每1kg天南星,用白矾1.3kg。 (12)白矾甘草制: (13)甘草皂角制:取泡过的天南星,加甘草、皂角煮3~4小时,至无白心,拣去甘草、皂角,滤去水再煮2~3小时,晒8成干,焖2夜,蒸至上大气时,再焖1天,切片晒干。每100kg天南星,用甘草5kg,皂角2.5kg。 2.胆南星 (1)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拌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1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舌感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每100kg天南星细粉。用牛(或羊猪)胆汁400kg(胆膏粉40kg)。 (2)先将猪胆汁用小火熬去大部分水分,再用大火熬(100kg熬至30kg左右)后,加入蜜与天南星粉,再蒸4~5小时,晒5~6小时,如此9蒸9晒,至色黑味香为度。每100kg天南星粉,用猪胆汁0.5kg,蜜20kg。 (3)取天南星粉与大黄粉加胆汁拌匀,日晒(雨天加盖),每天搅动1次,至凝成膏状无腥味时,制成小块即可。每100kg天南星粉,用牛胆汁100kg,大黄6.25kg。 (4)取天南星粉与川贝母粉加胆汁拌匀,日晒夜露至发酵变黑,干燥成块,次年清明前后蒸1伏时,搓成小团子即可。每100kg天南星,用牛胆汁适量,川贝母30kg。 3.制胆南星 (1)蒸制:取胆南星蒸透,放冷即可。 (2)酒制:取胆南星加黄酒拌匀,泡3天后蒸透,搓条切1.5cm,长段,晒干。每100kg胆南星,用黄酒50kg。 《注》:胆南星传统发酵法和新法中胆酸含量为传统法是0.82%,新法是9.5%。新法炮制工艺是:取制南星细粉与胆汁拌匀成坨,再加麻油搓揉均匀,制块,干燥。 【性味归经功效】 温,苦,辛。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消肿止痛。 【应用】 1.湿、寒痰证 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湿燥之性更甚,祛痰力较强。咳喘胸闷,顽痰阻肺,常与半夏、枳实配伍,如导痰汤;热痰咳嗽,常与瓜蒌、黄芩等配伍。 2.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等证 本品善祛风痰,走经络而止痉。治疗风痰眩晕,常与天麻、半夏等配伍;治疗口眼斜、半身不遂等证则常与白附子、川乌、半夏等配伍,如青州白丸子;治疗痰诞壅盛,破伤风引起的角弓反张,则与防风、天麻、白附子等配伍,如玉真散。现代临床用以治疗癫痫,与胡椒、水牛角、冰片等配伍,如癫宁片。治疗抽动综合症,常与僵蚕、半夏等配伍。 3.痈疽肿痛,毒蛇咬伤等证 本品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治疗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治疗毒蛇咬伤,可与雄黄外敷。 另外,生南星内服或局部应用治疗癌肿有一定疗效。尤常用之子宫颈癌的治疗。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中风、子宫颈癌、癫痫等证宜生用;痈肿疮疖、毒蛇咬伤、顽痰咳嗽,宜用姜矾制品;热痰咳喘、急惊风等证,宜用胆制天南星。 生南星毒性大,一般不宜内服,孕妇忌用。 【备注】 《开宝本草》:“主中风,麻痹,除痰,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 本品主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氨基酸、D-甘露醇等;近又分离出二酮呱嗪类生物碱此为抗心律失常有效成分。煎剂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镇痛功效。 南星与半夏都是辛温燥烈之品,二者常相须为用。天南星温燥之性胜之半夏,长于祛风止痉,是祛风痰之主药。而半夏善燥脾湿化痰浊。降胃气而止呕吐,是治疗湿痰,寒饮呕吐之要药。《本草经疏》云:“半夏治湿痰多,南星治风痰多,是其异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