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太祖文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太祖文集文集。 明朱元璋(1328—1398)撰。二十卷。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为明代开国之君,尊为太祖。1368—1398年在位。出身贫苦农家,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他先后击败陈友谅,杀韩林儿,俘张士诚。攻克大都(今北京)灭元建明。力主强化皇杈,分封诸王,并大量赐田,而加强了土地的兼并。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兴修水利,加强屯田,办学校、兴科举。是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翰林学士乐韶凤编录。此本刻于万历十四年(1586),姚士观、沈铁同校勘,十五万六千余字。正文含诏二卷,制、诰二卷,书一卷。敕命四卷,策问、论一卷,乐章一卷,乐歌一卷,文、记二卷,序、说一卷,杂著一卷,祭文二卷,古诗、歌行一卷,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一卷。收有《即位诏》、《农桑学校诏》等,反映其治国之大政方针,颇具史料价值。有万历十四年刻本,《四库全书》本。 明太祖文集 明太祖文集书名。明姚士观编。士观,曾官巡按、直录督学、御史等职。其所编此文集凡20卷,分诏、制、诰、书、勅命、策问、勅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等类排列。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了元朝统治,逐步统一了中国。明王朝初建,又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了封建皇权。这部文集,可以说是这段历史的记录,它反映了朱元璋所推行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等方面的政策方针,保留了明代初期许多旨在巩固中央集权措施的文件,也为了解朱元璋的思想性格和情趣风采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文集中的乐章、乐歌和祭文,也是明初宫廷中各种礼仪活动文字记载,可资参考。是文集初刻于洪武七年 (1374),为5卷本,题翰林学士乐韶凤所编录。但《千顷堂书目》 没著录此种,另著录有 《太祖文集》30卷,并下分甲乙丙丁、类编、诗集、御制书稿名若干卷。其它还有不同卷数的版本。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 时,取姚士观等编校20卷本收入。 ☚ 明制女官考 御制皇陵碑 ☛ 明太祖文集二十卷。明朱元璋 (1328—1398)撰。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铁同校刊。朱元璋,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禹 (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 (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后自立一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龙凤二年 (1356)攻下集庆 (今江苏南京),废除了一些元代苛政,命诸将屯田。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了自己的军力。龙凤七年 (1361)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旋击败陈友谅,至龙凤十年 (1364)消灭其残余势力,改称吴王。龙凤十二年 (1366)发布文告,咒骂红巾军为 “妖”,杀害韩林儿。次年消灭张士诚的割据势力。旋即出军北上。1368年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同年攻克大都 (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奖励农桑、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同时抑制豪强贪吏,制订《大明律》,兴胡惟庸、蓝玉等狱,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以巩固中央集权,为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明太祖集》辑录诏、制、诰、书、敕命、策问、敕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共十六类、二十卷初刻于洪武七年 (1374)。刘基与宋濂文集所载序文俱云五卷,称翰林学士乐韶凤所编录。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已不著录。所著录者有《明太祖文集》三十卷。包括甲集二卷、乙集三卷、丙集文十四卷、诗一卷、丁集十卷。又 《太祖文集类编》十二卷。又《太祖诗集》五卷。又 《太祖御制书稿》三卷。均与此本不符。焦竑 《国史经籍志》列 《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此本卷数与焦竑所列前一本合,当即为焦竑所著录。其刻在万历十四年(1586)编次不知出自谁手。目录未有姚士观等跋语,乃据旧本刻于中都,亦未能详考其所由来。朱彝尊《明诗综》载有太祖《神凤操》一首,而集内无此作,则亦未为赅备。但所谓三十卷者,未见其传本,其存佚均未可知。后来诸家所藏,大抵皆即姚士观等所刻。为明一代开国之著作。四库已存目。 《明太祖文集》ming tai zu wen jiCollected Works of Taizu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朱元璋(Zhu Yuanzha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