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器

(一) 古时帝王分封诸侯时所赐的礼器宝物。《左传·昭公十五年》: “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杜预注:“谓明德之分器。” (二) 即冥器。见 【冥器】。

明器

藏器也。《儀禮·既夕禮》: “陳明器於乘車之西。”鄭玄注:“明器,藏器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葬物 > 明器
明器  míngqì

亦稱“凶器”。古代專爲送葬而製作的器物,隨棺入壙。多以竹、木、草、上製成,其形制與實用器相似而小。種類繁多,有車馬、偶人、杯壺、琴瑟、弓矢等。春秋以后,喪事侈靡,帝王貴族亦有以實用器陪葬。《儀禮·既夕禮》:“陳明器于乘車之西。”鄭玄注:“明器,藏器也。”《周禮·春官·冢人》:“及窆,執斧以涖,遂入藏凶器。”鄭玄注:“凶器,明器。”《禮記·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後漢書·禮儀志下》載有大喪所用明器細目,《明史·禮志十四》亦載常遇春用明器九十事。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賜賦部 > 賞賜 > 明器
明器  míngqì

古代諸侯受封時帝王所賜之禮器寳物。《左傳·昭公十五年》:“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杜預注:“謂明德之分器。”

明器

❶ 古代陪葬用的器物,后称冥器。《仪礼·既夕礼》:“陈~于乘车之西。”《后汉书·范冉传》“其明堂之奠”李贤注:“《礼》送死者衣曰明衣,器曰~。”
❷ 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宝物。《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丧葬物

丧葬物

含于死者口中的珠玉:琀 含 唅
给死者覆面的巾帕:幎目
国君死后小敛时用于裹尸的锦囊:锦冒
丧葬用的器物:凶器
殉葬用的器物:冥器 明器 盟器
墓葬的冥器:
随葬品:鬼器
古随葬品:冥具 明器 冥器
殉葬的钱币:瘗钱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俑 陶人
贵重的随葬物:金碗玉鱼 金凫银雁 银雁金凫 珠凫玉雁
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带:绖(首~;腰绖)
送葬时亲属用的孝杖:哭丧棒
悼念时穿的丧服或佩戴的布或纱:孝(披~;带~) 纱(黑纱)

☚ 丧葬具   装殓死人的衣 ☛

有值价的器物

有值价的器物

金银器:黄白物
银质或银饰器物:
用金玉等镶嵌的器物:扣器
镀上金银或铜的器物:鋈器
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如意
国家的重要器物:钧 龟玉 鼎图
帝王之器:震器
帝王封赐的礼器宝物:明器
华美的器物:丽物
珍美的器物:珍具
清妙的器物:妙器
珍贵的器物:珍器
宝贵的器物:大器 宝器 重器 名器 国器 贵器 隋和
国家的宝器:国宝 国琛

☚ 陶器   机具 ☛

明器míng qì

❶殉葬的器物。《礼记·檀弓》:“其曰~~,神明之也。”也作“盟器”。《新唐书·罗绍威传》:“会女卒,使马嗣勋来助葬,选长直千人纳~~。”
❷天子分封诸侯所赐的宝器。《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于王室。”

明器

明器

古代专门制做的用于随葬的器物。《礼记·檀弓下》: “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神明,谓死者异于生人。涂车,泥车; 刍灵,草扎的人马。后称冥器。唐吴兢《贞观政要·论简约》: “衣衾棺椁,极雕刻之华;灵冥器, 穷金玉之饰。 ”明器用木、陶、石、金属等材料制成,为生人所用之物的仿制,如房屋、仓库、井、车、马、家具模型,还有各种日用器物、保姆、使婢等。各地都有出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颇多。宋代始用纸做。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五: “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纸为之,谓之冥器。”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载,当时市井有卖冥器的店铺。

☚ 铭旌   丧服 ☛
明器

明器

古代为随葬而制作的象征性器物。《礼记·檀弓上》:“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又云:“其曰明器,神明之也。”《释名·释丧制》:“送死之器曰明器,神明之器异于人也。”周秦至两汉,明器多仿死者生前所用之器而做成陶质明器或木质明器,如礼器、生活器、偶人、偶车马等。一直到隋唐都盛行。自宋代起,纸制明器逐渐流行。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以纸为之,谓之冥器。”纸制明器多用于祭奠死者时而焚化之。

☚ 葬器   冥器 ☛
明器

明器

用来陪葬的器物。先秦时期有 “人器”、“鬼器” 之分,详见“人器与鬼器” 条。我们现在称一切墓葬出土的陪葬器为明器。中国古代以土葬为正统葬法,这是中国人 “入土为安” 丧葬传统的源头。陪葬日用陶器,让死者在冥界使用,这是明器最早的形式。这种丧葬习俗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很普遍,是原始社会 “灵魂不死” 的宗教信仰所导致。后来,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明器已不仅局限于宗教信仰的体现,更具有别贵贱、辨尊卑的性质,于是出现了包括日用器皿、象征尊卑的礼器作为明器的丧葬礼制,除了鬲、盆、罐、壶等陶制明器外,还有铜制礼器,如鼎、爵、斝、觚等。历代王朝丧葬礼制中,关于明器的使用均有具体而严明的规制,死后明器的多寡,与生前尊卑等级紧密相关,不得僭越。明器的品种、质料、大小等也依官品的高低而定。庶人的明器不仅少得可怜,而且质量也非常低劣。明器在西周王朝就明确规定: “士礼略也; 大夫以上,兼用鬼器、人器”这里虽无明器数量、品种的具体规定,却也显示了“秩爵异级,贵贱殊等” 的等级区分。到汉代以后,明器的使用越来越明确,等级性也越来越强。如唐皇朝丧制规定: 三品以上,明器九十事,共五十舁。五品以上,明器六十事,共三十舁。九品以上,明器四十事,共十舁。以上明器并用瓦木制作,四神不得超过一尺,偶人不得超过七寸。宋代丧制规定: 五品六品明器许用三十事,共八床; 七品常参官二十事,六床; 六品以下京官及检校、试官许用十五事,五床。至于位尊者则不然,如明朝丧制:“明器,公、侯九十事 (类),一品、二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六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 ( 《明史·礼志十四》)。明开平王常遇春死,皇帝敕葬,“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墓中”,计有: 钲二,鼓四,红旗、拂子各二,红罗盖、鞍、笼各一,弓二,箭三,灶、釜、火炉各一,俱为木制。水罐、甲、头盔、台盏、杓、壶、瓶、酒瓮,唾壶、水盆、香炉各一,烛台二,香盒、香匙各一、香箸二,香匙箸瓶、茶锺、茶盏各一,箸二,匙二,匙箸瓶一,碗二,楪十二,橐二,俱为锡制,以金嵌包。班剑、牙仗各一,金裹立瓜、骨朵戟、响节各二,交椅、脚踏、马杌各一,诞马六,枪、剑、斧、弩、食桌、床、屏风、拄仗、箱、交床、香桌各一,凳二,俱以木制。乐工十六,执仪仗二十四,控士六,女使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四,门神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杂物,翣六,璧一,筐、笥、楎、椸、衿、鞶各一,笣二,筲二,粮浆瓶二,油瓶一,纱厨、暖帐各一。束帛青三段,纁二段,每段长一丈八尺。“后定制,公、侯九十事者准此行之。余以次减杀。”

☚ 赐祭葬   嫔妃殉葬 ☛

明器

又称“冥器”、“盟器”。中国古代专为陪葬而制作的器物。形状多仿实用品。战国两汉最为盛行,以后各代均有。一般用陶、石、木、瓷制成。宋以后纸明器流行。

明器

specially made funerary objects

明器

(1)帝王分封诸侯的礼器。《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杜预注:“谓明德之分器。”(2)即鬼器,为随葬而制作的非实用器物,后世称冥器。《荀子·礼论》:“生器文而不功,明器貌而不用。”杨倞注:“明器,鬼器。木不成斫、竹不成用、瓦不成沫之属。”《礼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楚国墓葬出土的随葬品多可归入明器。

明器

隨葬器物。“明”者,神明也。多指以紙扎成的送葬物,或指用竹、木、陶、土專為隨葬而製作之器物。《禮·檀弓》 下: “其曰 ‘明器’,神明之也。涂車刍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亦有將故人喜愛物品陪葬者,近時自漢墓中掘出硯臺等,即屬“明器物”。凡諸如此類,俱係古代史研究重要之資。清羅振玉撰有 《古明器圖録》一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