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代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代文学

022 明代文学

明代是诗、文等正统文学相对衰微,而小说、戏曲、民歌等俗文学繁荣昌盛的时期,标志着市民阶层对文学的影响日益增强。明代前期一百余年间,社会生活比较安定,但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箝制也更加严密,使得文坛缺乏生气,粉饰现实的“台阁体”和追求形式的“茶陵派”长期统治文坛。这一时期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几乎集中出现在元明易代之际,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巨大变动,使一批作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体验,也产生了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其作品思想内容比较充实,如开国之初的文臣宋濂、刘基、高启的诗文,在有明一代亦属上乘。罗贯中、施耐庵在前人作品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体现出人民群众渴望统一、反对暴政的愿望;章回体的开创,更为长篇小说提供了基本格式。因而,这两部小说的问世,在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直接为明中叶后长篇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明代中后期,特别是嘉靖、万历以后,朝政更加腐败,宦官奸臣当道,但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初步的民主思想日渐崛起,如李贽对传统思想便作了深刻的批评,提出了反映工商业者利益的“童心”说,对俗文学也大力提倡。随着政治、经济、哲学思潮的变化,文学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正统文坛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流派,也出现了矫正复古风气的唐宋派和归有光等,以及突破传统而有所新变的“公安派”、“竟陵派”,产生了大量的小品散文,比之陈腐的“载道”之文,颇多清新之感。俗文学的创作,更呈现全面的繁兴。长篇小说竞相问世,流派纷呈,如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讲史小说《东周列国志》、《英烈传》、《北宋志传》,公案小说《龙图公案》,世情小说《金瓶梅》等,都对后世颇有影响。《金瓶梅》作为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以描写封建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影响尤为深远。短篇小说方面,除整理刻印宋元人话本以外,还产生了主要供书面阅读的短篇体制“拟话本”,出现了“三言二拍”等“拟话本”专集。对民歌的搜集、整理也取得很大成绩,仅冯梦龙就编有 《山歌》、《挂枝儿》等民歌集子。在小说(长、短篇兼有)、戏曲和民歌整理诸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出现,生动地反映了俗文学的兴盛。至明清易代之际,爱国志士陈子龙、夏完淳等创作出一大批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爱国诗文,给较比黯淡的明代文学涂了些亮色。

☚ 元代文学   清代文学 ☛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在文学作品的整理方面成绩显著,如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加工整理,南戏的改编等。章回小说和传奇戏曲的体例日趋完善,为后期文学创作的繁荣准备了一定条件。随着明王朝的逐渐稳定,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笼络手段。明太祖时开设了文华堂,明成祖时召集了天下文士两千多人编纂类书《永乐大典》。“台阁体”和追求声调格律的茶陵诗派没有什么成就。弘治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了“复古”的运动,反对台阁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明朝的正统“儒”道,提倡恢复到宋以前的“儒”道,影响较大。明后期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戏曲小说都在过去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流派。戏曲方面,杂剧作家徐渭的《四声猿》通过历史题材,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恶。传奇出现了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州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汤显祖受泰州学派的影响,作品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沈璟及其同派作家注重格律,和舞台演出联系的较密切。这时期还产生了《鸣凤记》和《浣纱记》等剧目。小说方面出现了众多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其中神话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还有《北宋志传》等英雄传奇和《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以及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等历史演义小说。短篇小说出现了冯梦龙编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等。诗文方面,嘉靖中,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推进了文学的复古运动。他们在反对台阁体和八股文的同时,又走向模拟抄袭古人的形式主义,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反对复古派。三袁的公安派更给复古派以沉重打击。总之,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 八股文   宋濂 ☛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明代历时300年,是小说、戏曲等文学兴盛,诗文相对衰微时期。其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大阶段。
明代前期从开国到正德年间,有150年时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从恢复、发展到出现比较繁荣局面。但是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先是在元明之际,杰出的作家施耐庵、罗贯中在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水浒故事和有关的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加工完成了《三国志演义》 和 《水浒传》 这两部巨著。《三国志演义》 既是中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集中描绘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残暴、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痛苦和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向背。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场面壮阔,形象丰富,人物性格鲜明,艺术成就突出。《水浒传》 是一部反映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北宋时期宋江等36人在梁山水泊的农民起义作为历史根据,以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和说话、杂剧等通俗文学为基础,经过施耐庵、罗贯中的综合性再创造而完成。作品艺术地描写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既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又成功地塑造了农民起义英雄的群象,不仅展示了农民起义在发展过程中的燎原之势,也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作品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其中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总之,《三国志演义》 和 《水浒传》 在思想、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是两部划时代的作品。此外,由元人明的诗文作家,如宋濂、刘基、高启等,由于经历了元末的大动乱,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写出了一些富有社会内容的作品。但从明开国后的100多年中,文坛比较沉寂。统治文坛90年的是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雍容典雅、词气萎弱的台阁体。他们的作品大多为歌功颂德、粉饰现实之作。起来反对台阁体的先有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后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后者的诗文能托事感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杂剧、散曲和传奇戏曲创作也有所发展,小说创作则几乎是一片空白。
明代后期从嘉靖年间算起,小说、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创作出现了数量多、题材广的繁荣局面。同时,诗文也发生了变化。明代中叶,社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局面。从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戏曲、小说由于能直接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感情,其语言通俗、浅近,被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当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印刷业的发达,也为小说、戏曲和其他通俗文学的广泛流传创造了物质条件。因此,这一时期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戏曲方面,有优秀的南杂剧作家徐渭,他的作品 《四声猿》是明代杂剧的代表作; 传奇出现了创作高潮,产生了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 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戏曲创作从内容上看,一是产生了大量的现实时事剧,二是讽刺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是爱情剧更加丰富多采; 从形式上看,一是更加多样化,灵活化,二是注意戏曲的结构艺术。小说方面,首先是长篇小说创作的丰富,留传下来的就有50—60部之多,包括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其中吴承恩创作的 《西游记》 是有巨大影响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金瓶梅》 则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其次是文人创作的话本 (后人称“拟话本”) 大量出现,在 《清平山堂话本》、“三言” “二拍” 中,不少篇章即属拟话本,是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表现。在诗文方面,不象戏曲、小说那样变化明显,但也有一些变化,如沈周、文征明的平易清新的诗风的出现,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散文的出现,对前七子的复古运动有所冲击。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徐渭、汤显祖等曾公开反对,李贽针对当时复古模拟风气,提出“童心说”,公安派、竟陵派主张抒写 “性灵”,以及晚明小品的出现等,都是诗文变化的表现,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观明代文学,戏曲、小说成就最高,特别是长篇小说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和 《金瓶梅》 的产生,是其标志。戏曲 《牡丹亭》 的成就,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小说、戏曲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家们的创作经验,也为清代许多作家所汲取。清代诗、词、文的所谓 “中兴”,同明代诗文的变化有关。

☚ 元代文学   清代文学 ☛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已进入它的后期。它本身所固有的种种矛盾就像地火一样,在急速地发展和尖锐化;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也在这时开始出现。明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曲折地发生和发展的。它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从明开国到天顺为其发展前期。此时除了活动于元末明初的几个作家,如高启、宋濂、刘基等写了一些较有现实内容的诗文外,整个文坛基本上为形式主义文艺思想所垄断。诗文方面由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领袖的“台阁体”所充斥,戏剧创作则由朱权、朱有燉为代表的宫廷戏曲作家把持杂剧剧坛。惟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白话长篇小说;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2)从成化到隆庆为其发展中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诗文方面,人们对垄断文坛的“台阁体”越来越不满,遂由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相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复古运动。他们要求“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 “学不得古,苦心无益”,有效地打击了“台阁体”文风; 但囿于拟古主张,以对古代作品形式的模拟代替自己的创作,结果多数作品流为假古董,从一种形式主义堕入另一种形式主义。少数不满前后七子复古主张的文学家,如标榜唐宋古文传统的“唐宋派”作家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则写下了一些清新可读的作品。戏曲方面沿着杂剧和传奇两条线发展。杂剧受到南戏影响,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所谓 “南杂剧”。较好的作品有康海的《中山狼》、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和徐渭的《四声猿》。传奇出现了繁荣局面,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传为王世贞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李开先的《宝剑记》,其共同特点是通过描写忠奸斗争来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表现作者的感情和理想。小说方面产生了著名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它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领域,为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3) 自万历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发展后期,也是整个明代文学中最充实的时期,无论诗文、戏曲、小说,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诗文方面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和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强烈反对文学复古,主张作品表现作者的“性灵”,并在小品文领域有所开拓;还有陈子龙、夏完淳等一批抗清作家,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血泪凝成之作。戏曲方面传奇创作形成高潮,不仅数量大,形式多样,而且出现了杰出戏曲作家汤显祖,以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等两大著名戏曲流派。同时出现了《牡丹亭》等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度的戏曲作品。小说方面产生了《金瓶梅》、《封神演义》等一系列白话长篇和“三言”、“二拍”等一大批模拟宋元话本的白话短篇作品;尤其以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金瓶梅》标志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新阶段。此外,对民歌的收集、整理也在这一时期蔚成风气,明代民歌数量巨大,特色鲜明,为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文学对清代文学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影响,其中“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曾直接影响到清代郑燮的散文、袁枚的诗歌和诗论;徐渭、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曾为清代戏曲作家洪昇、蒋士铨、杨潮观等多方借鉴; 明代小说所提供的多种题材和丰富经验,也对清代小说的进一步繁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南戏   施耐庵 ☛
000062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