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县城隍庙戏楼
位于昌邑城里墨水湾南崖。庙大门向南。于明洪武三年始建,后屡经重修。至清乾隆初年,任徐州知府之昌邑人姜焯,携江南工匠,仿江南戏楼形体,领头投资添建戏楼。后台即是庙门门楼,门内是数根木柱支撑的戏楼底部,台口朝北,台高3米,全部木质结构,前台东西宽10米,南北长8米,正面有明柱两根,顶部呈圆脊形,用灰色小瓦搭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后台宽于前台,顶部高于前台,呈尖状,无檐角,两山砖砌,前后台隔以木板,左右两侧各有上下场门,后上方有姜焯题书“幻度金针”四字,前上方有姜焯后人姜柟所写“千金鉴”匾额。此戏楼历经200多年,多次修缮,至1947年被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