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派
明代戏曲流派。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明人传奇》视昆山派为一种唱曲流派:“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家。惟昆山一席,不尚文字,伯龙好游,家居绝少。吴中绝技,仅在歌伶。斯由太仓传宗(原注:太仓魏良辅曾订曲律,歌者皆宗之。吴江徐大椿为再传弟子),故工艺独冠一世。中秋虎阜,斗韵流芬,沿至清初,此风未泯。亦足见一时之好尚,不独关于吴下掌故也。”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则认为:昆山派的特征在于力求文字的典雅工丽,对白亦象骈文,极少用口头散语,代表作家有郑若庸、梁辰鱼、梅鼎祚、许自昌、屠隆、张凤翼。其含义近于“骈俪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