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昆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昆侖山名。亦作“崑崙”。今昆侖山在新疆、西藏、青海之間。古代有很多關於昆侖山的神話傳説,散見於《山海經》、《淮南子》、《神異經》等書。《漢書》揚雄《羽獵賦》:“青雲爲紛,紅蜺爲繯,屬之虖昆侖之虛。”《文選》作“崑崙”。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昆侖2 昆侖2 kūnlún 傳說中東南方山名。其西部支脈有不死山,上有不死樹,爲不死民所居處。其東有疇華之野,堯時羿除民害誅鑿齒於此。《山海經·海外南經》:“[岐舌國]在不死民東。昆侖虚在其東,虚四方……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虚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郭璞注:“虚,山下基也。”此言昆侖山主峰。畢沅云此即東海方丈山,非。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方丈山 > 昆侖1 昆侖1 kūnlún 即方壺。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白蘞 > 昆侖 昆侖 kūnlún 即白蘞。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昆侖 昆侖 kūnlún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跟腱與外踝之間凹陷處。因其在外踝高點之後方,外踝骨突起如昆侖,故名。主治頭痛目眩,肩背拘急,脚跟痛。其穴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行於昆侖。昆侖,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爲經。”明·張介賓《類經圖翼》卷七:“昆侖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細動脈應手。足太陽所行爲經。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足腿紅腫昆侖主,兼治齒痛亦能安。” 昆侖 (《醫宗金鑒》)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木藤 > 白斂 > 昆侖 昆侖 kūnlún 即白斂。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腹 > 臍1 > 昆侖 昆侖 kūnlún 即臍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