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心-外围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心-外围理论

美国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J.R.Friedman)受罗斯托阶段理论的影响,以中心地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想为基础,1966年在其专著《区域发展政策》(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中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中心-外围模式。

他认为,任何区域的空间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中心和外围两个空间子系统组成。在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中,空间子系统的边界将发生变化,并且使空间关系重新进行组合。这种过程将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直到实现全国经济的完全一体化。他根据一个国家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不同,把这一空间一体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❶ 前工业阶段。

其产业特征是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空间特征是在均质无序的区域中存有若干缺乏等级结构的独立地方中心。
❷ 过渡阶段。

其产业特征是工业产值在10%~25%之间,空间特征是开始拥有单个强有力的中心。
❸ 工业阶段。

其产业特征是工业产值在25%~30%之间,空间特征是次级中心开始出现。
❹ 后工业阶段。其产业特征是工业产值比重开始下降,空间特征是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城市等级结构形成。大城市间的外国地区被吸纳到大城市经济中,形成了功能上一体化的空间结构体系。

这是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的空间结构特征。在这一阶段,地域组织的主要目标,如全国经济一体化、布局高效益、增长潜力最大化,以及必要的区际平衡工作最小化等得到实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