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报纸
主要有“邸报”、“小报”、“京报”3种报纸。 (1)“邸报”起始年代不晚于唐,是封建王朝传知朝政和地方官僚了解朝政的工具,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邸报”名称始见于宋代,在唐时由中央政府控制下传发,各藩镇驻京的进奏院负责抄传。 宋代起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邸报”又称“邸钞”。 (2)“小报”是北宋末年出现的非法报纸。盛行于南宋,内容以邸报还没有发表或不准备发表的朝政消息为主,旨在为关心政事的官僚大夫提供参考消息,但消息不尽可靠,还往往被利用来作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工具,很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3)“京报”,明代中叶经封建王朝批准,民间自设报房,翻印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出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由报房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混称“邸报”。京报,读者主要是官吏、豪绅、巨商,实际上是邸报的翻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