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时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时报shí bào

及时的报告: 星驰~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七八·1954)

时报

044 时报

上海著名日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狄葆贤(楚青)创办,陈冷(景韩)为主笔。分正刊、副刊。时评栏文章短小隽永,为当时新闻界所推崇。著名报人戈公振曾任该报编辑,主编《时报图画周刊》,为国内新闻界首创。另办有《滑稽时报》,每日随报附送。1921年由黄伯惠接办,着重刊登社会新闻。1927年首创我国套色印报。1939年9月1日终刊。

☚ 东方杂志   京话日报 ☛

时报

天津近代最早的中文报纸。1886年5月创刊。由英人德璀琳与洋行买办集股创办。李提摩太曾任主笔。日刊,大16开4张8页,全国多处设有销售点。栏目有上谕、论说、京津新闻、京报、外省新闻、外洋新闻等。其内容丰富,涉及洋务活动、西学教育、社会要闻等多方面。撰稿人不仅有洋人编辑,还有中国学生及社会文人。在传播近代思想文化、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启迪作用。反映了百年前天津社会历史风貌。1891年该报曾停刊,10月下旬复刊。天津图书馆藏1886年7月31日第67号报至1892年5月13日第1716号报。

时报

《时报》

(一)清光绪十二年十月十一日(1886年11月6日)创刊,分中、英文两版,日刊。这是天津第一张中文报纸。是由当时天津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德璀琳和英商怡和洋行经理笳臣集资创办。这张报纸得到当时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支持。《时报》在创刊的时候,内容分为“谕旨”(皇帝的命令)、“抄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外国新闻”等栏目。新闻多用四字标题,这种格式对以后天津的报纸影响较大。1890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时报》中文版主笔。他在报上每日登一论说,十日列图一表。力主中国彻底向西方开放市场,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时报》论说大都出自李提摩太之手。其主要内容为:为帝国主义侵略服务和极力鼓吹洋务运动。此外尚有一些杂说,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陋俗。《时报》用进口的报纸,很少发现错讹,印刷精良。《时报》1891年6月因经济困难而停刊。 (二)近代上海地区著名报纸。1904年6月13日在上海创刊。大型日报。创刊时挂日商招牌,实则是康有为保皇会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份机关报,梁启超等秘密赴沪参加筹办,由康门弟子狄楚青具体主持,后报纸渐为其个人所把持。罗孝、冯挺之、陈景韩、雷奋、包天笑等先后担任过该报的主笔和编辑工作。辛亥革命时期,该报摆出一副“允执厥中”的架势,既批评封建顽固势力,又批评革命党人,实际上主要把矛头指向革命,大力鼓吹改良,宣扬君主立宪。但宣传中也部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要求,在1904年和1905年,进行了向英国帝国主义争回粤汉铁路筑路权和抵制美货的宣传。在报纸编辑工作上,注意改革和创新。其时评很有特色,为当时新闻界所称道和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教育、实业、妇女、儿童、图画、英文、文艺等栏目,进一步扩大了读者面。1921年由黄伯惠承项接办,着重刊载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1927年夏首创我国套色印报。政治上一向保守,反对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接受日军检查,继续在沪出版。1939年9月1日停刊。

☚ 时务报   时事新报 ☛

时报

❶清代德国人在中国办的中文报纸。清光绪十二年(1886)一月,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与怡和洋行笳臣集股在天津创办。日报。标榜“希望中国仿行新法以跻富强者”,有“外人在华北的圣经”之称。十六年聘英传教士李提摩太为主笔。汇集李提摩太所写的社论出版,名为《时事新论》。十七年停刊。
❷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狄葆贤(楚青)主办的报纸。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创办于上海。陈冷为主笔。设有时评、国粹、教育等栏,注重图画,后增设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文艺等周刊。后虽宣传保皇立宪,但也积极鼓动急回粤汉铁路权,敦促国人抵制美货。1938年停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