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初期伦理思想即日本社会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的伦理思想。随着幕府统治的结束,维新运动的兴起,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伦理思想也相应而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首先发生在对封建道德论的无情批判,以人欲反对天理,批判封建禁欲主义;主张人性平等,反对封建纲常伦理,批判君臣道德。其次,吸取西方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宣扬趋乐避苦,提倡感性享受,认为饮食男女为人之大欲,西周提出人生有“三宝”(健康、知识、富有),这是人生之最大幸福,道德之大本,而且也是治国之道,这反映了明治初年日本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思想。第三,倡导“天赋人权”思想。以福泽渝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受西方实证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西方的“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福泽渝吉:《劝学篇》)。第四,崇尚进化论。将进化论推及社会,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倡导国家至上,将既成事实的国家体制加以合理化论证,成为后来军国主义的理论支柱之一。明治初期的伦理思想,是日本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