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riben wenxue分为古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两个阶段。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是在中国语言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公元5世纪以后汉字传入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早的典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8世纪初奈良时代奉天皇敕命撰写的史书。两书收有许多日本古代神话故事。其中,始祖神伊邪那歧命和伊邪那美命交媾产生日本国土诸岛的神话、暴风雨神素盏鸣尊的神话都很有名。两部书还收有200余首古歌谣,统称为“记纪歌谣”,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古诗。 8世纪中叶,出现了一部由日本所写的汉诗集《怀风藻》。这些汉诗在形式上大多模仿中国六朝诗体,对日本此后的汉诗和民族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8世纪下半叶,和歌总集《万叶集》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诗歌已从不定型的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这部集子收有和歌4500余首,其中由31个音节组成的“短歌”,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和歌的主要形式。《万叶集》和歌的作者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署名作者有300多人。其中著名和歌作者有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大伴家持、山上忆良等。《万叶集》的总体风格是雄浑质朴。 8世纪末,天皇迁都平安京,日本历史进入平安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民族按照汉字偏旁逐渐发明出假名文字(以音节为单位的表音符号),这为日本民族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905年,一部敕撰的用假名书写的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成书。这部和歌集所收和歌大都出自宫廷贵族之手,注重表现贵族风雅趣味。形式上日益雕琢,失去了《万叶集》淳厚直率的风格。此后,不断有敕撰的和歌集出现,如《后撰和歌集》、《拾遗和歌集》等。 《竹取物语》是一篇带有传奇性的民间故事,被认为是“物语”的开山鼻祖。“物语”是日本一种独特的散文文学形式,有故事、传奇、小说等含义。《竹取物语》被称为“传奇物语”。10世纪出现的《伊势物语》、《大和物语》以和歌为中心,敷衍成一个个的小故事,被称为“歌物语”。在“传奇物语”和“歌物语”的基础上,10世纪末形成了描写贵族家庭生活的《落洼物语》、描写贵族社会的《宇津保物语》,从而为11世纪初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源氏物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源氏物语》的作者是宫廷女官、中等贵族出身的紫式部。这部作品是日本文学史及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它多方面地描写了平安王朝宫廷贵族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恋爱情感生活,揭示了贵族妇女遭受的痛苦和不幸,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理想。 和《源氏物语》齐名的散文作品是宫廷女官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是一部随笔文学作品,通过对宫中人事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世态人情、对自然美的敏锐的感受性。 平安朝末期,出现一部短篇故事集《今昔物语集》,收有1000多个小故事。这部书摒弃了描写宫廷贵族生活的“王朝物语”式的缠绵婉约的文体,创造了一种粗犷刚劲的“和汉混和文体”,尤其是其中描写了新兴的武士阶级的人物形象,从而为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12世纪末日本武士阶级取代了贵族阶级的统治,在镰仓建立了幕府政权,这一时期史称“镰仓时代”。此时出现了记述战争的物语,即“战记物语”。其代表作是《平家物语》,描写了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间的争战,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武士阶级必然兴起的历史趋势。这部作品是民间艺人的共同创作,长期在民间流传,并为后世文学的各种体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产生了很大影响。 14世纪至16世纪,是“室町、战国时代”。这一时代,贵族性的和歌已演变为民间性的“连歌”。连歌是两人以上围坐在一起互相吟咏和歌的一种娱乐性的诗歌创作。在戏曲方面,“能”与“狂言”十分盛行。“能”又称“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歌舞剧,内容多带有悲剧色彩;“狂言”是一种滑稽科白短剧,是夹在“能”的幕间演出的。能和狂言作为日本独特的戏曲形式一直被保留至今。 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史称“江户时代”。这一时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町人阶层(市民阶层),他们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江户时代的元禄年间(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三大文豪: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松尾芭蕉。由他们的创作构成的所谓“元禄文学”是江户时代文学的代表。 井原西鹤(1642—1693)以写“浮世草子”(反映町人现实生活的小说)著名。他集中描写町人的爱欲生活与经济生活,代表作有《一代风流汉》、《五个痴情女人》与《日本致富经》。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是“木偶净琉璃”(一种木偶戏)的著名作家。他的戏题材广泛,尤以描写下层町人爱情悲剧的“情死剧”最为著名。代表作有《景清》、《曾根崎情死》等。松尾芭蕉(1644—1694)是著名的“俳句”诗人。“俳句”是由和歌、连歌发展而来的、由17个音节组成的短诗,芭蕉为俳句的革新和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俳圣”。 近现代文学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端,也是近代文学的开端。1885年坪内逍遥(1859—1935)发表了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为近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887年二叶亭四迷(1864—1909)发表长篇小说《浮云》,这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也是日本第一部近代现实主义作品。1890年森鸥外(1862—1922)发表短篇小说《舞姬》,反映了觉醒了的知识青年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的悲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为了反抗政治高压,一些诗人作家掀起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其中以《文学界》和《明星》杂志为中心的两个浪漫主义运动有较大影响,出现了北村透谷、岛崎藤村、与谢野晶子等优秀诗人,但不久即宣告失败。 1900年以后,在欧洲自然主义的影响下,日本掀起了一个自然主义的文学运动。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原封不动地写真实”,认为事实即“真实”,作家只能通过实地调查,根据真人真事写成小说,或者大胆暴露自己的隐私,告白、忏悔自己的丑恶的不可告人的生活。由浪漫主义转向自然主义的岛崎藤村(1872—1943)于1906年发表了《破戒》,让主人公“告白”了低下的“部落民”出身。《新生》则描写了与侄女的不正当关系。田山花袋的《棉被》描写一个有妇之夫、作家与女弟子的微妙关系,忏悔了情欲受压抑的苦恼,为日本独特的“私小说”开了先河。 在自然主义极盛时,一些作家不满于自然主义创作方法,诗人石川啄木(1886—1912)的论文批判了自然主义,提出文学要干预现实。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哥儿》和前三部曲《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后三部曲《春分之后》、《行人》、《心》等一系列作品对日本明治社会、对人的自私本性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批判,反映了东西方文明在近代知识分子心灵中的悲剧性冲突。夏目漱石的弟子,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新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也对人性之丑恶、对知识分子的心理矛盾做了进一步揭示。“白桦派”的作家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有岛武郎(1878—1923)等人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理想。 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以小林多喜二为代表的作家塑造了为无产阶级事业而献身的新的人格理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新人登上文坛。川端康成以其卓越的创作获得了197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现代主义作家野间宏(1915— )、太宰治(1909—1948)、安部公房(1924— )等获得了世界性声誉。石川达三(1905—1985)、松本清张(1909— )、水上勉(1919— )和森村诚一(1933— )的大众通俗文学,也获得了无数读者。 ☚ 泰戈尔 越南文学 ☛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5世纪前后汉字的传人和使用,对日本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7世纪大化革新后,日本确立了规模完备的古代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在天皇敕命下,《古事记》 和 《日本书纪》 相继问世,两书以文字形式将上古时期日本民族的口传文学保存了下来。8世纪下半叶,和歌总集 《万叶集》 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诗歌已从不定型的古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万叶集》 中的和歌善于从古代民歌中吸取营养,以雄浑真率见长。9世纪初,日本出现了所谓 “唐风文化” 和汉诗文极盛的时期,《凌云集》、《经国集》 等汉诗集、汉文集等先后出现。最早出现的用假名书写的 《竹取物语》 是一篇带有神异传奇性的故事; 另一部敕撰用假名书写的 《古今和歌集》 成书于905年,也是一部有影响的歌集。11世纪初,宫廷女官紫式部写成集物语最大成就的 《源氏物语》,它是描写贵族生活的 “王朝物语” 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并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长篇散文体小说。12世纪出现的 《古今风体抄》、《近代秀歌》 和 《每月抄》 是和歌史上的重要著作。《方丈记》对以后散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是 《军记物语》、《平家物语》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以后的文学语言产生极大的影响。14世纪,民众戏剧 “能” 与“狂言” 有了飞跃的发展,世阿弥所著的能乐理论 《世阿弥十六部集》 成为日本民族表演艺术、古典戏剧理论方面的权威著作。17世纪的松尾芭蕉对俳句进行了重要改革,他的俳句 “闲寂”、“风雅”,语言风格独特,内容反映知识阶层的反俗精神,影响较大。 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文学进入了近代阶段。近代文学是在批判封建主义、军国主义的旗帜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885年坪内逍遥的 《小说神髓》是一部文学上的启蒙主义著作。1887年出现了日本近代文学中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浮云》,作者是二叶亭四迷。1890年发表的森鸥外的 《舞女》 是日本近代文学中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品。20世纪初,正冈子规发动了俳句、和歌革新运动,提倡“写生”、“写实”。革新使和歌、俳句走上了近代化。1906年,岛崎藤村发表了长篇小说 《破戒》,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倾向。1907年,田山花袋发表了短篇小说《棉被》,为日本文学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夏目漱石的创作方法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他的处女作 《我是猫》 发表于1905年。他的作品对以后的 “白桦派” 和 “新思潮派” 均有很深的影响。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般将 “白桦派” 文学称为 “人道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等。“新思潮派” 是 “新现实主义”的一个流派,主张对现实进行理智的描写,代表作家有菊池宽、吉井勇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两个旗手,前者的 《蟹工船》 和后者的《没有太阳的街》 是同时期世界革命文学的优秀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流派繁多,出现了新日本学会、近代文学派、民主主义文学同盟等派别。战前曾以处女作 《伊豆的舞女》 成名的作家川端康成等老作家,战后比较活跃,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 《雪国》、《千只鹤》 等获得好评。战后涌现的新作家,影响较大的有井上靖、田宫虎彦、松本清张等。井上靖的《猎枪》、《斗牛》,田宫虎彦的短篇小说《足折岬》、《画册》 和 《异母兄弟》 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 外国文学 印度文学 ☛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约在3~5世纪,本州兴起的大和部族逐渐统一了日本。其间,大陆文化、生产技术,特别是汉字的传入,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日本已有口头文学流传。经过7世纪中叶的“大化革新”,日本建成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迁都奈良,敕命编写《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二书,将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歌谣等,用汉字的字或标音录辑成书。8世纪后期编成的古代诗歌总集《万叶集》,标志着日本诗歌已由民间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不久,盛唐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大量输入,形成“唐风文化”和汉诗汉文的极盛时期;从8世纪起利用汉字偏旁创制的假名 (日本字母),进一步为日本民族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0世纪后,由于城市发展和中国传奇文学的影响,各种形式的物语文学相继出现,宫廷女官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真实细腻地反映了上层贵族的生活及精神状态,揭示了贵族妇女遭受的不幸和痛苦,是日本和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杰作之一。至12世纪末,武士阶层取代了贵族统治,日本开始由古代向中世纪过渡。此时社会动荡,出现了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英雄叙事作品“军纪物语”。这类作品突破了贵族文学的狭窄范围,塑造了人民喜爱的英雄形象,以其对时代精神的反映而成为雄浑的民族文学;艺术上抒情与叙事交织,既可阅读,又可说唱,对后世文学有重大影响。14世纪战乱频仍,统治阶级势力减弱,人民力量抬头,以音乐、舞蹈为主的日本古典戏剧“能”和以科白为主的民众喜剧“狂言”应运而生;作为贵族间“歌合”余兴的“连歌”也发展成为庶民集体的诗歌活动,同受人民群众的喜爱。17~19世纪由于日本城市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商人和一般市民生活、思想和情绪的“元禄文学”亦随之兴盛起来,出现了创作现实题材小说的井原西鹤(1642~1693)、写作木偶剧脚本的近松门左卫门 (1653~1724)及抒写俳谐诗歌的松尾芭蕉(1644~1694)等著名作家。19世纪后半叶,日本开始跨入近代社会,西方文化与文学的渗入,促进了日本近代文学的诞生。坪内逍遥于1885年出版了启蒙主义著作《小说神髓》,二叶亭四迷于1887年出版了近代文学中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接着出现了以森鸥外、北村透谷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由于西方文艺思潮和世纪末思想的不断影响,至20世纪初,国木田独步、岛崎藤村和田山花袋等作家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后又发展为记载身边琐事的“私小说”,使自然主义文学一度支配了日本文坛。在此同时,夏目漱石、石川啄木等进步作家以及“牧羊神之会”的唯美派作家们,分别从不同立场与自然主义文学相对抗。至1910年前后,自然主义文学趋于衰落,“白桦派”起而代之。该派以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武郎等为主要领导,于1910年4月创办《白桦》杂志,主张“通过个人或个性发挥人类意志的作用”,宏扬人道主义精神。他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多数人脱离现实矛盾。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为首的新思潮派及其他流派作家们,集合在人们称为的新现实主义旗帜下,主张真实地表现现实冲突,重视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成为文坛主流。20年代初受十月革命影响,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崛起。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小林多喜二、德永直创作的《蟹工船》、《没有太阳的街》、《为党生活的人》等作品,成为同时期世界革命文学的优秀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文学在法西斯镇压下陷于最低潮。战后随着民主运动的高涨,进步文学复归活跃,对军国主义的战争罪恶、垄断资本家的剥削与倾轧以及工农民主斗争等,作了不同程度的揭露和反映。同时,各种颓废文学、以色情和暴力为内容的通俗文学,及某些宣扬军国主义的作品亦不断出现,使一些严肃的批评家对日本文学现状提出了质疑。 ☚ 春香传 松尾芭蕉 ☛ 日本文学Japanese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