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颜帢指宋康王为无颜冠以示勇之事。《战国策·宋策》:“康王大喜。于是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曰:‘威服天下鬼神。’骂国老谏者,为无颜之冠以示勇,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其物本以示勇,后世多用之。汉末曹操拟古皮弁, 裁㡘帛为白帢, 横缝其前以别后,名之曰颜帢。至晋永嘉之间,俗稍去其缝,名曰无颜帢。见晋干宝《搜神记》七。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無顔帢 無顔帢 wúyánqià 一種没有顔縫的帢帽。晉代流行。《晉書·五行志上》:“初,魏造白帢,横縫其前以别,後名之曰顔帢,傳行之。至永嘉之間,稍去其縫,名無顔帢……無顔者,愧之言也。覆額者,慚之貌也。其緩彌甚者,言天下亡禮與義,放縱情性,及其終極,至於大恥也。” 无颜帢wúyánqià男子所戴正中无横缝的便帽,一说无帽檐。晋干宝《搜神记》卷七:“昔魏武军中,无故作白帢……初,横缝其前以别后,名之曰‘颜帢’,传行之。至永嘉之间,稍去其缝,名‘无颜帢’。”汪绍楹校注:“按‘颜’以覆额,后人谓之‘檐’。《战国策》:‘宋(康)王为无颜之冠以示勇。’‘无颜’即无覆额。”
.jpg)
无颜帢(孙机《高逸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