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自始确定的、当然的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是法律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考量规定的该行为受法律保护的必备要件。只有具备了法律规定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才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果,才能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事实上,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是行为人为实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后果而有意识、有目的而为的行为,反映的是行为人的意志。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否发生,是否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还是要看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行为人的意志是否在法律意志的范围之内。如果不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不管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如何,这一行为都是无效的。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因欠缺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自成立时起即当然的、确定的自始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即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自成立开始即不具有法律承认的效力。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当然无效。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不以主张、确认、宣告为要件,即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无须经任何程序,也无须任何人主张,它都是自始无效的。对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任何人也都可以主张其无效,任何人也不能使之有效。法院和仲裁机构不仅可应当事人的请求确认其无效,也可以在案件审理中依职权主动宣告其无效。因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又称为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即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后果不会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而不意味着该行为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如果该无效行为符合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或者其他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条件的,依然要发生侵权、不当得利等法律后果,只是这些后果是法律规定的,而非行为人的内在意思所期望的。当然,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是法律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之后的后果,而不是行为人未履行民事义务产生的后果,因此行为人承担的此后果也不是民事责任,无须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同时还会产生如下后果: (1) 返还财产。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2) 折价补偿。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3) 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双方当事人在该行为中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不失去效力,如发生争议通过仲裁解决、选择的诉讼管辖地点等意思表示,可以独立发生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7条规定:“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 不确定期限 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