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无政府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无政府主义wú zhèng fǔ zhǔ yì

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潮。1902年麦鼎华译《欧洲十九世纪史》第一编:“法兰西人以对‘人权’之大热心,与对‘列国帝王联合’之敌忾心,相并而为自由之十字军。彼起于十八世纪末之自由十字军,正如十九世纪末无政府主义之十字军。”1907年章炳麟《亚洲和亲会约章》:“凡亚洲人,除主张侵略主义者,无论‘民族主义’、‘共和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皆得入会。”◇无君党主义、安那其主义,“安那其主义”为英语anarchism之半音半意译词。

无政府主义

又称安那其主义(法文anarchisme),是否定一切权威、国家和法律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葛德文、德国的施特纳、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沦特金等。其中以巴枯宁为典型的代表者,他不但提出系统的无政府主义纲领,而且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还有组织、有预谋地进行分裂第一国际的活动。虽然巴枯宁主义已遭到失败,但仍有一定的影响。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没有一切权威、绝对自治的“共产主义社会”。他们希望在24小时之内废除任何政治、国家、政府和法律。无政府主义是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个人主义绝望的产物。它对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都有极大的危害。


无政府主义

否认一切国家政权的小资产阶级思潮。认为一切权力、权威都是一种罪恶,而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它鼓吹个人绝对自由,主张建立所谓“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状态”社会。无政府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施蒂纳是无政府主义的前驱,蒲鲁东是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无政府主义也反对工人阶级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斗争。无政府主义反对剥削,但它不懂得剥削的根源,不懂得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创造力量,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破坏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组织纪律,破坏无产阶级政权的法制和纪律,消弱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

无政府主义

出自法文anarchisme。又译“安那其主义”。在伦理学上,无政府主义是彻底的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流行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对任何国家和政权,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鼓吹极端民主,绝对自由。反对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发动群众进行有组织有领导的政治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政府主义者荒谬地认为,国家是产生私有制和压迫的“祸根”。 一切权力都是“屠杀人类智慧和心灵”的罪恶,主张在一天内消灭国家,以实现他们所鼓吹的那种“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喜欢怎么想,就怎么想”的“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制裁、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破产了的小资产阶级绝望心理的反映,“是失常的知识分子或游民的心理状态”(《列宁选集》第1卷,第218页)。无政府主义宣扬的这种极端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直接腐蚀工人思想,危害工人运动,破坏暴力革命,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则往往以极“左”的面目出现,破坏无产阶级专政,危害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人性 毛泽东提出的重要伦理学概念。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则主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性,不过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却说成为唯一的人性。有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鼓吹的人性,也是脱离人民大众或者反对人民大众的,他们的所谓人性实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因此在他们眼中,无产阶级的人性就不合于人性”。在他看来,人性是有的,不过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阶级社会中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带上一定的阶级性,全人类的人性总是和不同阶级的阶级性结合在一起的。从无产阶级人性出发,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改造、应该改造而且能够改造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完美无缺的、固定不变的、不可改造的。这一思想科学地揭示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根据。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

认为只有取消国家和国家机构才能获得平等与正义的政治学说。无政府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在美国,无政府主义者曾在19世纪最后30年间对工会运动和激进政治运动产生过影响。1886年无政府主义者被指控制造芝加哥秣市广场事件,导致7名无政府主义者被捕,其中4名最后被处以死刑。1901年,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暗杀了麦金莱总统。1921年,两名无政府主义者萨柯和万泽蒂被捕,1927年被处死。今天,无政府主义对美国的政治思想已全无影响。

无政府主义

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人。认为国家是万恶之源,反对一切国家、政府和权威,提倡个人绝对自由和民主,幻想建立“无政府”的绝对自由的社会。基础是个人主义。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

源出法文anarchisme,一译“安那其主义”。是一种否定一切国家政权,反对无产阶级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小资产阶级思潮,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其思想先驱是德国的施蒂纳,创始人是法国的蒲鲁东,主要代表有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他们宣称一切权力和权威是“屠杀人类智慧与心灵”的罪恶,国家是罪恶之源;鼓吹个人绝对自由,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国家,建立所谓“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喜欢怎么想,就怎么想”的“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无制裁、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无政府主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直接破坏工人运动和暴力革命,起着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作用;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破坏组织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削弱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列宁指出:“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列宁选集》第1卷第218页)无政府主义“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的政治”(同上书,第219页)。

☚ 无意识写作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

法文anarchisme的意译,一译“安那其主义”。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其主要代表有德国施蒂纳、法国蒲鲁东、俄国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是否定一切国家政权,反对无产阶级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思潮。它认为一切权力和权威是“屠杀人类智慧与心灵”的罪恶,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鼓吹个人绝对自由,主张建立所谓“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状态”社会。中国五四运动时期,也出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有黄凌霜、区声白等。由于资本主义大生产迅速发展,加速了小生产的贫困破产,使得一种代表破产小资产阶级绝望心理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而产生无政府主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它反对无产阶级组织政党,反对政治斗争,直接破坏工人运动,起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它破坏组织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削弱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指出:“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列宁选集》第1卷第218页)无政府主义认为任何国家都是剥削和压迫的工具,一切权力都是祸害。它主张放弃一切政治斗争,用改良的办法“消除”资本主义。或用恐怖手段摧毁国家机构,在一天之内消除任何形式的国家,建立一个“无政府”的社会。无政府主义者眼中的最理想的社会就是无秩序与无政府结合的社会。它排斥集体和他人,把个人私利放在首位,反对集体主义的约束,强调所谓个人的绝对自由。它的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

☚ 无产阶级政党   无政府状态 ☛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

指一种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秩序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想萌芽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期高德文等人的著作中,而使之理论化、系统化的是蒲鲁东。19世纪中叶以后,广泛流行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等国。代表人物除蒲鲁东以外,还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勒克吕和加拉弗,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其基本特征和内容是: 否认大生产的进步性,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企图恢复濒临破产的小生产者的天堂,从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出发,认为作为统治权威的最高和集中表现的国家是万恶之源,一切权力都是祸害,主张立即无条件地摧毁国家机器,废除任何形式的政治和政府制度,建立一个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

☚ 交换银行计划   土地收益递减规律 ☛

无政府主义

anarchism


无政府主义

anarch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