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旋螺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旋螺殿 位于宜宾市郊30公里的李庄镇。又名文昌宫,因殿内曾供奉文昌帝君神像得名。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旋螺殿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据《旋螺路碑记》载:“殿以旋螺名者,盖因地势循环。”旋螺殿周围巨石盘然,地势回环迂曲,殿内藻井从左侧转上,状如旋螺,故名旋螺殿。殿内有文昌帝像,旁塑侍御文武,台前各塑观音、罗汉数十尊。具有明代风格。旋螺殿建筑结构精细,工艺考究,为国内外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旋螺殿采用抬梁支柱法,其中不用榫木,没有梁架。檐结构采用三种斗拱结构式,而在同一檐中,各式各异。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叠架成网目状花纹的天棚拱,并向右侧转至顶,形成旋螺形圆顶大厅,用它负重代替梁架和屋顶结构,以支撑百多吨重的屋顶。旋螺基石牢固,四周清泉潺潺,更增添了幽静的情趣。旋螺殿的建筑艺术,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建筑专家梁思成,莫宗江等均亲临考察并著文介绍,被中国营造学社誉为“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现代散文〕 从宜宾沿长江而下30余公里南岩的李庄,乃川南古镇。唐初为戎州府治,自梁至宋初,凡四百余年是古南广、南溪县治。古镇依山傍水,恬静幽美,市井屋宇,古色古香。江对岸桂轮山巍峨森郁,峻拔丽秀,常年云雾缭绕,据说山中惟中秋始见月华。历代迁客骚人,中秋争登斯山赏月。宋黄庭坚贬居戎州时,亦曾登桂轮山度中秋佳节,以解乡愁。酒酣兴发,挥笔书“大桂轮山”四字,至今真迹犹存,雄辉夺目。明诗人戴弼登斯山,发怀古之幽情,作诗云:“览秀登高一啸长,满天云净阔江光。当年留记何人在?忙里偷闲且尽觞。” 古镇风景之胜,还数镇南石牛山。若春暖花开,风和日丽,顺盘曲石路登山,景物更丽。山上一片片杜鹃花,浓的淡的,争奇斗艳;一丛丛桃花李蕊,红的白的,花香沁人。溪沟纵横,流水淙淙。遍野蜂蝶飞舞,到处鹊鸟和鸣。 进山约两公里,峰回路转,有一巨石突兀独耸,峭壁如斧凿,下临深潭。巨石上有一座瑰秀轩昂亭阁,此即驰名两川的旋螺殿。1959年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总司令在民初护国战役中,进军川南,识邑人革命家孙炳文,二人相见恨晚,曾在旋螺殿相聚,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还写下诗文,惜都失传。 登上旋螺殿,举目眺望,石牛山层峦叠翠,林木葱茏。俯视茫茫大江,蜿蜒东去;李庄坝绿色原野,点缀着金黄色的菜花田,像一匹锦绣沿江展开,山川如此壮丽,触景生情,缅怀先烈,爱国豪情,油然而生。 (李 尚) 〔民间文学〕 李庄镇南二公里有座石山,它形似卧牛,所以称“石牛山”。“石牛”腹下是一个清波荡漾的,很大很深的水潭,叫“龙潭”。“石牛”上有座造形奇特的古殿宇——旋螺殿。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龙潭中有条花脖子牛妖,经常在这里危害生灵。花脖牛妖,平时在龙潭中睡大觉,太阳偏西,或月亮初升时,他就会从潭中爬上石头玩耍或睡懒觉,谁人这时从这里经过,必遭其摄去魂魄,吸食人脑,以助他的长寿神功。人一遇害,必定昏昏沉沉,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七天后即死,什么灵丹妙药也不能救其性命。久而久之,这一地方的男女老少死去不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花脖牛妖害人的秘密终于被人们揭穿,人心惶惶,谁也不敢从这里经过,成了人们“谈牛色变”的鬼地方。善良的人们,只有哀哭亲人无辜,咒骂牛妖可恶。 这年的八月十五,鲁班缓步踱出仙府,撕下一片白云踩在脚下,乘风遨游神州大地,尽赏月夜下的壮丽山川。不想,当先师驾临李庄时,发现千家万户中传出阵阵悲啼,都在愤怒地咒骂那害人的花脖牛妖呢,再飞一段,只见一股黑气直冲天际,同时传出阵阵雷鸣般的鼾声。先师稳住云头,往下一看,原来是一条好大好壮的花脖牛沉睡在石山之上。先师一下明白了,好些人痛哭的害人牛妖,原来就是这厮吧。鲁班骂道:“这孽畜不除,百姓还得遭殃。”于是,先师按下云头,用手一招,噼噼啪啪,飞过来好大一把枯枝。然后,在沉睡花膀牛身上,用枯枝顺右旋架起一座庙堂模型来。这时的牛妖,身上被搔得痒痒的,朦朦胧胧地睁开双眼一看,原来有个人就站在它身上摆树丫枝。它心里好喜欢啊!“这是送上门的美食嘛。”正想设法摄取先师魂魄时,猛听得鲁班一声断喝:“孽畜休狂!”接着指着枯树叫道:“变!”没想到,花脖牛身上的柴棒儿,一下变成了一座既巍峨,又壮观的殿宇了,花脖牛妖一下压在殿堂之下,连动都不能动一下,慢慢地变成了一条又大又硬的石牛。第二天,人们开门一看,那龙潭之上怎么有座宏伟的殿堂呢。起先,大家还心有余悸,不敢靠近去看。后来,见没有什么凶兆,才敢进去细看。只见这么大座殿堂,没有用一颗铁钉,也没有打一个孔眼,才知道是鲁班先师为镇住牛妖而修的杰作。不然,天下哪来这么高手艺的工匠师傅呢。 (李力 整理) 旋螺殿古建筑。又称文昌宫。在宜宾市郊李庄镇。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 八月建成,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曾4次修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次维修,仍存初建时风貌。殿南向,建在长形石砌高台上,高12.5米,外观为三重檐亭阁式八角攒尖的木结构建筑,内为二层、三层檐的八垂脊上饰蹲兽,平面呈八角形,每角竖八方形石檐柱,殿内建四井口木柱直贯二层,井口柱间施抬梁二层,连接四面环柱,构成方井状。柱间以抬梁、穿枋、角梁连接,形成独特的梁架。殿的斗拱形制与宋、清官式不同,与其他明代古建筑也不一样。顶部藻井,结构独特。斗拱左侧用如意斗拱,右侧斜翘和斗拱后尾向上重叠呈网目状,因八面之顶都向右侧转上,如旋螺状,因而得名。1980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旋螺殿 旋螺殿位于县城西约32公里的石牛山。因殿所处地势循环如旋螺而得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建,清雍正、乾隆、嘉庆年曾三次维修。1949年以来亦有修葺。殿为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三层三檐,内实二层。由几十个斗拱构成,造型奇特。殿内底层以四根抱围粗大的井下柱落地,直到二层,其外周围有檐柱八根。南向二檐间开门,其余七面均以瓦面为槛墙,仅北面开有棂窗。圆屋顶无构梁,以天棚拱代替梁担,运用斗栱分力负重。其造型设计、建筑工艺与施工技巧,可与号称“世界第一艺术”的山西应县木塔相媲美,也是我国古建筑的一个奇观。 ☚ 2. 南溪县 3. 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 旋螺殿 旋螺殿又名文昌宫。在四川省宜宾市西30公里李庄镇北石牛山下。殿为两层三檐八角,高25米。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内供文昌帝君神像,气势回环迂曲,故名旋螺殿。大殿造型瑰秀,风格独特,富有明代建筑特色。从梁架、斗拱、藻井上可以看出结构之精细,运用力学之巧妙,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之为“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 流杯池 凌云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