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旄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畜部 > 牛科 > 牦牛 > 旄牛 旄牛 máoniú 省稱“旄”,亦稱“童牛”。即牦牛。《吕氏春秋·本味》:“旄象之約。”高誘注:“旄,旄牛也。”《山海經·北山經》:“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郭璞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夷》:“有旄牛,無角,一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爲毦。”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㺎旄貘犛,沈牛塵麋。”李善注引張揖曰:“旄,旄牛也。其狀如牛而四節毛。”《說文·㫃部》“旄”段玉裁注:“……謂犛牛曰旄牛。” 牛 牛牛(~群;菜~;奶~;乳~;野~)丑 觳觫 大武(一元大武) 大牢土畜 蝘鼠 补化 瞿摩帝 黄毛菩萨 另见:家畜 放牧 耕种 乳汁 ☚ 牛 小牛 ☛ 旄牛古地名。因旄牛山得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旄牛县,治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东晋永和(345—356)中废。南朝宋复置,不久复废。齐、梁属沈黎僚郡地。北周设黎州。隋开皇中置沈黎县。大业(605—618)初设汉源县,治今汉源县北九襄镇。唐贞元(785—805)中,移治今汉源县北清溪镇。为唐与吐蕃、南诏多次争夺之军事要地。宋、元因之。明洪武八年(1375)废。清改为清溪县。民国三年(1914),复称汉源县,治富林镇。为四川至云南重要交通孔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