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方言疏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方言疏证》训诂著作。清戴震著。13卷。卷首自序,考证了《方言》作者及内容体例。全书内容分两方面:一方面为校勘,广泛征引四部及小学诸书,用考据的手段,纵横比勘,因声求义,交互参订,匡谬补缺,删除繁衍,共改正281字,补脱文近27处,删衍文近17字;一方面为疏证,每条照引《方言》原文,每条先汇集各词书韵书相同的解释,再援引有关用例加以疏证,疏证之语,以“案”标示。字字落实,虽难免疏漏,但《方言》经校刊,始有善本。疏证精当,乃研究扬雄《方言》的较好注本。有乾隆中曲阜孔氏刻《微波榭丛书》本及《安徽丛书》本、《戴氏遗书》本、《戴东原全集》本。 方言疏证 方言疏证训诂著作。清戴震著。十三卷。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 《方言》郭注 方言笺疏 ☛ 方言疏证训诂书。清·戴震著。以校刊为主,疏证较简略。博取古籍中《方言》引文及其注解,互相参订。改正讹字281个,补脱字27个,删衍字17个,并逐条疏证。有中华书局《四库备要》本。清·王念孙有《方言疏证补》,可以参看。 方言疏证 方言疏证训诂书。十三卷。清戴震(生平见《声韵考》条)撰。戴震以郭注《方言》为本,博采群书,纵横比勘,逐条疏证,撰成此书。严密的考证,精确的释义是此书的一大特色。宋代以后,扬雄的《方言》经过写刻流传,出现了好几个版本,版本之间难免有些地方产生错漏。戴震对此作了精心的研究,他把明本《方言》和《永乐大典》中的《方言》参照对勘,再把《永乐大典》和他在古书中收集到的引用《方言》和郭注,或和《方言》相关的文字放在一起参订,正讹补漏,做到言必有据。例如,为了论证“南楚江淮之间谓之芥”中的“芥”应为“莽”,他就先后引用了《庄子》、《释文》、《左传》、张衡《西京赋》、《广韵》等古籍。为了不使疏证时将《方言》的条目遗漏,戴氏曾将《方言》分写于《说文》的每字之上。戴氏专攻方言,自乾隆二十年(1755)始,经过二十年之努力,始克成书。戴氏于《自序》中说:“宋元以来,六书故训不讲,故鲜能知其精核。加以讹舛相承,几不可通。今从《永乐大典》内得善本,因广搜群籍之引用《方言》及注者,交互参订,改正讹字二百八十一,补脱字二十七,删衍字十七,逐条详证之,庶几汉人故训之学犹存,于是俾治经读史、博涉古文词者,得以考焉。”当时著名训诂学家、精于《方言》之卢文弨亦极力称颂此书,说:“《方言》至今日而始有善本,则吾友休宁戴太史东原氏之为也。义难通而有可通者,通之,有可证明者,胪而列之……自宋以来诸刻,洵无出其右者。”此书确为研究《方言》较好之注本,且可从中看出戴氏训诂学之成就。 ☚ 释名疏证补 方言疏证补 ☛ 方言疏证十三卷。清戴震撰。戴氏生平见“尔雅文字考”。戴氏专攻《方言》始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及入四库馆后,取《永乐大典》中《方言》与诸明本勘校,孜孜多年,方始完成,戴氏开创了清代的《方言》研究,功莫大焉。其自序云:“宋元以来,六书故训不讲,故鲜能知其精核。加以讹舛相承,几不可通。今从《永乐大典》内得善本,因广搜群籍之引用《方言》及注者,交互参订,改正讹字二百八十一,补脱字二十七,删衍字十七,逐条详证之,庶几汉人故训之学,犹存于是,俾治经读史博涉古文词者,得以考焉。”亦精《方言》之卢文弨盛赞戴书曰:“《方言》至今日而始有善本,则吾友休宁戴太史东原氏之为也。义难通而有可通者通之;有可证明者,胪而列之,正讹字二百八十一,补脱二十七,删衍十七;自宋以来诸刻,洵无出其右者。”是书以校勘为主,戴氏校本为《方言》第一个善本。复据《方言》顺序,逐条汇聚诸小学著作相同或相似的解释,援引经史子集有关用例,一一疏通证明之,诠释文字虽简而殊精审。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闽覆刻本、《四库全书》本、《戴氏遗书》本、《微波榭丛书》本、《安徽丛书》(第六期)本、《四部备要》(据《戴氏遗书》)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