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之役春秋中期楚、晋间一次战役。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4年)秋,楚国息县尹子朱率师围攻江国(嬴姓,故城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晋国大夫先仆率师伐楚以解江围。是年冬,晋国卿阳处父与周王朝卿士王叔桓公率晋,王室之师伐楚,攻打方城山(今桐柏、大别诸山,楚统名之方城)关口。子采闻晋、周师来,遂解江围。晋、周之师亦回。 方城之役春秋中期楚、晋间之战。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秋,楚国息县尹子朱率师围攻江国(嬴姓,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晋国大夫先仆率师伐楚以解江围。是年冬,攻打方城山(今桐柏、大别诸山,楚统名之方城)关口,子采闻晋和王师来,遂解江围。 方城之役秦、齐、韩、魏连兵伐楚之战。或称为“垂沙之役”、“沘水之役”、“重丘之役”。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连兵攻入楚方城。楚将唐眛(一作唐蔑)率兵拒战,驻军于沘水,与三国之师相持6月。后齐匡章派精兵从楚人重兵把守的水浅处夜袭楚师,大败之于沘水旁的垂沙(一说在重丘),杀唐眛,攻占楚宛、叶以北之地以予韩、魏。《秦本纪》记是役在秦昭王八年,误后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