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米节或称“吃新米节”、“尝新节”。“献新米节”等。西南地区景颇、拉祜、哈尼、基诺、傈僳、阿昌、布朗、瑶、侗、傣等民族庆丰收、促生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夏历八九月稻谷熟后分户举行。多包括祭祖、互访及歌舞等活动内容。景颇族于节日前一天,主人拣一捆成熟的糯谷,用插满鲜花的篮子背回家中,摆在门旁,邀请亲戚和近邻于次日来家,宾主共同准备节日饭食,并举行祈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老人于仪式上讲述本族历史故事,传授生产经验。主人并用和以生姜炒熟的扁米,用芭蕉叶包成小包,分送亲友。旧时还有巫师念鬼及祭鬼等活动。其他各族过节方式大同小异,也各有特点。 新米节 新米节农历八月第一二个龙日,是红河一带哈尼族的新米节。“龙”这个音,在哈尼语中有“多起来”、“增添”的意思。节期三天。头天背回新谷,杀鸡买肉,把各种瓜豆蔬菜统统拿来尝新。另外,还要做一碗鲜竹笋,象征粮食产量像新竹一样节节冒尖。第三天早上做糯米粑粑祭天,祈求日月永照人间。新米节还要祭奠为人类寻找五谷种子及各种财富的始祖塔婆和她的儿子欧罗。 ☚ 鲁班节 葫芦节 ☛ 新米节 330 新米节景颇族、基诺族的传统节日,指谷子熟时。又叫吃新谷。届时,景颇族举行宴会,用新谷煮饭招待亲朋。饭前,由长者讲谷子的来源并举行祈祷。然后,喂狗、喂牛。之后,请老人先吃饭。节日内戒屠宰。据传说,古代景颇人在狗的帮助下,叫回了谷子的灵魂,才使得谷子丰收,遂相沿成节。基诺人则在节日里对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 ☚ 目脑 牧童节 ☛ 000044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