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疆图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疆图志

新疆地方志。清袁大化修,王树楠(1857—1936)、王学曾等纂。一百一十六卷。大化字行南,安徽涡阳人。初以淮军戎幕,荐保道员,宣统二年任新疆巡抚。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河北新城人。光绪进士。历任户部主事、知县、知州。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新疆布政使,留意地方政事,热心编纂地方史志。宣统三年(1911)修成此编,约一百四十六万字。分建置、国界、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 山脉、 土壤、水道、沟渠、道路、古迹、金石、 艺文、人物、兵事等二十九目。采集宏博,考证详核,所引诸书,皆标其名。尤记近代史事,较它志详审。对新疆历史研究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新疆建省后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志书。因非出自一人之手,体例先后未能一致,记事亦有分歧。有宣统三年精抄本,题《新疆图志黄册》,见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同年有活字本问世,民国十二年(1923)又有东方学会铅印本。

新疆图志

重要方志。清新疆巡抚袁大化修,王树楠、王学曾等纂。1911年成书。凡116卷,卷首1卷。全书列29项目,内容极为丰富。单独成书有《新疆建置志》、《新疆国界志》、《新疆藩部志》、《新疆物候志》、《新疆礼俗志》、《西疆交涉志略》、《新疆山脉志》、《新疆访古录》、《新疆兵士志》、《新疆志稿》等。

新疆图志

清代新疆地方志书。*王树枏等纂。宣统三年(1911)冬成书。共一百一十六卷。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以及金石艺文等二十九类。首卷印载序文、凡例等,并附有测绘图。广征博引,内容丰富,详加考证,为新疆建省后第一部较完备的志书。对研究近代新疆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惟非出一人之手, 体例先后未能一致,记事亦有分歧。

《新疆图志》

中国清末新疆建省后第1部全省通志。宣统元年(1909)由王树相、曾少鲁总纂,宣统三年(1911)冬成书。全书116卷,共200万余字。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以及金石文艺等29类。现行的《新疆图志》有2种版本:一是宣统三年的活字本;二是民国12年(1923)东方学会根据当时志局本重校增补本。

新疆图志

新疆图志

书名。116卷,另卷首1卷。刊刻时袁大化首署、王树枬等纂。大化,宣统二年(1910)任新疆巡抚。树枬,光绪进士,曾任新疆布政使,宣统元年设新疆通志局,主纂《新疆图志》,越二年书成,大化为之序。是志卷首列引用书目及体例,正文分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道路、古迹、金石、艺文、奏议、名宦、武功、忠节、人物、兵事等29志。卷帙浩繁,在新疆方志中居首位。是志博引古今,辨疑考订,记述全面,内容丰富。唯非出一人之手,且成书仓促,体例先后未能一致,内容重复抵触,不尽确切之处时有所见。初版于宣统三年,由新疆官书局印行; 民国12年(1923 )东方学会校订增补后铅印; 1965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据铅印本影印; 还有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复印本。此书以图志为名,却有志无图。原有舆图58幅,于宣统三年在汉口单独印行,题以《新疆全省舆地图》。图与志分离,读者甚感不便。

☚ 西域水道记   (二)丝绸之路沿线著作家和著作 ☛
新疆图志

新疆图志

书名。116卷,另卷首1卷。刊刻时袁大化首署、王树枬等纂。大化,宣统二年(1910)任新疆巡抚。树枬,光绪进士,曾任新疆布政使,宣统元年设新疆通志局,主纂《新疆图志》,越二年书成,大化为之序。是志卷首列引用书目及体例,正文分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道路、古迹、金石、艺文、奏议、名宦、武功、忠节、人物、兵事等29志。卷帙浩繁,在新疆方志中居首位。是志博引古今,辨疑考订,记述全面,内容丰富。唯非出一人之手,且成书仓促,体例先后未能一致,内容重复抵触,不尽确切之处时有所见。初版于宣统三年,由新疆官书局印行; 民国12年(1923 )东方学会校订增补后铅印; 1965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据铅印本影印; 还有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复印本。此书以图志为名,却有志无图。原有舆图58幅,于宣统三年在汉口单独印行,题以《新疆全省舆地图》。图与志分离,读者甚感不便。

☚ 西域水道记   (二)丝绸之路沿线著作家和著作 ☛
新疆图志

215 新疆图志

清代新疆地方志书。清王树楠等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新疆省布政使王树楠奏请编纂新疆图志,自任总纂,至宣统三年(1911)冬成书。共200余万字,分116卷。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典章制度、金石艺文以及风俗习惯等29类。考证详尽,内容丰富,附有少量测绘图,对研究新疆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有两种版本行世,一为宣统三年活字本; 二为1923年东方学会重校增补本。

☚ 满文老档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
新疆图志

新疆图志

书名。清袁大化修,王树枬 (1859—1936)等纂。修纂者生平不详。宣统三年(1911年)成书,一一六卷,二百余万字。有新疆图志局本、东方学会重校增补本和1983年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据志局本复印传世。全书分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道路、古迹、金石、艺文、奏议、名宦、武功、忠节、人物、兵事、实业等二十九志。它博引古今,上溯开辟、下迄清末,参考《史记》、《汉书》、《明史》、《资治通鉴》、《西游录》、《三州辑略》、《阅微草堂笔记》等五十九种古籍。其中《国界志》记载了从康熙、雍正间与俄订约立界碑至道光以后的清末,中俄、中英在新疆地区之争端,对疆界历次变迁均见诸文字,成为研究清代疆域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对西北地区的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历史、风俗、居住、生活习惯等也有记述。是书曾单行出版若干本,计有: 《新疆建置志》六卷 (宋伯鲁纂)、《新疆国界志》 十六卷 (王树枬纂)《新疆藩部志》 六卷 (王树枬纂)、《新疆小正》一卷(亦作《新疆物候志》,王树枬纂)、《新疆礼俗志》一卷(王树枬纂)、《新疆交涉志略》六卷 (钟镛纂)、《新疆山脉志》六卷(王树枬纂)、《新疆访古录》一卷(王树枬纂)、《新疆兵事志》二卷 (王树枬纂)、《新疆志稿》三卷 (亦作 《新疆备乘》,钟镛纂)。

☚ 新疆识略   西南彝志 ☛

新疆图志

中国清末新疆建省后第一部全省通志。清王树枬主编,约200余万字。

新疆图志

又名《新疆图志黄册》。一百十六卷,首一卷。清袁大化修,王树楠等纂。袁大化字行南,安徽涡阳县人,宣统二年任新疆巡抚。王树楠详见民国《河北通志稿》。袁大化巡新疆后,乃开局修纂,王树楠总其事,道员王学会集其成,宣统三年十二月告竣。《新疆图志》宣统三年(1911)活字本。全书一百一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四建置;卷五至卷九国界;卷十至卷十五天章;卷十六至卷二十一藩部;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七职官;卷二十八至卷二十九实业;卷三十至卷三十一赋税;卷三十二至卷三十五食货;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祀典;卷三十八至卷三十九学校;卷四十至卷四十七民政; 卷四十八礼俗; 卷四十九至卷五十一军制;卷五十二物候;卷五十三至卷五十八交涉;卷五十九至卷六十四山脉;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六土壤;卷六十七至卷七十二水道;卷七十三至卷七十八沟渠;卷七十九至卷八十六道路;卷八十七古迹;卷八十八至卷八十九金石;卷九十艺文;卷九十一至卷一百零六奏议;卷一百零七名宦;卷一百零八至卷一百十武功;卷一百十一至卷一百十二忠节;卷一百十三至卷一百十四人物;卷一百十五至卷一百十六兵事。此志采集宏博,考证详核,所引之书,皆标明出处,近事未有记载者,皆列案牍。然艺文志中,遗漏尚多。

新疆图志

书名。王树坍等纂。宣统元年(1909)创修,三年成书。全书116卷,约200余万字。分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道路、古迹、金石、艺文、奏议、名宦、武功、忠节、人物、兵事等29门。上起汉代,下迄清末。主要取材于《史记》、《汉书》、《明史》、《资治通鉴》、《西游录》、《三州辑略》、《阅微草堂笔记》、《西域释地》等59种史籍。行文采用正面叙述加夹注形式。其中尤以乾隆朝后的记载最具体,为新疆置省后内容较完备的一部志书。是研究新疆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族历史、风俗、民族关系、以及新疆政治、经济、文化、边防等的重要参考资料。有新疆图志局本、东方学会重校增补本和1983年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