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又称Ritter病。临床以皮肤出现薄壁疱疹,继之大片表皮剥脱,露出基底红色真皮,伴渗液为特征;常有发热、神萎等全身症状。
本病病理改变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外毒素所导致。原发病灶可于皮肤(如脓疱疮),或其他如眼结合膜、咽或消化道等部位。皮肤于粒状层处分离,起疱。病变处皮肤轻度水肿,血管扩张,但很少有脓性渗出。显微镜下检查在疱疹破裂处可有分散的棘细胞。
起病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神萎、烦躁。体温可高达39℃以上。少数患儿伴有眼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炎。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薄壁疱疹,疱疹内有澄清液体. 疱疹数量很快增多,可遍及面、胸、颈、腋下、腹股沟及四肢。疱疹因衣服及皱折处(如颈部、腋下、股间)的磨擦,容易破裂,露出大片红色潮湿的真皮面。多于起病2~3天疾病达高峰。疱疹间皮肤表皮起皱,经手指轻微揉搓,即剥离脱落,为表皮松懈现象,称为Ni-kolsky征。具有上述典型皮损即可确诊。疱疹渗液培养很少获得阳性结果。有时从眼结膜分泌物、咽部或其他病灶可获得致病菌。血培养很少有细菌生长。
治疗选择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病情恶化而忌用。皮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在干燥脱皮阶段可外涂软霜以起润滑及止痒作用。局部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对渗液较多者应注意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变多于治疗2~3天后停止发展,裸露的真皮逐渐干燥,长出新表皮,表皮松懈现象消失,愈后不留疤痕。但少数患儿可有并发症,如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等。

☚ 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破伤风 ☛
000058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