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潮

新潮

月刊。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由北京大学新潮社主办。最初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编辑,1920年10月改由周作人主编。该刊以“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为英文译名。他们以“文艺复兴”为号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内容以发表评论和小说、新诗等文学创作为主,兼载翻译作品,对推动新文学运动有过一定的贡献。但有些文章在提倡文学革命的同时,存在着否定一切传统、全盘欧化的倾向。主要撰稿人有罗家伦、傅斯年、周作人、鲁迅、杨振声、俞平伯、康白情、叶圣陶、汪敬熙、朱自清、刘半农等。1919年10月后,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逐渐分化,该刊原有的资产阶级右翼立场更为明显,发表了大量宣扬资产阶级哲学和政治学说的文章。1922年3月出至第3卷第2号停刊。

☚ 每周评论   觉悟 ☛
新潮6658粤语。广东广州〖〗。一般指在生活上如衣着、行为等方面比较「开放」,追求时髦的做法。指在男女关系上不严肃的态度。

新潮xīncháo

❶新的社会风尚或思潮
 △ 旧观念遭到~的冲击。
❷新流行的;时髦
 △ 思想很~∣~时装。
【反】落伍

新潮xīncháo

❶ 〈名〉新趋势,新风尚:艺术新潮。
【同义】新风。
❷ 〈形〉新近流行的,时髦的:新潮发型︱新潮服饰。
【同义】时髦。
【反义】陈旧︱落伍。

新潮xīncháo

❶ 〈名〉 新的时代潮流、风尚或趋势。
❷ 〈形〉 符合潮流的;时髦的。

新潮xīncháo

〈名〉新的时代潮流和风尚。
 ◇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涌起了波澜壮阔的农业开发新潮。(人民日报.1987.11.24)
 ◇ 走进商场,服装倒是琳琅满目,但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不是式样新潮,就是尺寸不合。(人民日报.2000.12.1)

心潮;新潮

◉ 心潮xīncháo  比喻如潮水起伏一般不平静的心情、思绪。〈例〉~起伏/ ~难平/ 毛主席作了关于地质和石油的一系列指示,李四光听了~澎湃。
◉ 新潮xīncháo 
事物发展的新趋势;新的潮流。〈例〉文艺~/ 时代发展的~冲击着一切旧事物。
符合新潮的;时髦。〈例〉~人物/ 追逐家装~/ ~时装很快就在年轻人群中流行起来。

新潮xinchao

<新>指社会生活中超越一般传统,反映时尚的新潮流:~音乐|~文化|摊儿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反传统的文学~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

新潮xīncháo

新潮流。例如:“瞅你妈你爸那德行,一大把年纪了,思想还挺新潮,就知道‘婚事新办’。”(《中国青年报》1990.7.1)“这个时代的人拼命地赶潮流。吃要新潮,穿要新潮,玩要新潮,连做学问、搞科研也要新潮。”(《青年文摘》1992.11.3页)

新潮xīn cháo

名词。处于时代前列的思潮或潮流,多用于褒义。
【例】 天丽在每天早晨走时都像在自己家中一样顺手拉开抽屉抓一把,给她自己买新潮服装进口化妆品,也给我买酒买烟和其他生活用品。(纵横《紫色》)

新潮

新潮xīncháo

❶新的趋势;新的潮流。
 ❍ 不少年轻人赶潮流,穿要~,玩要~,结婚更要~。
❷流行的、符合新潮流的。
 ❍ ~小说|~发型。

☚ 新长征   新宠 ☛
潮流

潮流

潮(风潮;浪~;思~) 流 浪头(赶~) 风波
社会思想潮流:思潮
新的思潮:新潮
潜在的社会潮流:暗流
反动的潮流:逆流 黑潮
形成潮流:成风(下海~)
某种巨大的潮流:巨流
猛烈的潮流:狂飙 狂澜 狂波
(潜在的社会动态或思想倾向:潮流)

另见:思想 趋势 运动 随波逐流

☚ 潮流   流行 ☛

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

世风
社会风气和人的思想:世道人心 世教人心 人心世道
社会上的风气:民风
民风古朴:象耕鸟耘
民风淳朴:抱素怀朴 抱素反本 抱素守真 履素归厚 抱粹含纯 葆真履素 葆真养素 怀真抱素 怀真蕴璞 怀质抱真
民风质朴敦厚:民淳俗厚
物产丰富,民风淳厚:物殷俗阜
当时或当代的社会风气:时风
新的社会风气:新潮
浇薄的世风:偷风
社会上轻浮不淳朴的风气:浇薄之风 醨薄之风
浮薄的社会风气:浇风 浇化 浇波 浇俗
衰颓的世风:颓波
社会风气没有古时淳朴:世风不古
不良社会风气盛行:请托公行
社会风气衰败,变得不好:世道衰微 世衰道微
社会风气越来越差,一天不如一天:世道日衰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世风日下

☚ 风气   社会风气好 ☛

新潮

五四时期新潮社主办的刊物。1919年1月创刊。傅斯年、罗家伦、周作人先后担任主编。得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大力支持。该刊高举“伦理革命”的旗帜,以反对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学为主要内容,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新潮》认为,封建的纲常名教是君主为了愚民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创造出来的。几千年的封建家庭和礼教窒息了中国人的个性,摧残了中国人的创造力,造成了以“尊卑”代是非、以“名分”代爱情的虚伪的人与人的关系,剥夺了人们的一切生活乐趣。妇女在中国旧家庭中受苦尤多,她们根本没有人格,成为男人的玩偶而又为纲常名分迷惑,身受痛苦而不知,号召妇女自觉。指出道德当随时代而改变,旧道德是宗法时代的产物,自不能适用于今日。提出了人道主义、平等博爱、个性独立等新道德规范。在2卷2号上,还发表了李大钊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论文:《物质变动和道德变动》,影响深远。《新潮》坚决反对新旧调和,认为不管牺牲多大,也要把伪的推翻,去建设自由的、活泼的、理性的、适应的真道德。

新潮

文学副刊。创办于1932年4月,是东北沦陷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公开报纸副刊。该刊借《哈尔滨新报》所属副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揭露日伪统治的反动与黑暗。发表了一些进步作家和文学青年的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急剧变化的社会关系。萧红、罗烽,舒群等进步作家均经常于该刊发表作品。1932年9月,因报馆为松花江大水冲垮,该刊停办。

新潮

新潮

文艺副刊,1939年山青岛的《新民报》副刊《新声》和《大青岛报》的副刊《青潮》合并而成。主要撰稿人有芒芠、孟宇、伊川、歌帆等人。因在敌人的黑暗统治下,为避开统治者的耳目,除了发表一些抒发爱祖国情感的作品外,也间有一些风花雪月类作品。至1940年春停刊。

☚ 新地   新夫妇 ☛
新潮

《新潮》

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学生组织“新潮社”创办的刊物。1919年1月创刊。月刊。主要发起人和主编为罗家伦和傅斯年,李大钊、鲁迅、陈独秀曾给予指导和帮助。共出3卷12号,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1922年3月终刊。五四以前,编辑部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三人组成,傅斯年任主任编辑,以宣传反封建伦理和封建文学为主要内容,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主张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力图用资产阶级的道德来代替封建道德,努力宣传新文化,用白话文发表了大量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文学作品,并歌颂十月革命。出至1卷5号时,五四运动爆发,该刊遂停顿。1919年10月复刊,开始宣扬资产阶级的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对苏俄表示怀疑和敌视。在问题和主义的论争中支持胡适,宣传实用主义、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2卷5号以后,停刊1年零4个月,1921年9月复刊,出第3卷第1号,从该期起完全成为宣传现代资产阶级思想的刊物。

☚ 新湖南   新疆公报 ☛

新潮

❶new trend(or tendency)
❷modish;fashionable;avant-garde
社会~new social trend/文艺~ new trends in art and literature/~发型new hair style;modish hairdo/~服装latest fashions;fashionable dre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