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效益的准则
文艺作品从艺术构想到意境升华,从创作过程到审美欣赏,无不说明意识形态是其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殊属性。当然,一部分文艺作品进入流通领域后,也就同时具备了意识形态和商品形态的双重属性。关于这一点,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强劲崛起和迅速发展,使如何正确认识大部分文艺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成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新的重大问题,为此,邓小平十分重视,他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说:“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糙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1985年邓小平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原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食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进口和流传。”可见,邓小平的文艺效益观就是社会效益观。
强调文艺的社会效果是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所重视的。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柏拉图要求文艺作品必须对 “我们有益,须只摹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设计教育时所规定的那些规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也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效果。1885年,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说,席勒创作的 《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认为一部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必须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在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毛泽东也曾说,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 (主要是作品) 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致,邓小平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立场出发,强调文艺的社会效益,但因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他的社会效益观也有新的内容。
(1) 拓宽了社会效益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发表看法的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阶段。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唤醒无产阶级和其他劳苦大众的反抗意识,所以他们所强调的文艺的社会效益主要指文艺的宣传教育效益和认识效益。邓小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提出文艺的社会效益的。邓小平曾提出我们的文艺除教育、认识功能外,“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内占有自己的位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把文艺的社会效益,从过去的教育效益、认识效益拓宽到娱乐效益、审美效益,显然这是对过去的文艺社会效益观的发展。
(2) 强调社会效益的直接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社会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肯定这两种效益,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空前高涨、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那时需要直接鼓励革命的作品,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强调艺术作品的直接效益。邓小平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强调目前,也强调将来,他在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一文中说: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创作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继续同林彪、‘四人帮’ 的恶劣影响进行坚决斗争。对于来自 ‘左’ 的和右的,总想用各种形式搞动乱、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违背绝大多数人利益和意愿的错误倾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运用文艺创作,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其他工作紧密配合,造成全社会范围的强大舆论,引导人民提高觉悟,认识这些倾向的危害性,团结起来,抵制、遣责和反对这些错误倾向。” 这是注重直接效益,然后他又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说: “有的现象可能短期内看不出多大坏处。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非常严重。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由此可见,他是以目前的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作品的社会效益的。
(3) 强调文艺的社会效益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来检验。邓小平说,一些同志应当看看他们的错误言论、有害作品、低级表演在人民、在青少年中间产生了什么影响、什么后果。强调文艺的社会效益由人民和其实践来检验。强调作品的思想成就和文艺成就,应当由人民来鉴定。充分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文艺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
(4) 提出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艺除了社会效益之外,还有经济效益。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由于时代限制,未能直接谈到怎样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邓小平处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他提出,对文艺的效益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精神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一文中,邓小平说: “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只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个人向 “钱” 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由此可观之,国家和集体的最高利益,人民大众的最高利益,表现为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而不是文艺的经济效益,只能为发展文艺、实现社会效益服务。所以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绝不能为了赚钱,在作品中表现黄色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