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感觉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亦称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小说。它形成于二十年代末,成熟于三十年代初。主要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杜衡等。1928年9月,刘呐鸥在上海创办《无轨电车》半月刊,1929年9月,施蛰存、刘呐鸥等四人共同创办《新文艺》月刊,艺术形式上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1932年5月,《现代》杂志问世,新感觉派以此为阵地,进入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哲学、心理学、文学思想上,他们分别受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片冈铁兵、池谷信三郎,法国现代派作家保尔·穆杭,奥地利心理分析作家显尼志勒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该派并无统一的纲领性的文艺主张,“圆熟的技巧给予人的新鲜的文艺味是很可珍贵的”(施蛰存《社中日记》),乃是派内较一致的艺术见解和创作上的追求。刘呐鸥的《两个时间的不惑症者》,施蛰存的《梅雨之夕》、《春阳》,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黑牡丹》等,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大多通过描写大都市中少爷、姨太太、资本家、小职员、知识分子、舞女及各色市民、普通劳动者、流氓无产者的形象,反映出现代都市畸形变态的情状,成为都市文学中有特色的一支。其作品擅长运用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人物隐意识、潜意识的细腻入微的展示、意识流手法、各种感觉的交互作用想象与幻想的迭变,来表现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现实生活。这些手法的运用,对于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作品的审美内涵,都有一定的效果。有的作家将笔触深入人物心灵时,能注意开掘出人物心理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有的则无批判地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想,导致了作品的消极倾向。如依据弗洛伊德学说写出的某些小说,脱离了人物行动、心理产生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在暴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弊病时,迷惘、颓丧、悲观的情绪比较浓烈。在动荡的三十年代,该派经过短暂的活跃后,即开始分化。刘呐鸥逐渐地很少写作,施蛰存复归到现实主义道路,穆时英因思想日益消沉,作品内容越发显得虚无阴暗。1935年初,施蛰存、杜衡退出《现代》杂志编辑部,新感觉派便趋于衰落。 ☚ 关外社 心理分析小说派 ☛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指20世纪20年代以《文艺时代》杂志为中心的一批作家的创作。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针对《文艺时代》上的作品特点,于1924年写了一篇题为 《新感觉派的诞生》 的文章,这个流派由此得名。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片冈铁兵、川端康成等。他们深受欧洲的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既反对传统的自然主义文学,也反对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认为作家应以感觉、即感性认识为出发点,依靠直观来表现事物。他们极力追求新颖的感觉和对事物的特异感受方式,主张在艺术手法上打破旧的传统,进行技巧的革新和文体革新,放弃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环境的客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的主观世界,尤其是直觉感受的世界。该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通过对瞬间感觉的敏锐捕捉,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现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透过主观世界来把握外部世界,运用联想和幻觉构成新的现实。再以新奇的文体、精美的语汇求得感性的表达方式,在扑朔迷离之中传神地呈现人物纤细的、变乱的情感和感觉真实。 ☚ 新技巧派 山隘派 ☛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为一个现代著名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最早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这个名称是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给 《文艺时代》杂志周围的一批作家起的名称,这些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人。新感觉派的作家们,强调直觉感受和主观感觉,力图把作家主观的感受和印象,投入到客观的事物中去,以创造出对于客观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并从中构成“新现实”。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横光利一的长篇小说《上海》、短篇小说《头与腹》,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 《伊豆的舞女》等等,横光利一的 《新感觉论》是这一流派的理论基础。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其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徐霞村等人。中国新感觉派的作家,以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创作,以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他们的作品大多发表于 《无轨列车》、《现代》等杂志上,其中主要代表作品有:穆时英的《公墓》、《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的《将军的头》、《石秀》、《春阳》,刘呐鸥的《热情之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等等。新感觉派的创作,大大地丰富了当时的小说艺术表现力,对于我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 新民剧社 新潮社 ☛ 新感觉派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因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发表《新感觉派的诞生》一文而得名。这派作家受欧洲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影响,强调主观和直觉的重要性,创作上,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注意人的内心世界,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后来由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新感觉派的活动才告结束。主要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中河与一等。 新感觉派新小说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受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而形成的产物。借鉴西方印象派、新感觉主义、意识流以及精神分析等的艺术手法,反对文学创作单纯描写外部现实,强调直觉和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进描写对象中去,以创造新的感受和新的现实。作品艺术性较强。代表人物是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办有《新文艺》、《现代》等刊物。 新感觉派xin gan jue paiSchool of Neo-impressionists,a school of novels started in Japan in the1920s,and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by Liu Na’o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