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序 新序书名。西汉刘向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十卷,今仅存十卷。其中包括《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采集由舜、禹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所记事实多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相出入。其中《杂事》、《刺奢》等卷,保存有民间传说、故事。此书与《说苑》相类似。 ☚ 挂牛头卖马肉 祁奚荐贤 ☛ 新序 新序历史笔记。西汉刘向编。原三十卷,一百八十三章。后残缺。经宋曾巩校订,成今本十卷,一百六十五章。包括“杂事”五卷, “刺奢”一卷, “节事”二卷, “善谋”二卷。多记春秋历史故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互有出入,虽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但对统治者有讽谏作用,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出版卢元骏注释《新序今注今译》。 ☚ 说苑 列仙传 ☛ 新序 新序西汉轶事小说故事集。刘向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十卷;到北宋亡掉二十卷,《崇文总目》及《郡斋读书志》皆著录为十卷。今本十卷 ( 《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是经曾巩校正缀辑的。有铁华馆校宋本、湖北崇文书局刊本、《四部丛刊》影明嘉靖翻宋本、《丛书集成》本、《万有文库》本、石光英《新序校释》本、张国铨《新序校注》本、日本武井骥《刘向新序纂注》本、197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版卢元骏《新序今注今译》本; 另有卢文弨《新序拾补》(载《群书拾补》),赵仲邑《新序选注》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原书成于阳朔元年(前24),共有故事一百八十三章(今本一百六十六章)记舜禹时至汉代故事,以春秋战国故事为多,汉代故事不过数条。大抵采百家传记、民间传说而成。刘向编是书的目的,在于使刘汉王朝统治者,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观览”(《汉书·刘向传》),而引为鉴戒,以便巩固刘汉王朝统治。所以本书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思想较为浓重,并杂有黄老、阴阳五行的消极落后思想。但也有不少篇章揭露讽刺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赞扬了忠良才智之士的美德,表现了作者的 “民为邦本”、轻徭薄赋、举贤任能等政治思想。如《哀公问于孔子》 (《杂事》五),写哀公听人说“东益宅不祥”,以问孔子,孔子排斥了这一迷信说法,而另举五不祥,即 “损人而益己”、“弃老取幼”、“释贤用不肖”、“老者不教,幼者不学”、“圣人伏匿”。“五不祥”,不但揭示了统治者的本性,也是对当时现实的讽刺。《子张见鲁哀公》(《杂事》五),写子张闻哀公好士,不远千里而来,而哀公七日不礼,于是子张用 “叶公好龙”的故事作比喻,揭露了鲁哀公好士的虚伪性。《新序》中以大量篇幅描写忠良之臣和才智之士,并加以歌颂。如孙叔敖的仁恕(《杂事》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延陵季子待人的忠诚守信(《节士》七《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申包胥的爱国精神 (《节士》七《申包胥者》),苏武的民族气节 ( 《节士》七 《苏武者》),晏子的礼贤下士 (《节士》七 《晏子之晋》),田卑的义勇与仁厚 ( 《义勇》 八《佛肸以中牟叛》),烛之武的智谋(《善谋》九《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等。《新序》的故事,其内容不一定符合史实,作者写作时也并非全部实录。其故事极少交待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为了增强故事性,作者常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构设在同一故事中。如昭奚恤、叶公子高、司马子反,他们不同时,而在 《杂事》一《秦欲伐楚》 中,他们却在秦使者面前同时出现。又如乐王鲋与叶公子高不同时,而在《杂事》四《叶公诸梁问乐王鲋曰》中,二人却在对话。这种以历史人物为基础的虚构和再创造,在小说故事和传说中则是允许的。本书在艺术形式上也很有特色,如故事情节虽简,对话描写一般也很短,但富于情趣或理趣,较为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如《刺奢》六《鲁孟献子聘于晋》通过对话,互相烘托比照,鲜明地展示了孟献子和韩宣子的不同性格特征。文中一方面讽刺了韩宣子奢豪生活和庸俗的思想,另方面又歌颂了孟献子高尚的感情和伟大的人格。《新序》的语言,有明瞭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如《杂事》四《楚庄王伐郑》写:“卒争舟而以刃击引,舟中之指可掬也”,比起 《左传》宣公十二年的“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等史记,要明瞭得多。又如 《善谋》十《赵地乱》,写赵厮养卒为了要燕国释放赵王归赵,往见燕王,“燕王问之,对曰: ‘贱人希见长者,愿请一卮酒!’ 已饮,又问之,……与之酒”。这一段写请求赐酒压惊,《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和 《汉书·张耳陈馀传》都没有写,因而这里人物的言行描写就显得具体而生动。《义勇》八《佛肸以中牟叛》,写佛肸置鼎于庭,强迫田卑附逆,田坚决不肯,褰衣即将就鼎,“佛肸脱屦而止之”,比《资治通鉴外纪》卷九作“佛肸止之”,也更加生动而富有形象性。在结构上,《新序》往往在文末附有 “君子曰”或 “诗曰”等形式展示的作者议论; 这种议论虽仅三言两语,但褒贬之情、感悟之意俱明,给读者许多启示。《新序》的体例是“以类相从”,带有类书的性质,是我国最早的分类故事选。这种体制对后世小说如 《世说新语》等有巨大的影响。 ☚ 吕望遇异人 孙叔敖埋两头蛇 ☛ 《新序》《新序》
西汉刘向撰。刘向(前77~前6),本名刘更生,字子政。自汉宣帝至成帝时历任郎中、给事黄门、散骑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汉成帝时征集天下图书,由刘向总校,每校一书即写出叙录一篇,作为《别录》,为中国古代目录学之祖。至今流传的许多古籍都曾经过刘向的整理删定。刘向自己的著作除该书外,主要有《五经通义》、《列女传》、《说苑》等。该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30卷,至宋代残缺为10卷。主要记载自上古传说舜、禹至春秋战国秦汉间的遗闻佚事。分门别类加以编排,其中包括杂事5卷103则,刺奢1卷11则,节士1卷29则,义勇1卷14则,善谋2卷26则,共183则。材料来源主要为百家传记,其中对《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采摘尤多,各占30则以上,其他如《春秋三传》、《荀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书,亦在征引之列。属抄录古史性质,但有些史实与前代诸家记述不尽相同。故宋代《崇文总目》说它:“所载皆战国秦汉间事,以今考之,春秋事尤多,汉事不过数条。大抵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故颇与《春秋内外传》、《战国策》、《太史公书》互相出入”。宋代高似孙《子略》则评价说它:“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笔,采摘不遗”。语虽过分溢美,但从中亦可窥知该书的价值所在,可与秦汉诸书相互印证。该书亦有不足,所记史实,间有谬误,既使与作者所撰《说苑》相校,虽同出于一人之手,史实亦有不同。故黄震《黄氏日抄》说:“鸿鹄六翮之喻,《新序》以为固桑告晋平公,《说苑》以为古乘告赵简子;不屑扶君之事,《新序》以为虎会事赵简子,《说苑》以为隋会事晋文侯;君不能改士之说,《新序》以为大夫对卫相,《说苑》以为田饶对齐相;宗卫解衣就鼎以谏佛肸之说,《新序》以为田卑,《说苑》以为田基。是二书定于一人,而自为异同”。该书版本有《汉魏丛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等。近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卢元骏著《新序今注今译》,198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据原版影印出版,为目前较好的通行本。另,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赵仲邑《新序选注》。 新序人物故事集。西汉刘向(公元前79—前8)著。原三十卷,今存十卷。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好学博才,二十岁任谏议大夫,宣帝招选名儒俊材,以通达能文而应选,献赋颂数十篇,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因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又屡次上书弹劾宦官、外戚专权误国,深为权贵所恨,两次入狱,免官十多年。成帝即位,复得进用,改名向,升迁光禄大夫,终官中垒校尉。经历宣、元、成三朝,居官三十余年,大部分时间校书,为保留古代文化做出卓越贡献。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本书有《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一百六十六章,分类篡辑春秋战国至汉代遗闻轶事,多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有出入,可补诸书不足。某些故事,暴露统治者荒淫奢侈生活,颇有积极意义。夏商周三代亡于女人之说,含有封建糟粕。语言朴素凝炼,带有哲理性。情状描写十分逼真。寓言故事文笔朴质,立意深远,形象鲜明(如《叶公好龙》)。有《四部备要》本。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马达译注本,华东师大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赵善诒疏证本可供参阅。 新序 《新序》10卷。杂文集。其文辞浅意畅,用意深切。影响较大。有《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 刘向 新序佚文 ☛ 新序 《新序》西汉刘向编著,为汉代劝戒寓言故事代表作之一。原书30卷,后缺佚,宋曾巩整理后折为10卷。共有故事170余篇,其中寓言多系历史题材的加工创造,但不囿原篇主旨,往往能推陈出新,是其特色。有些篇目说教性强,有些篇目则惩恶扬善,寓意深刻。著名的寓言“反裘负刍”、“叶公好龙”、“以秕食凫雁”等就出于此书。 ☚ 说苑 苻子 ☛ 新序十卷。汉刘向(前77—前6)撰。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年轻时通经自用,长于属文,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因反对宦官弘恭、万里,被捕下狱。成帝时,更名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著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分类目录。另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详见《汉书·楚元王传》。)《新序》成于阳朔元年(前24年),原书三十篇。是书历年多谓出自刘向,考《汉书·艺文志》载刘向序六十七篇,并注云 “ 《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楚元王传》亦云: “向采传记行事,著《新序》五十篇,奏之。”《晋书·陆喜传》云: “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为《自叙》,其略曰:‘刘向省 《新语》而作 《新序》,桓谭咏 《新序》而作《新论》。’”《汉书》、《晋书》皆著刘向为《新序》。唯司马贞《史记·商君列传索隐》则云:“《新序》是刘歆所撰。”按刘歆为刘向子,司马贞所说,不知何据?考《新序·杂事第四》有 “臣向愚以 《鸿范传》推之”,“向”字足证。又宋本《说苑·叙录》云:“所校中书说《杂事》,及臣向书民间书诬,校雠其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次序,除去与《新序》复重者,其余者浅薄不中义理,向集以为百家后,今以类相从,一一条别篇目,更以造新事十万言以上,号曰《说苑》”。据此可断《新序》实出于刘向,司马贞之说非也。今本《新序》分十卷。惟《隋志》载《新序》三十卷,《录》一卷;《唐书·艺文志》同。曾巩较书序则云:“今可见者十篇”。可知今本《新序》,盖为宋时之遗本。综其内容:卷一,杂事第一,计十九则;卷二,杂事第二,计十九则;卷三,杂事第三,计六则;卷四杂事第四,计二十八则;卷五,杂事第五,计三十一则;卷六,刺奢第六,计十一则;卷七,节士第七,计二十九则;卷八,义勇第八,计十四则;卷九,善谋第九,计十一则;卷十、善谋第十,计十五则。合计十卷,共一百八十三则(则即“章”)。全书所取,多采摘百家传记而成,其中尤以《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为多,各占所引书三分之一以上,其他如《春秋》三传、《荀子》、《韩非子》、《晏子》等书,皆在征引之列。可见,《新序》各则,均事出有据,而考其所引文辞,亦大多相同。故《崇文总目》云: “所载皆战国、秦、汉间事,以今考之,春秋事尤多,汉事不过数条,大抵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故颇与《春秋》内外传、《战国策》,太史公书互相出入。”《新序》叙载舜、禹迄汉初历史人物事迹,其主旨,在于推明古训,而归之于道德仁义。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笔,采撷不遗。至其正纪纲,迪教化,辨邪正,黜异端,以为汉规画者,尽在此书。文笔朴素洗练,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从史学角度看,可补诸史之不足;从文献学角度看,向之校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在中国目录学史上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四部丛刊》影明嘉靖翻宋本和《丛书集成》本通行。197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有卢元骏《新序今注今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赵善诒的《新序疏证》。 新序 新序书名,西汉刘向撰,原30卷,后佚缺,宋曾巩校定成10卷。该书搜集先秦至汉初史事,分类编纂,今本有杂事、刺奢、节士、善谋诸门,文辞简洁,体例与《说苑》同。所叙传闻异词、姓名、时代、史实,与他书颇有出入。是研究秦汉思想文化的基本史料之一。 ☚ 说文解字 说苑 ☛ 《新序》xin xuNew Prefaces→刘向 (Liu Xiang) 新序书名。西汉刘向撰。采取舜、禹及西汉史实分类编写的笔记,所记事实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有异。原书三十卷,已残。合本十卷,包括《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收入《汉魏丛书》、《子书百家》、《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丛书。另有清王仁俊辑《新序佚文》一卷,收入《经籍佚文》。 新序三十卷,汉刘向撰,述上古至汉史事。至宋亡佚二十卷。今本十卷,宋曾巩校正缀辑,记春秋战国史事为多。卷目为杂事、刺奢、节士、义勇、善谋上下。可补春秋战国史书之不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