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家庭经济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家庭经济学

新家庭经济学New Household Economics

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研究家庭的组成、作用和解体的一种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 (G. Becker) 开创。该理论将经济学的分析范围扩展到传统的 “非经济” 领域 (如生育、婚姻等),解释和预测了一些其他学科不能明确说明的现象,在经济思想史中被誉为“贝克尔革命”。新家庭经济学以效用最大化、稳定的偏好、市场均衡的存在作为分析的前提,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时间配置理论对家庭的劳动分工、婚姻市场、生育、家庭中的利他主义、离婚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新家庭经济学者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劳动分工部分地由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决定,部分地由经验的不同和在人力资本上投资的差别决定。即使一个有效率家庭的所有成员在生物学上是同一的,时间配置和人力资本积累上的专门化也将扩大分工差别,而且在现代社会,生物学上的差别已经削弱了专门化的程度。结婚行为可以看作婚姻市场上能够带来成本和收益的产品。结婚成本包括法律手续上的费用,寻找配偶的成本等,结婚收益主要来自男女投入的互补性。新家庭经济学者将 “子女” 既作为父母的一种 “耐用消费品”,又作为一种 “生产品”,并认为子女数量的收入弹性要小于质量的收入弹性,而子女数量的价格弹性大于质量的价格弹性。贝克尔运用社会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家庭中的利他主义行为,认为利他主义者的消费可能并不低于一个利己主义者的消费。因为根据贝克尔提出的所谓 “坏孩子定律”,每一个利他主义的受益者,不管其如何自私,都会使家庭收入最大化,从而使他的行为对其他受益者的影响内在化。离婚被新家庭经济学者看成是由于婚前信息不完全而导致对对方错误评价的结果。在美国,婚后最初几年内所获得的对其配偶的更深了解常常是导致婚姻离异的主要因素。但由于寻求新的伴侣需要投入时间、货币等资源,所以大多数人尽管在婚姻市场上没有得到最大化效用,但也不愿打破已存在的家庭。如果一个人从新婚中得到的效用大于离婚的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离婚。
新家庭经济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创造性地将众所周知的理论框架置于新的问题之下,使人们了解了家庭生产的特征,并使人们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概念所具有的指导性意义。但是该理论也遭到了许多批评,对于家庭是否真正最优化、是否能够衡量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的精神满足等问题还存在很多疑问,这削弱了以经验数据进行检验的可能性。但比新家庭经济学功过更为重要的是还没有其他更有说服力的选择,因为该理论有效地将研究拓展到了其他学科的薄弱部分。

☚ 购买动机的经济学研究   时间配置理论 ☛
新家庭经济学

新家庭经济学new household economics

即西方微观人口经济学,西方人口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家庭或居民户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家庭或居民户的人口经济关系的形成及其变化,研究家庭或居民的人口经济效应。
新家庭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讨论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父母从孩子身上所获得的效用或收益,分析孩子成本的构成和种类,孩子效用的构成和种类,进行成本和效用的对比分析,以此来考察家庭生儿育女的经济决策和家庭规模的经济效应。西方学者还把有关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最大化理论用于分析家庭人口经济行为,从父母的工资收入以及其他非劳动收入、家庭的经济特征、嗜好、偏好出发,来分析夫妇的时间分配。在他们看来,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夫妇的时间配置影响家庭的人口生产行为。此外,他们还从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的价格弹性等方面来说明决定家庭生育率高低的经济因素。
之所以被称为新家庭经济学,是因为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只把家庭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单位,而是把家庭看成如同厂商一样的“生产”决策单位,如同厂商要对资源进行配置,追求效用最大化一样,家庭也对其稀缺资源,如夫妇的时间、消费品、家庭生产品加以配置,以求得效用最大化。正是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西方学者分析家庭人口再生产行为的经济关系,形成了这一微观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新家庭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他是新家庭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最早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和效用,提出了有关生育决策的边际合理模型。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的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教授。他吸收了莱宾斯坦有关微观人口经济学的成果,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家庭的生育决策,把孩子看作耐用消费品,区分了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研究家庭收入和父母行为对生育子女数量的影响。

☚ 财富流理论   生育率经济理论 ☛
000021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