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实证主义伦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实证主义伦理学

现代西方主要伦理学流派之一。英国奥格登和理查兹1923年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明确提出。主张伦理学的任务是对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做纯粹的逻辑分析,认为道德宾语如“善”、“恶”、“义务”等,以及包含这些概念的道德判断是不能证实的,既不为真,也不为假;它们不能记述客体的任何特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系统的情感主义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语言分析主义取代了情感主义。

新实证主义伦理学

新实证主义伦理学

起源于逻辑实证主义的伦理学流派,是实证主义基本理论在伦理学中的运用。新实证主义伦理学盛行于英美等国,又分为感情主义和语言分析两派。
20世纪20—30年代流行起来的感情主义伦理学,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罗素、美国的卡尔纳普等。感情主义伦理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道德学说,而是从逻辑语言方面对道德进行感情分析的学说。他们把道德活动中的感情因素绝对化,认为道德行为、道德判断仅仅是人们的一种感情表现;这种道德感情不受科学制约,只与人们的趣味、爱好、愿望等有关系,没有什么客观内容和理性因素,更没有阶级性,完全是一些随意的东西。在感情主义者看来,伦理学只不过是掌握人们情绪的一种工具而已,因为道德仅仅涉及人的感情领域。他们还认为,只要符合个人感情的选择都是道德的,但是,这样的道德却根本无法得到科学的论证。罗素说,“所有道德体系都体现着主张这些体系的人的愿望”。
感情主义伦理学否定了道德的客观社会作用。在感情主义者看来,任何道德判断、道德概念,只是人们的感情的表现,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相应的感情。美国的感情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人物斯蒂文森说:“证明和推翻道德判断的理由,不是在逻辑上,而是在心理上同道德判断相联系。”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随着新实证主义哲学本身的演变,在新实证主义伦理学内部,对道德的语言逻辑分析逐渐取代了对道德的感情分析。语言分析学派伦理学代替了感情主义伦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图尔明,美国的埃肯等。语言分析学派认为,全部哲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语言的运用,而一切现实问题的解决又取决于语义的分析。根据这个基本观点,他们认为,道德语言本身是最高的唯一的现实。与感情主义不同,语言分析学派企图从分析日常道德语言的逻辑结构出发,来实现道德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揭示出道德的价值和道德命题的真伪。但是,语言分析学派和感情主义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它仍然局限于道德领域本身,仅仅限于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结果,同样使道德研究失去客观内容和客观根据。
感情主义伦理学和语言分析伦理学,又称为“分析的伦理学”、“伦理学的认识”、“伦理学的逻辑”等等,即“元伦理学”。元伦理学的中心任务,是对道德术语和道德概念的性质及意义进行逻辑分析。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纯粹形式主义的性质,它不涉及道德的具体内容,不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道德问题,只是对道德判断的逻辑形式或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因此,它主张各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应当在社会上并行不悖,表现出一种非意识形态化倾向,竭力把自己说成是超政治的、纯科学的、中立的。新实证主义伦理学认为,只要创造出一种科学的、通用的语言,就可以消除世界上的纷争和混乱;只要改变对剥削、侵略等词的误用,就可以解决社会上的矛盾和冲突。

☚ 穆尔的直觉主义伦理学   实用主义伦理学 ☛
000006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