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宗教运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宗教运动New Religious Movements

非正统的、分裂出来的宗教小派别通常是古老宗教传统的支派。由于多数人对新宗教的反应冷漠,北美新宗教运动的实际成员很少。在加拿大,热衷于新宗教运动的人仅占1%,其中又仅有一小部分人参加团体活动。但是,持有非传统宗教观点和可能参加过新宗教活动的人数较多。据调查,28%的加拿大人对瑜伽功感兴趣,对冥想术、占星术、特异功能感兴趣的分别占21%、45%和69%,约13%的人相信转世再生。根据抽样调查,有32%的蒙特利尔成年学生参加过新宗教组织的活动。新宗教运动一直处于变幻不定的状态。新的宗教团体也频频出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冥想术在加拿大得以发展,70年代初是神光天职,70年代中期是统一教团,80年代初是拉季尼什教。它们都一时兴盛,一时衰落,昙花一现。从传统上,各宗教都强调“心灵感应”,即梦境、幻觉、先知先觉、特异功能、恐惧感等。各宗教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对种种奇怪的“心灵感应”加以解释。形成新宗教运动的思想体系主要有三种。传统的西方体系源于古希伯来宗教,表现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宗教对于上帝、世界的创造和人性各有不同的观念,但都称亚伯拉罕为自己的始祖。第二种体系以瑜伽功或冥想术为核心,表现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第三种体系是以科技语言来表达宗教思想,这种宗教是真正的新宗教,公开宣扬自己的现代性和优越性。统一教团虽受朝鲜哲学的影响,但主要属于西方体系。哈雷·克里希纳属于第二种体系。基督教科学派属于第三种体系。
新宗教可以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和心理状况的的需要。加拿大人多满足于直接的个人目的,但有时也对生存的意义感到疑惑。如果这时遇到一个声称可以答疑解惑的新宗教运动,便可能受到吸引。此外,许多人有“心灵感应”,而世俗文化多视之为“异常”,甚至会视为心理疾病的反映,因而很少有人公开谈论自己的“心灵感应”。但新宗教的成员对这种感觉非常认真,不仅予以解释,还鼓励人们谈论和思考,新宗教因此有立足之地。
加拿大本土出现的“后雷恩运动”1948年起源于萨斯喀彻温北巴特尔福德,虽不属于新宗教运动,但对现代宗教影响颇大。实质上,是圣灵降临节复活运动,通过福音派新教而传遍世界。神授能力基督教的许多当代习俗都是通过后雷恩运动得以流行,并导致数百种新独立的福音教派的产生,其中多数基本上保持了正统教义,有些则创立异端邪说。
“上帝之子”由圣灵降临节福音派信徒大卫·伯格创立。1968年曾是加利福尼亚一个称为“耶稣人”的组织,1971年传到温哥华,发展较快。伯格改名为摩西·大卫,自称得到上帝的“启示”,幻见了西方社会的结局。该教派一度形成一些群体,后因宣扬反常性行为而转入地下。
“水族馆基金会”是新宗教运动中的一个先驱,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十二弟”建立于不列颠哥伦比亚。该团体主要基于通神论的教义,忽起忽落。由于“十二弟”恶毒地剥削信徒,践踏精神准则,致使该团体30年代初破裂。加拿大另一个独特的运动组织叫“卡巴拉哲学”,1930年由A.J.帕克建于温哥华,将东西方思想融为一体,教人理解精神和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轮回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食素和参加体育活动,与瑜伽的做法类似。还有一个重要团体是“神光的使者”,鼓励爱护生物,倾向于第二种体系。
艾伯塔几个原教旨主义的摩门教团体宣称,后期圣徒的基督犹他州教会背离了真正的摩门教教义。源于萨斯喀彻温前摩门教是重要的团体之一,是原教旨主义的一个基督徒组织。此外,多伦多有精神滥用委员会,全国还有其他的反迷信组织。这些组织不是新宗教,但有相似之处。
50年代,“博爱的使徒”从法国传到魁北克,后在加拿大和美国扩展到30多个寺院。80年代,新时代宗教盛行,其成员相信再生,相信“超度者”的顿悟。有人认为,以个人为中心的教派会发展起来,形成许多新的宗教团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