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 斩zhǎn❶绝,灭。《小雅·节南山》一章:“国既卒斩,何用不监。”毛《传》:“卒,尽;斩,断;监,视也。”郑《笺》:“天下之诸侯日相侵伐,其国已尽绝灭,女何用为职,不监察之?” ❷侵伐,杀伐。《小雅·雨无正》一章:“降丧饥馑,斩伐四国。”郑《笺》:“昊天下此死丧饥馑之灾,而天下诸侯于是更相侵伐。”朱熹《集传》:“昊天不大其惠,降此饥馑,而杀伐四国之人。 ☚ 转 轮 ☛ 斩读音zh·an(ˇ),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侧减切,上,豏韵。 ❶杀;斩杀。《韩非子》:“斩敌者受赏。” ❷砍。 ❸绝。《诗·小雅》:“国既卒斩。” 上一条: 𨃨 下一条: 斬 斩zǎn断绝。例:这人做事绝~无情。 ❍ 跟这种没情之人,早点断~关系好。 《广雅》:“斩,断也。” 斩〔zhan〕 kheut,ceut. 斩首 〔zhan shou〕kheut bleid. 斩斬ㄓㄢˇzhǎn三3312①动剁;切;宰。⑴吴语。上海〖 〗。~心剁馅儿‖~鸡把鸡切成块儿。上海崇明〖 〗、松江、宝山罗店。江苏苏州。评弹《玉蜻蜓》第二七回:「想拿酱鸭~~小。」江苏吴江盛泽、吴江黎里、丹阳、江阴、常熟、昆山、常州、无锡、溧阳、宜兴。浙江杭州〖 〗、丽水〖 〗、嘉兴、靖江、诸暨王家井、湖州双林、余姚、宁波、永康、绍兴、嵊县、金华、衢州。⑵湘语。湖南双峰〖 〗。⑶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索子‖~竿。②动买(肉)。⑴吴语。上海〖 〗。~两斤肉来。《女优现形记》第九章:「勿是说去买一角洋钱插烧来,便是说去~八只铜板酱鸭来。」浙江杭州〖 〗。⑵粤语。广东广州〖 〗。~一文叉烧翻嚟买一块钱叉烧回来‖~一斤烧肉。③动勒索钱财。同「敲竹杠」。吴语。上海。秦绿枝《土语》:「有一句话我认为现在改得比以前好的,就是形容勒索钱财从前叫『敲竹杠』,现在叫『~』。」④动眼被戳。胶辽官话。山东牟平〖 〗。把眼~了,等曾旰就好了。⑤动滚水中加一点凉水,使落滚。冀鲁官话。山东淄博〖 〗。三~包呃两~面。⑥动谈天。中原官话。青海西宁〖 〗。⑦动借。吴语。浙江温州〖 〗。⑧动人说话不得体或发脾气时进行制止。冀鲁官话。山东淄博〖 〗。他在大吵大嚷,要~他。⑨量段;节。闽语。台湾〖 〗。一~柴头一段木头。   斩❶〈隐〉清末江湖诸行指借。见《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 ❷〈隐〉旧时四川什邡小菜行指数目三。参“尖、幺、斩、飞、银、天、限、来、足、尖”。 ❸〈隐〉南方一些省市指卖高价牟暴利。 斩斬zhǎn❶砍;砍断 △ 快刀~乱麻。 ❷姓。 斩zhǎn
斩砍断:~首︱~断︱~决︱腰~︱~草除根︱~钉截铁︱~尽杀绝︱~将搴(qian)旗︱先~后奏︱披荆~棘(ji)︱快刀~乱麻。 斩zhǎn❶ 砍,杀:斩首│斩草除根│斩尽杀绝。 ❷ 姓。 斩zhǎn〈动〉 敲诈(消费者或服务对象)。 斩zhǎn〈动〉敲竹杠,敲诈。 ◇ 白天我斩人,晚上人斩我。(文汇报.1988.5.19) ◇ 卖肉的那一刀,咔嚓一声下去,一斤肉变成九两,小排骨变成了尾椎骨。这卖肉者,成了斩人者,这买肉者成了被斩者。(文摘报.1989.3.12) 斩zhan斩仓1 斩获2 斩首 腰斩 斩假石 斩草除根 斩钉截铁斩尽杀绝 斩头去尾 先斩后奏 披荆斩棘 快刀斩乱麻 过五关,斩六将 斩zhǎn即宰。出现于上海一带。例如:“通过这一事例,我似乎对上海人说的‘斩’字的含义有所领悟,不过,我对这家饭店如此‘斩’顾客的做法却又迷惑起来……”(《文汇报》1988.10.18)“(温州)只要在市区范围,不管到哪里,车价一律5元钱,绝无‘斩客’现象。”(《解放日报》1991.5.24) 斩zhǎn砍;杀: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蛇方起首的故事。”(二九·672)你依我将此剑~了那妒妇,一同归至警幻案下,听其发落。(六九·1688) 斩zhǎn旧时江湖社会谓借。《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借为斩。” 斩zhǎn〖动词〗 砍,杀(8)。《子革对灵王》:吾刃将斩矣。——我的刀就将砍过去。《屈原列传》:斩首八万。——杀了八万人。《贾谊过秦论上》:斩木为兵。——砍断树木当作兵器。 斩zhǎn❶ 古代刑罚之一,车裂。后指斩首或腰斩。《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之。”《陈涉世家》:“失期,法皆~。” ❷ 砍断,砍。《韩非子·和氏》:“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贾谊《过秦论》:“~木为兵,揭竿为旗。” ❸ 断绝。《诗经·小斩·节南山》:“国既卒~,何用不监?”(卒:尽,完全。何用:何以。监:察。)《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 ❹ 丧服不缝下边。《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缞~。”(缞cuī:麻布制的丧服。) 斩*斬zhǎnD5B6 砍;杀:~断/快刀~乱麻/~首/~尽杀绝。 丧服 丧服孝(孝衣;孝服;重~;披麻带~)缞(缞服;缞绖;缞麻;缞帻) 税(税服;闻丧而~) 絻 缟素 苴麻 缌麻 缟衣 素衣 斋衣 惨服 艰服 凶服 制服 斋服 功服 素服 丧服,丧衣丧冠:衰冠 女子丧装:发笄 古代贵族居丧所穿的纯素布衣:长衣 古代帝后诸侯王的殓服:玉匣珠襦 珠襦玉柙 珠襦玉匣 麻布丧服:麻(麻衣;衰麻;身~着孝) 衰(衰衣;衰服;衰麻;衰绖) 细麻布制的孝服:锡衰 锡麻 用鲜艳衣料作的丧服:鲜衣凶服 最重的孝服:隆服 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衰斩 丧服不缉边:斩 ☚ 朝服 护体物 ☛
施于身体的酷刑 ☚ 施于手脚的酷刑 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 ☛
斩首 斩首斩(斩决;斩杀;斩刑;斩枭;律斩;枭斩) 芟 枭首 断首 丹颈 杀头 擒获斩首:枭禽 枭获 俘获斩杀:俘斩 抄家斩首:抄斩(满门~) 押赴市曹斩首:赴市 杀头或腰斩:剒 斩杀 斩刈 斩艾 斩殄 斩戮 诛斩 先斩足,次斩腰,后斩首:三斩 一并斩首:骈斩 (砍下头:斩首) ☚ 处决 示众 ☛
断绝1 断绝1割(~断;~裂) 斩(斩刈;斩绝;斩决;终斩) 乖 绍昧 旷绝 弃绝 殊绝 隔绝 屏绝 屏断 眇绝 委绝 断绝某种联系:脱(脱离;~出) 断绝与外界的联系:锁(封锁) 关扃 自行断绝:自绝 自弃 疏远断绝:疏绝 分离断绝:离绝 堵塞,断绝:杜绝 阻断,断绝:梗绝 封锁断绝:错绝 顿然断绝:顿绝 决然断绝:决绝 违反情理地强行断绝:顿夺 (原来有联系的停止联系或失去联系:断绝)
另见:不来往 不交往 隔绝2 ☚ 断绝1 断绝关系 ☛
砍 砍斩(~杀;~草) 剁(~肉) 刜打 斜砍:槎 用刀斧砍:斫(砍斫;斫伐) 刊 用斧砍:斧(斧斫) 用刀向下砍:剁(~肉;~细) 砍开:剖(剖开) 解 用刀斧等由纵面砍开:劈(劈开;劈砍)刳(~木) 披(~荆斩棘) 斯 劙 开析 劈柴:析木 斩板 在科研中,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解破 解剖 剖裂:擘 砍断:斩(斩断;快刀~乱麻) 刽 逼绰歼殒 砍毁:翦伤 用刀斧砍除:戬 剔 删(删夷) 剪除 斫除 稍加砍除:略洗细砍:碎剁
另见:斧 切 树木 ☚ 砍、切、剪、割 砍树 ☛ 斩中国古代死刑的一种。《释名》:“砍头曰斩”。秦汉初期直至清末,均有斩刑。其方法南北朝以前和以后有所不同。自周至秦汉,都为腰斩。《史记·孔子世家》夹谷之会所称手足异处,即是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不告奸者腰斩。”汉初死刑有腰斩、弃市、枭首、磔,汉景帝时并磔于弃市。魏晋亦有斩刑。至南朝已无腰斩。北齐、北周均有斩刑。隋代死刑为斩、绞两种。唐与隋同。五代及宋、辽、金、元、明、清法定死刑均有斩。清代有斩决枭示、斩立决、斩监候之分。魏晋以后,改弃市为绞刑,其斩均为砍头。 斩 斩刑罚名。即将有罪当死之人从腰间斩断处死的刑罚。《资治通鉴·陈纪三》: “其刑名有五: 一曰死,重者轘之,次枭首,次斩,次绞; ……” 《说文》: “斩,截也。”《经籍纂诂》: “斩,不言裁割,而言斩者,取痛甚之意。” ☚ 诈称使臣伪写给驿文字起马匹舟船 斩左止 ☛ 斩zhǎn砍。如:斩断爪牙;披荆斩棘;斩首;斩钉截铁。 斩(斬)zhǎn (砍) cut; chop; behead: ~ 断 cut in two; chop off; 快刀 ~ 乱麻 cut the Gordian knot; 满门抄 ~ kill the whole family ◆斩波 chopped wave; chopping; 斩草除根 cut the weeds and dig up the roots; destroy evil, leaving no chance for its revival; eliminate the cause of; pluck up the evil by the roots; pull up weeds by the roots; stamp out [eradicate] the source of trouble; uproot evil; 斩钉截铁 resolute and decisive; categorical; categorical with grim determination; make it definitely clear; show firm determination; without mincing words; 斩假石 {建} artificial stone; imitation stone; 斩尽杀绝 kill all; be completely annihilated[have sb. wiped out; massacre ... to the last man; 斩首 behead; decapitate 斩zhǎn❶ 斩草除根|斩钉截铁|斩尽杀绝|斩荆披棘|斩木揭竿|斩头去尾
❷ 先斩后奏
❸ 抽刀斩麻|披荆斩棘|劈波斩浪|劈风斩浪|劈荆斩棘|杀尽斩绝
❹ 满门抄斩 斩zhǎn会意字,本义为“杀”。古代杀人或车裂,或砍头,或乱棍打死。斤、车都是残酷的刑具。《尔雅·释诂》:“斩,杀也。”古韵为“侧减切”(《唐韵》),而“减”(jiǎn)古音为“古斩切”,至今南方方言仍读gǎn,属舌面音与舌根音之间的转化,故生成的形声字有: zhǎn 崭(崭新) zàn 暂(短暂) 錾(錾刀) cán 惭(惭愧) jiàn 渐(《广雅》:“渍也。”读“浸染”之合音,逐渐,参见“冉”字条) qiàn 堑(“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椠(古代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斩斬zhǎn(8画)
  【提示】车,末笔是竖; 位于字左时,横改提,且末笔是提。 *斩(斬)zhǎn8画 车部 (1) 砍头,古代死刑的一种;泛指砍杀: ~首|腰~。 (2) 砍断: ~草除根|披荆~棘。 斩斬zhǎn小篆以来的会意字。从车(車)从斤(斤是斧斤的斤,本象斧形。斧即从斤)。古代斩法有车裂。本截断,切断,砍断义。古代为一种死刑。如:斩首。引申义为切断,砍断。如:斩草除根|斩钉截铁。 斩斬★繁◎常★常
zhǎn斬,表意,从斤从車,斤为斧,表示以斤伐木制车,本义为伐木、砍伐,引申为砍杀、砍断、断绝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斩”。 【辨析】 以“斩”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ɑn,但声母不同。zhǎn:崭∣zàn:暂、錾∣cán:惭∣jiàn:渐∣qiàn:堑、椠。斩 斬; 篆 隶zhǎn【析形】会意字。古文字形从车,从斤。车指古代车裂之刑,斤是斧钺,合以表示斩杀之意。 【释义】《说文》:“截也。斩法车裂也。”古代刑罚之一。本谓车裂,后谓斩首或腰斩。斩杀是把人截断,故有截断之意。[斩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The meaningful parts are 车(chē,car)and 斤(jīn,a kind of knife).车means the shape of a broken car and 斤means an ax,whose combined meaning is beheading. 【original meaning】It means beheading or cutting the waist. 斩〈动〉用同“眨”。(眼睛)闭上立刻又睁开。 《醒》八四: 我相那人不是个良才,矬着个欛子,两个贼眼~呀~的。 <异>䁪。《聊·禳》二四: 这可才费的心思,眼也不敢去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