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肿瘤
发生于斜坡的肿瘤少见,病理类型有脊索瘤、脑膜瘤、鼻咽癌、上皮样囊肿等。
脊索瘤是由胚胎时脊索的残余组织发展而来,肿瘤主要生长于蝶骨枕骨联接部。与骶尾部脊索瘤的发病率相接近。斜坡脊索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发展方向有关。起病时多有头痛,呈全头性,间断性发作,此多与斜坡骨质受损有关。肿瘤继续侵蚀骨质可达鼻咽腔,出现鼻塞、鼻衄、疼痛、流脓涕、发音不清等。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是在鼻咽腔发现或触及肿物。上述骨及软组织受侵症状多在神经症状出现之前。当然,不一定所有病人均有这些症状。神经受损的特点主要是多发颅神经损害,病程多在1~2年,起病隐袭,其中外展神经最易受累,可能与靠近斜坡及行径最长有关。颅神经损害可为双侧也可为单侧,肿瘤向幕下发展可延伸至桥脑及延髓,影响第Ⅵ至Ⅻ颅神经,出现复视、面瘫、听力丧失、耳鸣、呛咳、发音不清、舌肌萎缩等。还可有眩晕、共济失调、眼震,有时象小脑桥脑角肿瘤的表现。晚期使脑干甚至上颈髓受压变形,出现皮质脊髓束及感觉长束症状。脊索瘤向幕上发展时,与蝶鞍或鞍旁肿瘤相似,影响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出现视力、视野改变、复视以及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
斜坡脑膜瘤可为扁平型或球型,沿斜坡上下发展,临床表现与上述相似。
鼻咽癌多经颅底破裂孔或颈静脉孔侵入颅内,破坏斜坡、岩骨尖。经破裂孔侵入者常有动眼、外展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症状; 经颈静脉孔侵入者多有第Ⅸ、Ⅹ、Ⅺ颅神经受累,有时也可致面瘫、听力减退等。斜坡肿瘤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出现多已属晚期,表示肿瘤已压迫脑干影响脑脊液循环所致。斜坡肿瘤的诊断除靠临床症状及体征外,在头颅X线片如显示斜坡骨质破坏、肿瘤钙化等,更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