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bānmáo昆虫,足细长,前翅上有两块黄斑,关节处能分泌毒液,成虫危害农作物。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甲蟲 > 螌蝥 > 斑蝥 斑蝥 bānmáo 即螌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斑蝥》:“[釋名]時珍曰:‘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蝥。’[集解]斅曰:‘斑蝥背上一畫黄,一畫黑,嘴尖處有一小赤點,在豆葉上食汁。’” 斑蝥【同义】总目录 斑猫斑蝥龙蚝晏青腃发斑蝥mylabris外用药。又名花斑毛、花壳虫。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称龙苗。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全虫。7~8月间在晨露未干时捕捉。捕捉后,用沸水烫死。晒干,用时去头、足、翅。生用或与糯米同炒至黄黑, 去米后研末用。主产辽宁、河南、山东等地。辛,寒; 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功能攻毒蚀疮, 破血散结,引赤发泡, 抗肿瘤。主治: ❶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 斑蝥为末, 以蒜捣膏, 和贴患处, 脓出, 立即去药。 ❷疔疮肿毒, 斑蝥一枚, 捻破研末, 涂疮上。 ❸咽喉肿痛, 取少许, 与他药调膏, 贴疼痛处, 待皮肤发红或起泡时揭去。 ❹恶疮, 少许为末, 用蜜调涂患处。 ❺顽癣瘙痒, 与樟脑、木槿皮浸酒外用。牛、马10~20枚; 猪、羊5~10枚。研末冲服。外用适量。内服用米斑蝥。外涂少量,防止舔食。体弱及孕畜禁用。本品含斑蝥素(cantharidin)1~1.2%、脂肪12%、蜡质、蚁酸、色素等。对皮肤、粘膜有发红、发泡作用,用作抗刺激药。有抗肿瘤作用。斑蝥素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 能使肿瘤组织呈碎块及糜烂状, 临证用于治疗肝癌有效。实验证明, 斑蝥素衍生物用于癌细胞的核酸代谢, 使其形态、功能发生变化而杀死癌细胞。有抗病毒作用。实验动物口服斑蝥或斑蝥素均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对家兔实验性踝关节炎有明显的消肿作用。因其毒性较大,急性实验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大剂量引起肝细胞坏死、心肌浊肿、肺瘀血等。 斑蝥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斑猫、花斑毛、花壳虫。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cichoriiL.的干燥全体。主产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等地。辛,热,有大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攻毒,散瘀,发泡。 ❶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酒浸液涂患处;恶疮,研末调敷;口眼斜,研末调敷病侧太阳穴上;喉蛾,取末少许,放膏药中心,贴患侧颈外压痛处;急性风湿痛,按针灸取穴原则选定穴位,然后取少许斑蝥粉末,置胶布中心,贴于选定穴位上,一般24小时揭去。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微黄色透明小水泡,4~7日内结痂脱落。本品不宜大面积敷贴。 ❷治瘰疬,狂犬咬伤,肝癌。内服:米炒后煎汤,0.03~0.06g;或入丸、散用。现用于治癌症、肝炎。心脏、肾脏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服。本品含斑蝥素、脂肪、树脂、蚁酸等。斑蝥素有抗癌作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对皮肤、黏膜有发赤、发泡等刺激作用。水浸剂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斑蝥素可增强免疫功能。斑蝥素有较大毒性,对肾、肝功能有影响。 斑蝥bān máo《本草纲目》虫部第40卷斑蝥(106)。药名。 【基原】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 【别名】斑猫、龙尾(《本经》),螌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腃发、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论》),羊米虫(《陆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中药志》),花罗虫(《广东中药》),章瓦(《吉林中草药》)。 【性味】辛,寒,有毒。《本经》:“味辛,寒。” 【归经】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❶《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 ❷《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❸《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 ❹《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㖞斜,喉蛾;内服治瘰疠,狂犬咬伤。 ❶《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❷《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❸《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❹《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❺《本草纲目》:“治疝瘕,解疗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内服:炒炙研末,一至二厘,或入丸、散。 【宜忌】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❷《日华子本草》:“恶豆花。入药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泻人。” ❸《本草衍义》:“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 ❹《本草纲目》:“恶甘草。” 【成分】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Cantharidin)、脂肪及树脂、蚁酸、色素等。 【药理】 ❶抗肿瘤:斑蝥素对小鼠肉瘤180略有抑制作用,能使瘤组织呈碎块及糜烂状。临床上治疗肝癌有效,唯不良反应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❷其他:斑蝥素有局部刺激作用,可刺激人和动物皮肤发红起泡。斑蝥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人报道斑蝥素有雌激素样作用;但有人认为,只有不纯的斑蝥素方有此作用,而单纯的斑蝥素并无激素样作用。 ❸毒性:本品属剧毒药。小鼠急性实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5mg/kg;其内脏切片检查,无论急性或亚急性毒性试验,各脏器皆出现病变;心肌纤维浊肿明显(尤以亚急性试验为著);肝细胞浊肿、脂变;肺、脾郁血,并有小灶性出血;肾小管上皮浊肿。斑蝥素30mg即可使人死亡。 斑蝥bānmáo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斑猫。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 cichoriiL. 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江苏等地。辛, 热, 有大毒。入肝、胃、肾经。攻毒, 逐瘀。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酒浸液涂患处。治瘰疬、狂犬咬伤, 近亦用于肝癌、肺癌等癌症。内服: 0.03 ~0.06 克, 米炒后煎服或入丸、散。心脏、肝脏、肾脏机能不全者慎用, 孕妇忌服。本品含斑蝥素。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发赤、起泡作用, 口服可引起肠胃炎与肾炎。水浸剂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斑蝥素有抗癌作用, 但毒性很大, 可用于肝癌、肺癌等。不良反应主要为泌尿道刺激, 甚至血尿, 也有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等。其衍化物毒性较小。 斑蝥 斑蝥斑蝥,又名斑猫、斑蚝、花壳虫。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芜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 cichorii L.的全体。7~8月早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能起飞时捕捉,或日出时用捕虫网捕捉,放入容器中,闷死或烫死,晒干。本品因剧毒,捕捉时需戴手套及口罩,以防刺伤皮肤或粘膜。 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虫体长1.5~3cm,宽0.5~1cm。头略呈三角形,黑色,复眼较大,略呈肾脏形,触角11节,橙红色,末端数节膨大呈棒状,末节基部窄于前节,多数已脱落。胸部背面具翅两对,一对为革质鞘翅,每翅有一个大黄橙色斑和两条黄橙色横带纹,另一对在鞘翅下面,褐色透明,是膜质翅。胸足3对,腹部呈环节状。胸腹部均为棕黄色,有光泽。有特殊的臭气,味辛辣而苦,不宜尝。 黄黑小斑蝥虫体比南方大斑蝥稍小,体长约1~1.5cm。鞘翅上的横带纹淡黄赭色,有黄色硬毛。触角末节基部与前节等宽。 以上两种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河南、广西、安徽等省区。 本品味辛,性温。有大毒。归肝、胃、肾、小肠、膀胱经。功能攻毒蚀疮,引赤发泡,破血散结,抗肿瘤。主治瘰疬结核、恶疮死肌、顽癣瘙痒、急性风湿痛、剧烈头痛、面神经麻痹、以及癥瘕积聚,恶性肿瘤等证。治瘰疬结核,可用米炒斑蝥研末,入薄荷末和匀(1:4),以鸡蛋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1丸,逐日递增至5丸,却每日减1丸,减至1丸后,复日增1丸,以5丸为度。或以斑蝥、山甲片为末(1:2),糯米饭为丸如芥子大,每日服1丸。疔肿,用斑蝥,研末敷于患处,可消肿散结。痈疽久不破溃,可将斑蝥研末,以蒜捣膏,和水贴之,脓出即去药。亦用于痈疽溃后腐肉不脱者,有拔毒祛腐之力,但务须防止蚀药溶解后,对健康组织之损害。治疗传染性疣或寻常疣,以斑蝥、雄黄研粉,蜂蜜调制成膏,置于疣面,以胶布固定,经10~15小时,疣便浮离皮肤。斑蝥治诸癣,有杀虫及剥脱表皮的作用,可使药力深达皮内,并有止痒效果,故对白癞、顽癣等皮肤浸润肥厚诸证多用之。牛皮癣,可配甘遂等分为末,米醋调匀擦患处。神经性皮炎,以斑蝥浸酒,取上面清液,涂于患处; 亦可配土槿皮、蜈蚣、樟脑等,浸酒,外搽。斑蝥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赤发泡,用以治疗急性风湿痛、剧烈性头痛等,可取斑蝥研末,用蜂蜜调制成火柴头大小的小丸,用时取1粒放在痛点或选定穴位上,以小块胶布固定,约8~24小时发泡,消毒后用针刺破,放出液体,涂以红汞,复以纱布,以防感染。斑蝥外敷,尚可用治急性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 疟疾,贴颈项第二骨节处;颜面神经麻痹,贴患侧太阳穴上。斑蝥又有破血散结之力,用于癥瘕积聚,如《沈氏尊生书》,治癥瘕,以本品与玄明粉同服。近用于肝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临床上一般提取斑蝥素作胶囊剂用,亦可以原生药配入复方应用。此外,斑蝥在方书中还用治狂犬病,如《医方大成论》取斑蝥21个,去翅足,用糯米1勺、炒至米焦、起青烟为度,去斑蝥,只以焦米研细,用冷水、调入清油5~6匙搅匀服之,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利后肚痛者,用冷水调靛青一块服,即解其毒,或煎川黄连3g,冷服亦解。本品须炮制后煎服,或入丸、散服,0.03~0.06g。凡体质虚弱,心、肾功能不全以及孕妇均忌服。内服宜审慎,外用也不宜大面积应用。为了减少其副作用,避免引起中毒,内服应由小剂量逐步增加,并多喝绿茶,或用绿豆、六一散煎汤频饮,有解毒作用,如尿道刺痛或出血时,可用车前、木通、滑石、猪苓、白茅根煎汤导之。实验研究: 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1~1.2%、脂肪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黄黑小斑蝥(台湾产)含斑蝥素0.97%~1.3%。 斑蝥素对某些小鼠肿瘤有抑制作用,干扰癌细胞的核酸代谢,从而杀伤之。临床上用于原发性肝癌,使症状改善,生存期似较延长; 亦用于肺癌、结肠癌等,但其刺激性与毒性太大,现多用其衍生物: 羟基斑蝥胺、斑蝥酸钠等。斑蝥素还有抗病毒(新城疫鸡瘟病)作用,斑蝥能刺激骨髓引起白细胞升高,斑蝥(主要是其所含的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其刺激性颇强烈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其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遗留疤痕,但对粘膜或皮肤伤口,则其作用较为剧烈亦较难痊愈。口服毒性颇大,可引起肠胃炎及肾炎,特别是肾及泌尿道,尤为敏感,中毒主要伤害肾小管,可产生尿急、尿痛(如使尿呈碱性,增加溶解度,可减轻此种刺激症状)。斑蝥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斑蝥素口服对人的致死量为30mg。 ☚ 蟾蜍 蜘蛛 ☛
斑蝥 斑蝥蒙古名阿拉格斑布、章日哈、章瓦、姜查浩如海。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 的干燥全虫。7—8月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装入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本品味苦、辛、性平;有大毒。有祛脉病,治痈疖,解狂犬毒等功效。用于 ❶子宫痞,妇血症,肾达日干,水肿死胎,脉伤:与砂、螃蟹、银朱、红花、滑石、月石等配伍,制成七味斑蝥丸用。 ❷狂犬病:可单用或与白云香、木通等配伍,制成脉泻剂用。 ❸尿闭,水肿: 与豆霜、蜗牛、甘草等配伍,制成十六味水肿泻散用。 ❹瘰疬:与龙骨、砂、雄黄等配用。 ❺瘙痒,秃疮:与肉桂、豆霜、砂等配伍,制成四味肉桂散用。 本品不得生用,必须炮制,老弱孕妇及有心脏、肾脏病患者禁用。 ☚ 滑石 蒺藜 ☛
斑蝥 斑蝥强巴本品为芫青科昆虫斑蝥Mylabris cichorii Fabricius的干燥体。 味苦、辛,性温。功能泻脉利尿,杀虫。主要用于脉病,尿闭,癫痫;外用可治炭疽,癣病。本品与全蝎、天门冬、马钱子等配伍,制成十一味斑蝥丸,主治癫痫,惊痫昏厥等症。本品与铁棒锤幼苗、藏菖蒲、硇砂等配伍,制成四味斑蝥丸,主治急刺痛。 ☚ 熔酥 椿象 ☛
斑蝥 斑蝥斑蝥,维吾尔药物名阿拉 库鲁克,别名杂热日。为芜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 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的全体。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等省区。 本品性二级干三级末热,味辛,有毒。功能生干生热,热肤起泡,增加色素,软坚消肿,燥湿祛风,解毒生发,祛寒壮阳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白癜风,寒性肿块,扁平疣,湿疹,皮肤瘙痒,皮肤脱落,疯狗咬伤,斑秃,寒性阳痿等。本品有毒,故以特殊的去毒法炮制后内服或使用,将0.01克分3次服用。本品内服过量,可引起腹痛,小便不通,神志不清,恶心,阴茎肿胀、烧痛等中毒现象,甚至导致死亡。急救法为立即内服莳萝煎汁催吐或牛油、芝麻油加开水内服催吐或大麦粉用以玫瑰花油、芝麻菜子油煎成灌肠液灌肠等。本品外用过量,可致伤皮肤,矫正药为黄油。本品可入粉剂、敷剂、滴剂、搽剂等制剂。 ☚ 白花丹 青龙衣 ☛ 00025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