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训
文论名篇。明王袆撰。《明文衡》、《王忠文公文集》见载。这是一篇用“七”体写的文学理论文章。文章通过华川王生与豫章黄太史公的对问展开论述。论述的中心是强调“文以载道”,而六经则是“载道之器而圣人之至文”,写文章如果能“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易》以求其变,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乐》以求其通,本之《礼》以求其辨。夫如是,则六经之文为我之文,而吾之文一本于道矣。”他把理学家的道统与唐宋古文家的文统融合为一,并以道统统帅文统,把道看得重于一切,为明初道统与文统结合的文儒一体的文风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这种观点,王袆在《文训》中对骈文和唐宋以来取士的诗赋作了全盘否定。他批评骈文说:“古语变而四六,古声变而词曲,文之弊也甚矣。”他批评诗赋取士说:“科举之文趣时好以取世资,特干禄营宠之具耳,学古之君子耻言之。”可见其对诗赋骈文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