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翁1908—1980Boun Oum Na Champassak

老挝王国亲王总监、王国政府首相。生于占巴塞省。为下寮纳占巴塞封建领主的王位继承人。早年曾在法国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率老挝代表团与法国政府签订1948年《法老临时协定》。1954年任王国总监。1958年参加老挝人联合党。1960年伙同诺萨万进行叛乱活动,并组织叛乱政府,任首相兼外交大臣。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被黜为下寮王。同年以叛国罪被缺席判处死刑。后逃往法国,死于巴黎。

文翁

陈显功,号文翁,又号西凤,广西桂林人。画山水法云西老人(曹知白)。亦工篆刻,民国15年尝作“陈文翁甲子以后所得金石印”。

文翁wén wēng

(字)漆希范,元代人,教授。

文翁

 【出典】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文翁传》:“文翁,庐江舒人。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释义】 汉文翁守蜀,办官学、宣教化,受到人们称赞。后世用以比喻倡导教育的贤者,也常用作咏蜀地地方官的典故。
 【例句】 ①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1272)这里用蜀地典,勉励李使君学习文翁,施行教化。②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2351)这里以文翁儒化比拟严武治蜀之功。③我行洞庭野,歘得文翁肆。(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2383)这里以文翁喻指陆宰。④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2473)这里以文翁化俗比拟李剑州有善政。⑤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2477)这里以文翁再剖符喻指严武再次治蜀出任成都府尹。⑥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李端《送河兆下第还蜀》3259)这里用文翁草堂以切友人入蜀。⑦文翁旧学校,子产昔田畴。(李夷简《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3495)作者在成都西亭寄诗于前曾镇蜀现为宰相的武元衡,以文翁旧学校比喻武氏治蜀所留政绩。⑧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羊士谔《书楼怀古》3702)作者在蜀登书楼怀古,对以办学儒化闻名的文翁无限景仰。⑨既乏富庶能,千万惭文翁。(樊宗师《蜀绵州越王楼诗》4152)作者时为绵州刺史。这里用不如文翁表示自愧未能尽职的心情。⑩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万里谒文翁。(刘鲁风《江西投谒所知为典客所阻因赋》5745)这里以“文翁”借指投谒的对象九江刺史张又新。有赞扬他重视文化之意。(11)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章孝标《上西川王尚书》5757)这里以“文翁”比王尚书,切合他主持蜀政的官职。意含称美。(12)一寝闲身万事空,任天教作假文翁。(薛能《监郡犍为舟中寓题寄同舍》6495)作者当时任嘉州刺史,这里以文翁自况。(13)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薛能《送崔学士赴东川》6501)作者送崔学士人蜀,这里用蜀中故事,以文翁劝学相勉。(14)声随御史西归去,谁伴文翁怨九春。(杨知至《和李尚书命妓歌饯崔侍御》6536)这里以“文翁”称李尚书,是对他的称美。(15)直缘后学无功业,不虑文翁不至公。(方干《处州献卢员外》7490)这里用“文翁”借指卢员外。(16)只觉惘然悲谢傅,未知何以报文翁。(罗隐《所思》7537)这里用“文翁”喻指已逝的那位对作者有恩的贤良官员。(17)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罗隐《重送朗州张员外》7551)这里用“文翁”喻指张员外。(18)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7619)这里将郑尚书比为贤良的文翁。(19)谁谓唐城诸父老,今时得见蜀文翁。(黄滔《绛州郑尚书》8114)郑尚书出任绛州刺史,这里用“文翁”相比拟。
文翁

文翁wénwēnɡ

━━ 指倡导教育的贤德之人。《汉书·文翁传》载,文翁守蜀,办官学,宣教化,“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唐·章孝标《上西川王尚书》诗:“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

☚ 化雨   文德 ☛

文翁

代称政绩卓著的官吏。唐杨知至《和李尚书命妓歌饯崔侍御》诗: “声随御史西归去,谁伴文翁怨九春。”
●《汉书·循吏传·文翁》: 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西汉文翁任蜀郡太守时,办官学于成都,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突出者可做郡县官员,使蜀地学风大盛。

文翁生卒年不详

西汉教育家。名仲翁,庐江舒县 (今安徽庐江西部) 人。汉景帝末 (前141年前后) 为蜀郡守。时蜀地偏僻,文风不盛,也无官办学校。任内首先从郡县小吏中选 “开敏有材者” 至长安,就学于博士,研习五经律令,学成归蜀,任为郡中高级官吏、郡学教授。自拨经费在成都首创官学,招收属县子弟人学。为鼓励学习,入学者免徭役,以成绩优异者补充郡县官吏。由于这所学校校舍用石料建造,故称 “石室” (今成都石室中学)。此经验获武帝赞扬,“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办学效果显著,武帝以后蜀中人才辈出。同时,注重农田水利,组织民工开凿蒲阳河,分岷江水东北流,再与青白江合,灌溉川西大片农田。中国最早由地方政府兴办学校始于文翁石室,迄今该校一直是成都的著名学府。石室之侧历代有文翁祠、文翁坊、经史阁等建筑。

文翁

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蜀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郡县吏。

☚ 舒城县   周瑜 ☛

文翁

西汉教育家、郡国学的创始人。名党,字翁仲(一说仲翁)。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好学。至长安受业,通《春秋》,先任郡县小吏。景帝(前156一前141)末,由察举为蜀郡(今四川)太守。见蜀地辟陋,文化落后,乃选派素质较好的郡县小吏张叔等十余人赴长安从博士学习儒家经籍,或学习律令,并在成都市中,修建学舍,设立学校,招收官吏子弟入学。数年后,张叔等人学成归蜀,文翁委以官职,并充任郡学师资。同时扩大郡学规模,增加学生名额,招收郡属各县子弟入学。文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常选一些郡学学生到官府实习政事,每次出行县邑时,也随带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入官署,传达教令。学生学成后,成绩高的派任郡县属吏,次为孝悌力田。文翁的兴学措施,引起了蜀郡官吏和百姓的倾慕,以争入郡学为荣,还有富家子弟愿出资财谋求入学的。这不仅使蜀郡可与文化发达的齐鲁之地媲美,而且培养了一批吏材,如张叔,汉武帝时任为博士,官至侍中,扬州刺史。推动了邻近地方的兴学,如“巴汉亦立文学”。景帝褒奖文翁兴学,“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郡国学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文翁死后,蜀郡吏民为立祠堂,以资纪念。

文翁

西汉教育家。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他重视培养人才,曾派小吏至长安,就学于博士。又在成都设立学校,入学得免除徭役,并以成绩优良者为郡县吏,因此许多人争求入学对促进四川西北部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文翁

西汉庐江舒县(安徽庐江西)人。少好儒学,通《春秋》。景帝末,任蜀郡太守。曾派小吏至长安,就学于博士,或学律令, 归蜀后任以高职。又在成都市中设学校,招各县子弟入学,得免除徭役;并以成绩优良者为郡县吏。这些措施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