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章流别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文体论。西晋挚虞作。又名《文章流别志论》。二卷。原配合《文章流别集》,评论各体文章。其书早佚,仅残存十余则,由清严可均辑入《全晋文》。此文分古代文章为诗、颂、铭、诔、赋等各种类别,逐类探讨其文体性质及源流,兼指陈作家作品得失。既是我国最早文体论专论,也是后世诗文理论批评专著之先驱。今收入《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卷,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本。 ☚ 文赋 文章缘起 ☛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晋挚虞撰。挚虞(245?—311?),字仲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历仕晋武帝、惠帝及怀帝三朝,位终太常卿。师事名士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有关文学者计有《文章志》二卷,《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文章流别论》二卷。其中《文章志》属史部簿录类,兼有文人传记和文章目录之用;《文章流别集》属集部总集类,自诗、赋以下,分体编纂,类聚区分,乃历代总集之祖。《文章流别论》原附于《文章流别集》之叙论并解题,梁以后别出,与《文章志》并行,《隋书·经籍志》著录为《文章流别志论》二卷,至唐始有《文章流别论》之称。其书亡于宋后。《文章流别论》遗文散见于类书及古注中,经后人辑佚,可见者凡十九则。其中有总论文章者,有分论文体者。其论文章之功用,以为可“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此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立论。其释“六诗”,亦一本《周礼》,不取《毛诗序》“六义”之称,在解释上又重情志而弃美刺。如谓“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即与汉儒有别。其分论文体者,今存有论诗、颂、赋、七、铭、箴、碑、诔、哀策、哀辞、图谶等十一体。其中论诗体的形成,自三言至九言皆源于《诗经》,实将四言诗体中非四言句式,作为非四言诗体的源头,乃受尊经观念限制。此外,尚有对某些具体作品的批评,约有七则。其书影响颇大。钟嵘《诗品》许为“详而博赡,颇曰知言”,刘勰《文心雕龙》虽讥为“精而少功”,但在不少具体论述上实受其启发。 ☚ 文赋 世说新语 ☛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晋代挚虞所作,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详细考察了文体的源流、特征。其美学思想遵循儒家的传统观念,强调艺术的社会伦理作用。认为“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也。王泽流而诗作,成功臻而颂兴,德勋立而铭著。嘉美终而诔集。”从宗经思想出发,他一概否定了不符合《诗经》颂诗标准的颂。对于辞赋,他指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今之赋,以事形为本”,倒是中肯的批评。但接下去指出赋的“四过”:“假象过大”、“逸辞过壮”、“辩言过理”、“丽靡过美”却显示出对艺术表现手法的不理解。基于儒家立场,宗经信条,使得他的理论显示出顽固保守,贵古贱今的倾向。 ☚ 挚虞 李充 ☛ 文章流别论理论批评著作。西晋挚虞撰。挚虞(?—311),字仲洽(一作仲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师事著名学者皇甫谧,博学多闻,明于礼仪,青年时为郡主簿,后历任中郎、太子舍人、闻喜令、秘书监、卫尉卿、光禄勋等。晋怀帝即位后,任太常卿,负责礼乐郊祀。洛阳陷落后,饥馁而死。挚虞长于文笔,著述不倦,《晋书》本传说他:“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隋书·经籍志》则著录其《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文章流别志论》二卷。综合以上著录及其他材料,今人或以为《文章流别集》是编选前人作品的总集,按照文体,以类相从;《志》是附在文前的作者小传,有助于论世知人,理解作品;《论》则是附在各类作品之前对该文体渊源、特点、流变的论述。三者实不可分,而今均已佚失。 倘说《文章流别集》属“总集”性质,则《文章流别论》属文学理论批评。两汉以来,创作渐趋繁荣,形式多种多样,而区分各类文体的艺术特征以便于写作中准确把握,亦逐渐为人们所注目。早在曹丕《典论·论文》,便曾论及八种文体;与挚虞同时而略早,陆机《文赋》更扩至十种文体。但二者于各体特点均画龙点睛,语焉不详,且未涉及各体源流变迁。锺嵘《诗品序》称“挚虞《文志》,详而博赡”,即指《文章流别论》而言,可见其所分文体较前人为多,论析较前人为详。今虽不得睹其全貌,但仅据清人严可均所辑得的十二条,便有颂、赋、诗、七、箴、铭、诔、哀辞、哀策、杂文、碑、图谶等十二种,并较为详细地探其源流,判其优劣。如论赋,先称其为“敷陈之称,古诗之流”,界定其名称含义,追溯其源自《诗经》“赋、比、兴”之“赋”;次论其写作原则为“假象尽辞,敷陈其志”,借助形象,陈说情志;再述其流变:“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屈原,尚颇有古诗之义,至宋玉则多淫浮之病矣”,而汉代贾谊之赋则可与屈原并肩;最后论后世之赋的痼弊,为“假象过大”、“逸辞过壮”、“辩言过理”、“丽靡过美”四端。这在文体批评史上实有开创性意义,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论述三十余种文体,自称其程序为“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项,与挚虞论赋着眼点大致相同,足见其影响。 在论文体时所涉及的理论问题,挚虞也时有精到之见。如说“兴者,有感之词也”,不同于前人的定义,反映出魏晋以来“兴”义的新发展;前述论赋的四“过”,亦能击中汉大赋的要害。但挚虞是正统的儒者,不免时露保守观念与宗经思想,如强调文学的政教风化功能,认为“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也”,显然对新兴的五言诗持不赞成态度。 《文章流别论》的佚文,严可均所辑的十二条收入《全晋文》卷七十七;另外近人范文澜又辑得两条残文,见其《文心雕龙·序志注》。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文论名篇。西晋挚虞作。《挚太常集》见载。挚氏作有《文章流别集》,因为之论。其原文已佚,今仅存十余条,内容包括:一、叙文章的本质作用,“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二、论述颂、赋、诗、七、箴、铭、诔、哀辞、谐讔、碑文、图谶等文体的特点与演变。挚虞的文学思想基本遵循儒家的宗经思想,崇尚古代文体规范,如云古颂、古赋,诗要有“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又讲求中和之美,追求讽谕议,反对“假象过大”、“逸辞过壮”、“辩言过理”、“丽靡之美”,否则当“背大体而害政教”。由此可见其文学思想是比较正统的。他的文体论继承曹丕、陆机而有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所述文体种类的数量超过前人,而且论述文体特征的演变和发展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文选》和《文心雕龙》的文体论,对后世文体的批评方法皆有深远的影响。故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云:“《流别》旷论,穷神尽理,刘勰《雕龙》,钟嵘《诗品》,缘此起议”。 ☚ 文赋集释 文心雕龙·杂文 ☛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晋·挚虞撰。虞 (?—311),字仲洽,长安 (今陕西西安西北) 人。惠帝时官至秘书监、太常卿。后在洛阳荒乱中饥饿而死。《晋书·挚虞传》:“虞撰《文章志》四卷,注解《三辅决录》。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 《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可见《流别集》是按体裁选集古代优秀作品,并对每种体裁加以论述的选本。《流别论》盖其所附,后来摘出别行,成为文体专论。《集》与《志》均早亡佚,惟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七十七辑有十余则佚文为《文章流别论》,以此尚可窥其大概。它把文章体裁区分得更细,并对每种文体都从其体裁的产生和作用、发展和变化,以及作家的得失,作了全面论述,并对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屈原之后辞赋的发展作了评论,颇有可取之处。另外此书还要求文学创作应以“情义为主”、而以“事形为末”,对文学创作的内容范围和作用,提出了可贵的见解。 ☚ 文心雕龙 文章缘起 ☛ 文章流别论文体论集。西晋挚虞(?—311)撰,一卷。虞有《挚太常集》已著录。是书为古代文章分类专著。据《晋书·挚虞传》:“虞撰《文章志》四卷,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 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该书按文体分类,选集古代优秀作品,按类叙论,溯其源流,考其正变,辨别古今异同,品评各家得失,颇为详备,惜已佚散,今仅存残文。清严可均《全晋文》七十七辑十二条,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序志第五十》补辑二条,凡十四条。仅此残编,论及诗、赋、铭、诔、颂、七、杂文等,全面精当,为魏晋以来,继《典论·论文》与《文赋》之后,文论之集大成者。刘勰、钟嵘、萧统均受启迪。明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挚太常集》题辞中说:“《流别》旷论,穷神尽理,刘勰《雕龙》、钟嵘《诗品》,缘此起议,评论日多矣。”今有增定《汉魏六朝别解·子部》《文章流别志论》一卷, 附一卷本,关陇丛书《挚太常遗书》本。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理论批评著作。西晋挚虞撰。挚虞(?—311),字仲洽(一作仲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师事著名学者皇甫谧,博学多闻,明于礼仪,青年时为郡主簿,后历任中郎、太子舍人、闻喜令、秘书监、卫尉卿、光禄勋等。晋怀帝即位后,任太常卿,负责礼乐郊祀。洛阳陷落后,饥馁而死。挚虞长于文笔,著述不倦,《晋书》本传说他:“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隋书·经籍志》则著录其《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文章流别志论》二卷。综合以上著录及其他材料,今人或以为《文章流别集》是编选前人作品的总集,按照文体,以类相从;《志》是附在文前的作者小传,有助于论世知人,理解作品;《论》则是附在各类作品之前对该文体渊源、特点、流变的论述。三者实不可分,而今均已佚失。 ☚ 文赋 诗品 ☛ 文章流别论文论专著。晋挚虞作。清严可均从虞所选《文章流别集》中辑出其对各体文章的评论而成。专论各种文体的性质、源流,也旁及文章的作用和文章的评价。强调人伦教化,反对浮靡文风。对南朝刘勰、钟嵘的文论均有较大影响。 文章流别论 《文章流别论》西晋挚虞著。《晋书·挚虞传》云:“虞撰《文章志》四卷,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得。”《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挚虞《文章流别集》三十卷。全书今已佚失,只残存后人从各种类书中辑出的若干条论说。《文章流别论》先就文章的源起和类别作了总体解说,然后就赋、诗、七体、箴、铭、诔、哀辞、碑文、图谶等各种文体分别作了较为详尽、深入的分析,尤详于赋、诗、七体等几种当时比较流行的文体。比如他谈赋,先讲赋的起源和作用,继言赋的发展变化,并评论有关作家作品,且举出足以为典范的文章,最后标举赋的创作原则,又剔出“假象过大,逸辞过壮,辩言过理,丽靡过美”四种写作失误,这是很有系统的论述方法。《文心雕龙·序志》篇曾讲到立论文体的四条纲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定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这四条纲领挚虞早已运用。刘勰的立论很可能受到了挚虞的启发。 ☚ 文赋 翰林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