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明wén míng

(字)韦丹,唐代人,曾任容州刺史。


文明wén míng

(字)韦绚,唐代人,文人。


文明wén míng

(字)萧映,梁代人,历北徐州刺史。


文明wén míng

(字)萧显,明代人,成化进士,官福建按察佥事。


文明wén míng

(字)义净,一作净义,唐代高僧。


文明wén míng

(字)郑絪,唐代人,累迁中书舍人。


文明wén míng

(字)应景,明代人,正统进士,官福建左布政。


文明wén míng

(字)焦显,明代人,任湖广道监察御史。


文明wén míng

(字)贺革,梁代人,为国子博士。


文明wén míng

(字)高重,唐代人,为鄂岳观察使。


文明wén míng

(字)刘灵哲,南齐人,官兖州刺史。


文明wén míng

(字)吴彤,明代人,累迁北平副使。


文明wén míng

(字)方盱,后改名大年,明代人,有研山山人漫集。


文明wén míng

(字)刁冲,后魏人,为功曹主簿。


文明wén míng

(字)见文初。

文明

文明

见“邵灿”条

☚ 文奂   文明 ☛

文明

文明

见“司空曙”条

☚ 文明   文畅 ☛

义净635—713

本姓张,字文明。齐州(今山东历城县)人,一说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高僧,著名佛经翻译家。曾孤身前往印度求法,经二十五年,历三十余国,取回梵本经律近四百部。后在长安、洛阳主持译经,共译出经、律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又于归国途中撰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今存。
索引:义净,文明。


邵璨?—?

字文明,号宏治。一说名宏治。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明代戏曲作家。一说为明诸生,或谓曾任给事中。工于作曲。作有传奇《香囊记》一种。
索引:邵璨,文明,宏治。


司空曙?—?

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附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举进士,任洛阳主簿。大历前期入朝任左拾遗,德宗时贬长林县丞。贞元四年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官检校水部郎中,位终虞部郎中。著有《司空文明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索引:司空曙,文明、文初。

文明

 

论题解析


 [解题]文明(civilization),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往往特指精神财富。文明是自我的修养,文明也凝聚着民族的气质和魂魄。文明是社会和谐的标志之一,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是人的素质、涵养、受教育程度的综合体现。
 [析题]文明是什么呢?你可以通过自己对文明的了解来谈谈对于文明的感受。当人写下了第一个象形文字,文明时代就具有雏形,在这几千年来,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文明对于人类来说,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呢?我们为什么需要文明?人类缔造着文明,文明又指引着人类前行。文明的生命力何其强大,多少古老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但他们创造的文明却散发出日益璀璨的光芒。
 假如没有文明,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如果你们生活在一个野蛮的社会中,你们会遭遇到什么?你可以唤醒你的想象力。我们需要一个文明的社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呢?面对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又该有什么样的举动?要如何才能让人们都成为文明的公民?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自己的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与文化是不同的,文化可以是一种文明,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而文明总是一个时代中先进的积极的文化。
 

思路导引


 当原始人学会用火烤食物,野蛮时代走向了尾声;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玛雅的水晶头骨、庞贝古城的精美建筑……文明见证着昔日的辉煌。就小处而言,文明又意味着个人的修养,它与礼貌为伴,与陋习抗争。西方的 “女士优先” 、国内的 “五讲四美”,都让文明变成了一个充实的名词。文明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自我。
 人类为什么需要文明?如果人类没有了文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从正反两面对话题进行进一步的展开。在文明的社会中,是秩序井然的,是温馨的,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在非文明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不愉快的争斗。你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论证你的观点。
 写这样的文章可以通过正面的渲染文明来增强说服力,也可以通过反面的对比来反衬、突出你的观点。不要说大话与空话,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进行论说会有更好的效果。
 拥有了文明就是拥有了和谐,拥有了灿烂,拥有了发展。对集体而言,文明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源泉与动力;对个体而言,文明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表现。缺乏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缺乏文明素质的个人也难以获得生活、事业的成功。
 我们需要文明,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在文明中前进?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从大的方面,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美德;从小的方面,我们要讲礼貌……你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吧,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文明与美好。
 

论点集锦


 1.文明是人类智慧的最好果实。
 2.文明是社会和谐的标志之一。
 3.人类生活中的温馨与理解需要文明的言行。
 4.人类的秩序需要人们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5.文明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6.文明程度是生活质量高低的晴雨表。
 7.富裕并不等于文明,而文明则能产生财富。
 8.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
 9.生活质量的提高,会促进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10.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 (先秦)孔子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 《左传》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
 

—— (汉)韩婴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 (晋)陆机


 ※人之所以为贵者,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唯信与义。
 

—— (唐)张九龄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宋)苏轼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 〔英国〕培根


 ※造物给你美貌,也给你美好的德性;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
 

—— 〔英国〕莎士比亚


 ※良好的社会最终还是要靠它的公民的品质。
 

—— 〔英国〕斯宾塞


 ※在一个文明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法国〕孟德斯鸠


 ※一个人的美德绝不能从他特别的努力来测度,而要从他每天的行为来测度的。
 

—— 〔法国〕帕斯卡


 ※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会称为最道德的人。
 

—— 〔法国〕伏尔泰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 〔法国〕雨果


 ※人们在批判社会的时候,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 〔德国〕恩格斯


 ※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
 

—— 〔德国〕歌德


 ※应当重视你在街道上的行为,一个国家国民的教育程度,最容易从他们在街上的行为和举止看出来了。你在街上的表现就能说明你的整个教养。
 

—— 〔意大利〕亚米契斯


 ※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事实论据]
 

相互礼让的让泉


 醉翁亭旁有一泉,此泉共有两个泉眼,一个泉眼流水时,另一个泉眼就不流,隔一会儿则反之。这种自然现象如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礼让,因此人们形象性地给它取名为 “让泉”。
论题链接 ①谦让②秩序
 

今天的武汉人


 湖北省武汉市在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组织百万市民参加社会公德实践,始终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以社会公德教育为重点,全面塑造武汉人新形象。2000年9月25日,武汉市有关方面决定由60辆出租车组成车队,义务载着150位离退休老干部游江城。结果报名的出租车司机特别踊跃,达2 000多人。武汉市委主要领导介绍说,如今,武汉每周都有10万市民参加义务劳动,常年有40 000多个帮贫济困的 “吴天祥小组” 活跃于街道。公德建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数年前,武汉江岸区一条街道举办花展,数千盆鲜花被人哄抢。2001年武汉市接连举办的几个会节期间,全市有100多万盆鲜花点缀在大街上,却无一丢失。
论题链接 ①公德②道德③社会
 

*文明引来的捐赠


 大连多年来一直注重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市民的文明意识强,市民素质高。一位韩国客商本来准备向某一城市捐赠价值1 500万元人民币的行道树坑保护罩,通过这一公益事业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宣传。可是,当这位客商途经大连,目睹了一尘不染的街道和彬彬有礼的市民时,连呼 “发现了新大陆”,当即决定,将这笔钱移至大连。
论题链接 成功
 

*贫困夫妇的得与失


 美国报刊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一对穷困的美国夫妇都失业了,由于付不起房租,只好搬出久居的家,带着儿子在汽车里暂时栖身。有一天,他们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2 500美元,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呀。可是,丈夫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钱包应该交给警察局。妻子虽然也曾想过把它留下,但最后也认为应该交还失主。于是,夫妻俩就一同把钱包送到警察局。在警察局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失主。按照美国的惯例,失主应付给捡拾者20%左右的酬金,然而,失主却分文未付就走了。对此,警察局感到非常失望与遗憾,决定把这件事通过新闻界曝光。结果,这对穷困夫妇收到了全国成百上千封来信,给予他们热情无私的帮助。他们共计收到6 000多美元,有200家公司向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论题链接 ①品德②平凡与伟大③得与失
 

总理的道歉


 贝克尔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老人,有一次,他在一家商场内和当时任总理的霍克为养老金问题争论起来,霍克一时冲动,骂了一句:“你这愚蠢的老家伙。” 事后,贝克尔越想越不服气,一张状纸把霍克告到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霍克也认识到自己骂人是不文明之举,决定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这句粗野的话公开向贝克尔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不文明的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这位老人家,我愿意就此向他表示道歉,并请宽容我的不敬。”
论题链接 ①自省②改过
 

中华世纪钟伤痕累累


 2000年初,中华世纪钟铸成。钟体记载了20世纪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起着 “千年沧桑百年荣辱,钟以载道字字皆音” 的作用。世纪钟原来和许多公共雕塑一样,没设具体的工作人员加以保护,游客们可以挨近钟体触摸、拍照。但工作人员渐渐发现,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世纪钟上开始有 “污点”“伤痕”,一些不文明游客对它乱敲、乱刻、乱画,弄得钟体伤痕累累。对此,世纪坛管理部门不得不专门派保安轮流看守保护。
论题链接 ①公德②文明意识
 

道德堕落者


 某市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位14岁的女中学生张歆黔不慎落水,当时有上百人围观,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下水相救。有一个男青年愿意救人,却首先索要1 000元做酬谢,后来见没人付钱,便拂袖而去。就这样,张歆黔终于死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找来两个在不远处淘沙的工人,请他们把张歆黔的尸体打捞上来,他们竟问:“捞起给多少钱?没捞起给多少钱?” 经过一番周折,尸体终于捞上来了,需要借用气垫板抬尸体。气垫板主人竟也趁机勒索了18元5角的 “损失费”。可见,文明的败坏、道德的堕落,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论题链接 人性
 

“不翼而飞” 的红伞


 1994年10月,天津水上公园用万把红伞设计了大地走红艺术造型。整个展览不到两天,万把红伞便大都被毁坏、被盗走,令整个天津为之震惊。无独有偶,两年后的石家庄竟 “更胜一筹”,发生了 “抢伞事件”。1996年10月16日,安徽古井集团策划了 “红云映碧树” 广告,用两千多把红伞缀满市中心近4公里街道两旁的绿树,不幸,只展览了一天,红伞即被 “洗劫” 一空。失落的红伞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德问题的普遍关注,昭示出现阶段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乏。一些市民评论道,一把红伞固然小,但它却是道德的放大镜,透视出人们的文明程度;红伞固然可以遮风避雨,但遮不住 “拿” 伞者社会公德意识的缺乏。
论题链接 道德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渔业集团花了300多万元修建草坪,美化环境。草坪建好后的第一天,总经理提前上班进行观察。在20分钟内,共有40位职工送孩子上幼儿园经过草坪,其中38位为了走近路,毫不心疼地踏草坪而过,只有两位女工领着孩子绕过草坪沿水泥道走。总经理当日给这两位女工每人2 000元奖金,并且在集团内部通报表彰。此事在社会上激起强烈的反响。
 要求:①请以 “文明与公德” 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②注意使用正反对比的写法。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文明无价


 

佚 名


 去年春天,当我在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新闻时,还颇为吃惊:大连渔业集团花了300多万元修建草坪,美化环境,总经理提前20多分钟对员工上班进行观察,发现40位职工中有38位领着孩子踏草坪而过,只有两人带孩子绕草坪而行。为了培养职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这位总经理当即决定,给两位没踏草坪的职工每人奖励2 000元。当时我想:这么大的投入和这样的奖励值么?
 孔子曾有言:“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当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大连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时,我才醒悟过来:值!因为文明无价。现在看来,那种认为搞城市美化、绿化和各种文明建设不如把钱用来建工厂和改善生活的想法是目光短浅了。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城市文明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广告。市容环境优美了,市民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好转了,城市的吸引力就会大增,就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
 事实正是这样。大连多年来一直注重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市民的文明意识强,市民素质高。一位韩国客商本来准备向某一城市捐赠价值1 500万元人民币的行道树坑保护罩,通过这一公益事业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宣传。可是,当这位客商途经大连,目睹了一尘不染的街道和彬彬有礼的市民时,连呼 “发现了新大陆”,当即决定,将这笔钱移至大连。最新统计资料表明,1996年大连外商比上年同期合同额增长67.7%,协议外资额增长47.1%。仅就这些而言,你还能说文明建设不值吗?
 文明无价。谁不愿自己的城市变得花园般美丽、宁静和温馨呢?而这美丽、宁静和温馨的环境,反过来又陶冶我们的情操,促使我们变成一群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文明的环境住着一群文明人。这是一种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良性循环。
 美国报刊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一对穷困的美国夫妇,两人都失业了,由于付不起房租,只好搬出久居的家,带着儿子在汽车里暂时栖身。有一天,他们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2 500美元,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呀。可是,丈夫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钱包应该交给警察局。妻子虽然也曾想过把它留下,但最后也认为应该交还失主。于是,夫妻俩就一同把钱包送到警察局。在警察局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失主。按照美国的惯例,失主应付给捡拾者20%左右的酬金,然而,失主却分文未付就走了。对此,警察局感到非常失望与遗憾,决定把这件事通过新闻界曝光。结果,这对穷困夫妇收到了全国成百上千封来信,给予他们热情无私的帮助。他们共计收到6 000多美元,有200家公司向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文明无价,文明能够奠基成功的基石。人生的道路上,文明总是能让我们收获到这样那样的意外,而这些意外又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文明本身就是财富!让我们带着文明上路吧!
 经典点评 
 本文论点鲜明,题目 “文明无价” 即是论点。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文明是招商引资的广告,文明是社会风气的前提,文明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在这里,作者通过大连加强文明建设,成功地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引进了大量外资的事实为例,来进一步论说了自己的观点:文明无价。结尾点明论点,首尾呼应,层次分明,选用事例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文化;文明wénhuà wénmínɡ

【同】 都可作名词;都可表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异】 “文化”属中性词。此外,还可专指精神财富,例如:教育、科学、艺术等;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表示人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掌握的一般知识。“文明”没有这些意思。只用作形容词。[例]马南邨《欢迎杂家》:“我国古代学者的文集,几乎都可以算是百科论文集,都是值得珍视的~遗产。”“文明”侧重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褒义词。除作名词外,经常用作形容词,表示社会发展进步的状态的意思,例如:“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没有这种用法。[例]在建设高度物质~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
【反义】 文明—野蛮 粗野 粗鲁 粗鄙 粗犷

文明wénmíng

❶文化❶△物质~|精神~。
❷社会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
 △ ~古国|~时代。
【反】野蛮

文明wénmíng

❶ 〈名〉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物质文明。
【同义】文化。
❷ 〈形〉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化状态:讲文明│文明国家│文明行为。
【反义】粗野│蒙昧│野蛮。

文明wénmíng

【释义】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色彩】
中性。

【近义】
文化。

【扩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

【造句】
 ❍ 中国古老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
 ❍ 黄河,我国~的摇篮。

文明wénmíng

形容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或有较高文化、道德修养。用于古国、社会、时代、城市、赛区、家庭、单位、观众、行为、举止、谈吐、生产、服务、执勤、经商等。例如:
❶ 我要做一个学习努力、举止文明的学生。
❷ 较理想的人的生活,是物质上富裕,精神上文明。
❸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种“书迷”与 “书痴”愈多,读书风气愈浓,则愈文明,愈进步。
❹ 是谁如此不文明,如此不负责任,……(忆明珠《茗边小语》)
❺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
❻ 人类何时进入文明时代?
❼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❽ 他们文明执勤,受到群众的赞扬。
❾ 经过一年的教育,他变得文明了。
❿ 西方人是不吃狗肉的,有的人听到把狗宰了来吃,就感到恶心,以为颇不文明。(朱正《冤哉此狗》)
“文明”可以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⓫ 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⓬ 企业的生产经营应当科学、文明。

文明;闻名

◉ 文明wénmínɡ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例〉物质~/ 精神~/ 在这个花市里,你也不禁会想到各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
❷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例〉~社会/ ~国家/ ~的气息/ 提高自身素质,做~人。
旧时指有西方现代色彩的习俗或方式。〈例〉~结婚/ ~棍儿(手杖)/ 在助蒋作战的开头,又曾演过一出美国出面调处国共两党争端的~戏。
◉ 闻名wénmínɡ 
听到名声。〈例〉~已久/ ~不如会面。
有名。〈例〉~中外/ 世界~/ 万里长城举世~/ 西湖美景~全国。

文明wenming

❶同“文化❶”:金字塔向人们展示了埃及的古代~|我们要建设高度的物质~,也要建设高度的精神~|价值观念不同,对所谓现代~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❷形容人类社会较高的进步状态(相对于“野蛮”);形容较高的品德修养(相对于“粗野”):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骂人是一种不~的行为|要教育孩子讲~,懂礼貌。

文明wén míng

❶名词。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用于褒义。
【例】 他们……享受真正的文明。(梁晓声《雪城》)
❷形容词。具有较高文化的,用于褒义。
【例】环境优美的文明工厂上海立丰船厂,有3幅一组、全长20米的大型油画壁画 《九寨颂》 日前落成。( 《文汇报》 1989年11月29日)
❸形容词。具有现代色彩的,有礼貌的,用于褒义。
【例】 1926年3月19日,就是段祺瑞在北京打死刘和珍、杨德群他们许多人的第二天,陈文雄和周泉举行文明结婚礼。(欧阳山 《三家巷》)

文明

(同)文化
(反)落后 野蛮 粗野

文明wénmínɡ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
我们提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这里的人讲文明有礼貌。

文明wén míng

❶ 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1880年三河石川英《〈日本杂事诗〉·跋》:“近世学者,心艳西法,言欧罗巴、米利坚则盛夸其学,曰文明大国。”1898年《清议报》一册《续变法通议》:“凡数万年,相争相夺,相搏相噬,递为强弱,递为起灭,一言以蔽之曰,争种族而已,始焉物与物争,继焉人与物争,终焉人与人争,始焉蛮野之人与蛮野之人争,继焉文明之人与蛮野之人争,终焉文明之人与文明之人争。”
❷ 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898年《清议报》一册《续变法通议》:“其种族之差别愈多,则其争乱愈甚,而文明之进愈难,其种族之差别愈少,则其争乱愈息,而文明之进愈速,全世界且然。”
❸ 旧时指有当时西方色彩的(风俗、习惯、事物)。1909年《图画日报》第六号:“卖花: 卖花卖花声细长,珠兰茉莉夜来香。筠篮一只手中挽,出入公馆与宅堂。喊哑喉咙少人买,只因小姐奶奶多改文明妆。文明妆饰辫一条,不须花朵插鬓旁。明朝多扎花球钮子花,卖给文明女子送与文明郎。”

卑俗、鄙俚、鄙俗、伧俗、粗鄙、粗俗、粗野、俚俗、浅俗、野蛮;典雅、风雅、高雅、清雅、儒雅、斯文、文明、文雅

○卑俗bēi sú

(形)低劣庸俗:离开这~的环境|人品~|语尤~|粗野~的语言。

○鄙俚bǐ lǐ

(形)〈书〉粗野;庸俗:~之言|其词~| 白话~浅陋|拙俗~。

○鄙俗bǐ sú

(形)粗俗;庸俗:花纹太多,几近~|~不堪|~的气质|举止~|其辞多~| 出口~|~小人。

○伧俗cāng sú

(形)粗俗鄙陋:~之语|谁说~的老百姓不懂得艺术|~不堪。

○粗鄙cū bǐ

(形)粗俗:言语~|流于~|~之极|~的骂人话|用词~|~的言谈|~不懂规矩|举止~|~的动作。

○粗俗cū sú

(形)(言谈、举止)粗野庸俗:~的话|~的轶闻 |说话~|举止~。

○粗野cū yě

(形)(举止)粗鲁,没有礼貌:~的性格|~的行为 |举止~|话很~| 比赛动作~。

○俚俗lǐ sú

(形)粗俗:文极~|词旨~|手笔~已甚|似~而实高雅|她疑惑自己是变得~了。

○浅俗qiǎn sú

(形)粗浅;粗俗;通俗:平淡不流于~|高世之器,非~所能识 | 字句~。

○野蛮yě mán

(形)不文明,没有开化;蛮横粗暴:~的态度|~时期|~的习惯|~的统治|~的行为|~的种族主义|~的教育方法|~的屠杀|真~|极端~| 一群~的人。

●典雅diǎn yǎ

(形)优美不粗俗(多指文词):所用皆~|字字~|写格律诗须力求~工整。

●风雅fēng yǎ

(形)风流儒雅:举止~|故作~|斯文~的郎君| 自以为~|~的谈吐仪态|~儒士|睿智~的少年|~文人。

●高雅gāo yǎ

(形)高尚风雅:~之人|不~的外号|雍容~|举止~|气质~|人品~。

●清雅qīng yǎ

(形)清秀文雅:风格~|~的紫竹调|诗多~|秀丽~|她的妆扮如此~素净|容貌~婉丽|~的气韵。

●儒雅yú yǎ

(形)〈书〉典雅;优雅:外貌~|风流~|~的文字。

●斯文sī·wen

(形)(言谈、举止)文雅:~的姑娘|他稳重而又~|他收敛了往日的粗鲁,尽力学着~的样子|他说话挺~的。

●文明wén míng

(形)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具有较高文化的:不~|举止~|讲~礼貌|这孩子挺~的|骂人是不~的。

●文雅wén yǎ

(形)(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不粗俗:举止~|人很~|谈吐~|性格~娴静|气质~|~的词句|~的作风。

文明←→落后 野蛮 蒙昧wén míng ← → luò hòu yě mán méng mèi

文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
落后:停留在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野蛮:没有开化;不文明。
蒙昧:没有文化。
【例】 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 正如什么野蛮民族神话所说的头发是人们的幸福的代表,梅女士也从头发上惹起了意料不到的烦恼。(茅盾:《虹》) 我并不是单责备他们,我没有忘记文化的落后,军阀官僚的统治,革命的低潮,职业和生活对于知识分子的威胁都帮助了某一部分人所施行的训练,那种使年轻人丧失了理想、热情和勇敢的训练。(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 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鲁迅: 《野草·这样的战士》)


温文←→粗野wēn wén ← → cū yě

温文: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粗野:举止粗鲁,没礼貌。
【例】 望着这个温文敦厚的青年农民,你很难想象到,在那斗争激烈残酷的年代,杀起土豪劣绅和军阀官僚来,他竟是个象狮子般凶猛、象豹子般无情的勇士。(王汶石: 《通红的煤》) 她的嘴唇红艳艳的,充满着青春的魅力;只有在沉默无言之际,这嘴才流露出烦闷、痛苦和粗野的表情,就跟她那对黑眼睛里的神气一样。([德]保罗·海泽: 《特雷庇的姑娘》)

文明

文明

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行为方式及成果。表现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文明的概念专指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心理、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明水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物质文明起决定性作用,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具有能动的作用,对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又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自由   文化形态史观 ☛
文化1

文化1

文化教育:文教
由原始状态进入有文化的状态:开化
顺服开化:孰化
较高文化的状态:文明
我国过去的文化精华:国粹
我国故有的文化:国故(整理~)
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国学

另见:文化2 文人 知识

☚ 经济困难   文化、文字 ☛

有文采

有文采

华 彧 斐
光明,有文采:文明
华美,有文采:
富有文采:弥文 虎豹 芊绵 酿采 绥绥 赡笔 虹霓吐颖
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斐然成章 粲然成章
既富有感情,又很有文采:情文并茂
作品既有文采,又有内容:怀文抱质
典雅而富有文采:雅缛
顺合礼乐而富有文采:顺泽
意味深长,富有文采:隽蔚
雄健而有文采:雄华
极有文采:龙章风姿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言文行远

☚ 辞采   好的文采 ☛

状况

状况

态(状态) 概 情数 情况 情状情迹
景象,情状:景祥
从前的状况:故态
目前的状况:现状 现况
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表现出来的状况:文(~明;~化)
大概的状况:概貌 概况
全部的状况:全貌 全豹
热烈而盛大的状况:盛况
庆祝、欢迎等盛况:万人空巷
百姓慰劳义师的盛况:箪食壸浆
优秀人物济济一堂的盛况:亨嘉之会
非凡的盛况:空前绝后 光前绝后
从未有过的盛况:盛况空前
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糊糊涂涂
经长期不断积累而形成贫困和虚弱的状态:积贫积弱 积弱积贫
(情形:状况)

另见:情况 情景 情形

☚ 各种情况   情节1 ☛

文明wén míng

❶文采,光明。《易·乾》:“见龙在田,天下~~。”
❷社会进步有文化的状态,与“野蛮”相对。《闲情偶寄》卷三:“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草昧而致~~,不可得也。”

文明

❶“野蛮”的对称。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
❷时新事物,如新式结婚称文明婚姻。
❸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文化”相通。可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使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得到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物质文明。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文明是一个发展过程,一切文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活动,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更替相适应,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的文明、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每一个新的文明都高于前一阶段的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所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崇高的文明。以往一切文明主要为剥削阶级所垄断和享用,只有社会主义文明,才能充分为劳动人民享有,为劳动人民服务。

文明

文明wenming

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曾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时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加以援用并赋予新义,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文明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不同社会有不同社会的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明,在当时也曾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以上文明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无法与社会主义文明相比拟的。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开始创造有史以来最高类型的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可以用五讲四美来概括。

☚ 谦逊   纪律 ☛

文明

文明wenming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体现了社会进步和发展水平。“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中,具有文采光明和文德辉耀的意思。“文明”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ivilis”,也用以表示国家、社会的进步状态。“文明”是同“野蛮”相对立的概念,在摩尔根、恩格斯那里,“文明”是继野蛮时代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的文明萌芽状态跨入“文明时代”后,依次地由奴隶制文明发展到封建制文明,再发展到资本主义文明。上述几种文明的相继交替是文明发展的历史进步过程,但是它一直是建立在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野蛮统治和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只是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历史才真正进入高度文明时代。

☚ 文化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
文明

文明Wenming

在文化意义上使用,指人类社会摆脱蒙昧、野蛮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而精神文明又对物质文明起促进作用, 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文明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易·乾·文言》中说: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辟草昧而致文明。”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加以援用,并赋予新义。文明是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它是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经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而且,每个社会的文明都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不仅包括了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而且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最高类型的文明。同时指文明形为,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求人们之间平等相待,礼貌相待,尊重他人和爱护他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文明形为的基本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教育使他们了解一些文明礼貌常识,懂得在任何场合、在待人接物或处理个人、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事情时,能够注意自己的文明举止,处处形成人人争做“文明小学生”、“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好孩子”的好风尚。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应从小事做起。

☚ 集体主义教育   礼貌 ☛

文明

❶表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状态的社会历史范畴。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有巨大反作用。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始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其标志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它随社会进步,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种不同类型的历史发展形态。
❷专指精神文明,特别是指思想、品德和情操的修养。


文明

见“哲学”中的“文明”。

文明

文明

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状态。文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程度的表现,它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但与文化有别,世界上有未产生文明的民族,但都没有无文化的民族。文明主要表现在当阶段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所产生的国家与城市的兴起; 金属工具的使用; 社会分工进一步的专门化,如出现了专职的艺术家等; 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及相互关系的日益复杂等。狭义的文明专指精神文明,尤其专指思想、品德、情操等的修养。人类文明的起源与阶级社会的产生密不可分。一般认为,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城市、文字、金属器皿及复杂的礼仪中心等的出现则是文明起源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

☚ 文化   文明社会 ☛
文明

文明

什么是“文明”?在现代各国的学术著作中,对这个范畴的起源、实质和内涵,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界定,其中也有一些分歧。但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在一些基本点上还是一致的,即都把文明看作是与原始、自然、蒙昧、野蛮等状态相对立的概念,而从时代的发展来说,文明则是人类社会发展比较高的阶段上的一些特征,而且从发展的观点上一般总是把文明与野蛮对立起来。可见,“文明”这个范畴的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状态,它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主要领域的进步发展水平。关于这一点,许多经典性的文献,都做出了自己各具特色的解释。
在现代思想家中,有的学者就是把“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比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认为: “文明乃是整体,它们的局部彼此相依为命,而且都互相发生牵制作用……这是处于生长过程中文明的特点之一,它们的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一切活动都彼此调和成为一个社会整体,在这个整体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都保持着一种非常美好的平衡关系,由这个正在生长中的社会的一种内在的和谐进行调节。”可以看出,对于汤因比来说,所谓“文明”,就是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在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中,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处在一种内在的和谐、平衡的关系中。也就是说,在汤因比看来,内在的和谐、平衡的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就是文明的实质。可以看出,这不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文明,而是把文明看作是一种理想社会状态。
在近现代的学术文献中,不少学者也是在很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明“文明”这个范畴的含义的。比如,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阐述文明的含义时认为,文明的含义可以做狭义的理解,这“就是单纯地以人力增加人类的物质需要或增多衣食住的外表装饰”,也可以做广义的理解,“那就不仅在于追求衣食住的享受,而且要砺智修德,把人类提到高尚的境界”。所以,他指出: “文明是一个相对的词,其范围之大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只能说它是摆脱野蛮状态而逐步前进的东西。交际活动本来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与世隔绝就不能产生才智。只有家族相聚,还不能算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所以只有在社会上互相往来,人与人互相接触,才能扩大这种交往。交际越广,法律也就越完备,从而,感情就越和睦,见闻也就越广阔。文明一词英语叫做 ‘Civilization’,来自拉丁语 ‘Civilidas’,即国家的意思。所以 ‘文明’ 这个词,是表示人类交际活动逐渐改进的意思,它和野蛮、无法、孤立完全相反,是形成一个国家体制的意思。” 1961年版的法国的《世界百科全书》第4卷在解释“文明”范畴的含义时认为,文明这个词的用法甚多,但是,一般地说,可以把该词的明意和暗意分为三大类: “首先,在通常的语言中,文明与价值判断相联系,用以确指开化的社会。它从反面意味着有不文明民族或野蛮民族的存在。其次,文明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集体存在的某些表现可被称作文明现象,如果这些表现由制度和生产加以具体化,就叫做文明事业,某些其他表现显然不配列入这个范畴。最后,文明一词或适用于民族群体或社会群体。文明意味着社会的高度发达,换言之,它具有一系列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社会各有其独特的个性,因而在历史上或在各民族中占有特定的地位,这就是不同的文明形式。”该书作者认为,关于文明的这三个含义是有联系的,但是,第三个含义才使文明的概念可用于分析社会现实。这就是说,文明是指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一些政治特征,它标志着社会发展一定政治阶段的历史水平,所以,文明是个历史的范畴。应当说,这个百科全书所写的关于文明的第三个含义,是对文明范畴的社会历史实质的正确反映。
应该指出的是,在近现代的一些学术著作中,在阐述“文明”范畴的含义时,常常明确指出它的政治性质。比如,英国启蒙思想家弗格森在1767年出版的《文明社会史论》一书中指出: “从词源上看,‘有教养的’ (polished)这一术语最初指的是就国家法律和政府而言的国家状态; 文明人(men civilized)指的是履行公民职责的人。后来,它也被广泛地用于指国家在文科和手工艺术(liberal and mechanical arts)、文学和商业方面的发展进步; 文明人指学者、上流社会人物和商人。但是,不管它的用法如何,如果有一个更值得人们称道的美名,那么似乎每个国家,甚至是最未开化的或最腐化堕落的国家,都会采纳这一美名,而将它的反义词用以形容它不喜欢或觉得有所不同的国家。”可以看出,在弗格森看来,人类社会文明的实质内容是指国家和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发展水平与进步状态,或者也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实质性内容是政治文明。
当然,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即认为不能把人类文明归结为政治文明,因为政治文明虽然是人类文明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美国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主编的《西方政治学》中对“文明” 的范畴就是这样界定的: “从文明开始以来,政治是人类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国家制度有朝一日被取代,即便在那时,政治也仍将是人类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上述关于文明范畴含义的一些经典性解释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特点,即文明实际上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或者也可以说是个历史范畴。首先,野蛮与文明的分野,就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分水岭,而文明时代开始之后,文明本身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人们常常是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野蛮”和“文明”这两个范畴的,因为“野蛮”和“文明”也常常是在相对的意义上使用的。19世纪的著名社会学家刘易斯·摩尔根在他对古代社会史的研究著作中,实际上就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使用“文明”这个范畴的,他的著作的题目就反映了他的这个思想观点,即《古代社会: 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在这里,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蒙昧时期、野蛮时期、文明时期。恩格斯发挥了他的这个思想,在他看来,人类是从社会划分为阶级、出现了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的时候,才开始了文明时代的。而在到目前为止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就是以商品生产高度发达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对文明时代的含义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很显然,所谓“文明时代”,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水平为基础的,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个时代的政治性质就日益明确地显示出来了。所以,接下去恩格斯就指出: “随着在文明时代获得最充分发展的奴隶制的出现,就发生了社会分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这种分裂继续存在于整个文明期。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在这里,恩格斯说的“文明时代”是指自阶级产生以来,包括古代的奴隶制度、中世纪的封建农奴制和从近代开始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这三个历史时期,即他所说的“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而“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关于 “文明时代”这个词,有时是在广义上使用的,即上述恩格斯的用法; 也有时是在特定意义上使用的,即他们所说的“文明时代”就是指资本主义时代,所谓资本主义文明是与封建专制主义相对而言的。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很显然,作为社会主义文明一部分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一般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特点。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以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平等竞争、承认差别为特征的经济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特征。它的具体表现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为目标; 否定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一切不平等社会现象,反对等级特权和专制主义,同时维护按劳分配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因而,主张人们之间的社会平等、自由交往、公平竞争,积极坚持社会主义的平等公正原则; 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为出发点,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肯定按劳分配所形成的合理差别,反对平均主义,等等。这就是一般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它必然要发展到更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同样道理,共产主义文明,就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更高历史阶段,或者也可以说,社会主义文明在本质上也就是共产主义文明。所以,对共产主义文明基本特征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的深入理解。那么,未来的共产主义文明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科学预见,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大体有如下一些基本历史特点: 在这个历史阶段上,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在全社会普遍实行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城乡、工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已经消失,劳动已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人们之间在物质利益上的对立已经消失,每个人都自愿地、不计定额、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 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早已忘却了这种对立,也就是说,在社会关系中已经没有了阶级性因素;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 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等等。这就是共产主义文明的一些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明与共产主义文明,是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而社会主义文明必然要发展为共产主义文明。所以,对社会主义文明,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也就是说,要把社会主义文明看作是历史的、不断发展着的新型文明。

☚ 一、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 ☛

文明

文明

指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是与人类社会处于蒙昧、野蛮状态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表明人类社会发展所达到的一个新阶段。社会文明的范围很广,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积极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物质文明同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物质文明程度的高低。物质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现实表现。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意识发展水平的现实表现。

☚ 社会有机体   阶级分析 ☛

文明

文明

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状态。文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程度的表现,它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但与文化有别,世界上有未产生文明的民族,但却没有无文化的民族。文明主要表现在当阶级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所产生的国家与城市的兴起; 金属工具的使用;社会分工进一步的专门化,如出现了专职的艺术家等;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及相互关系的日益复杂等。狭义的文明专指精神文明,尤其专指思想、品德、情操等的修养。人类文明的起源与阶级社会的产生密不可分。一般认为,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城市、文字、金属器皿及复杂的礼仪中心等的出现则是文明起源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

☚ 文化   文明社会 ☛
文明

文明

(一)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明状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物质文明起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决定力量;精神文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文明的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共同发展。(二)特指精神文明。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心理、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等等。从最终的意义上讲,精神文明是由物质文明决定的,但精神文明中的各部分内容之间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并且对物质文明具有积极能动的反作用。(三)人类的开化状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历史阶段。中国古籍中的“天下文明”(《周易·乾·文言》),“睿哲文明”(《尚书·舜典》)等,所指的就是社会面貌的开化、光明。西方各语种的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意思是公民的、国家的、社会的,表示的也是社会的一定发展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文明是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蒙昧状态和野蛮状态而言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三个时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对此给予肯定,并赋予新义。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页)。文明时代的一般特征是:出现炼铁,发明文字并应用于文献纪录;由分工而产生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发展;私有制确立和阶级产生;国家产生以及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出现;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确立,取代群婚制。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是与物质生产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的精神活动的发展不可分割的。当人类学会对天然物做进一步的加工时,社会便进入了文明的起点,最初的工业和艺术的产生,是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文化   方法论 ☛

文明wen ming

❶civilization
❷civil
❸modern and western

文明

civilization


文明

civilization


文明

civilization

文明

❶civilization;culture
❷civilized
精神~建设取得新成果。Fres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promoting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r in the building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在建设物质~的同时,进行精神~的建设。In building a civilization,we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its moral as well as its material aspects./物质~和精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s are two sides of a coin.We must pursue both with equal vigor./各种~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Civilazations differ in terms of history,but not in terms of superiority./倡导社会主义政治~promote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物质~material civilization/物质~、政治~和精神~建设development of material,politic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s/不同~相互促进mutual enrichment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精神~spiritual civilization;culturaland ethical progress/传播~的使命civilizing mission/~成果achievement of civilization/~对话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单位model unit/~公约written pledge of civility/~村village where civility reigns;model village/~公约written pledge of civility/~古国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经商do business with civility;civilized business conduct; be courteous and honest in business dealings/~社区 (街道) model community/~礼貌decorum;civilized and courteous/~世界civilized world/~社会civilized society/~国家civilized state /~祥和 (featuring)civility and harmon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