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无古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无古今

王充关于文学发展的观点。语出《论衡·案书》:“夫俗好珍古不贵今,谓今之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非,不论善恶而徒贵古,是谓古人贤今人也。……盖善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汉人著述多依经立论,崇古、泥古倾向很严重。王充著《论衡》,受到时人的批评,认为此书“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谐于经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不入。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论衡·自纪篇》)这种批评一是指《论衡》文体不当,二指它不合经传、不类前贤。王充针对文坛上这种崇古而抑今的不良现象,给予了深刻的剖析和尖锐的批判,他认为“好珍古不贵今,谓今之文不如古书”是俗人之语,无知之言;他认为文学评论应以是非、善恶、真伪和作者的才能高下浅深作标准,而不应拘泥于古今、故新,即“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他认为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今不如古,而是今胜于古,文章亦是如此,所以他强调写文章要创新,而反对摹拟。“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辨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论衡·自纪》)调辞巧文,辨伪事实,都各有所从,这是文士著书立说所依据和追求的,否则,因袭模仿,则“黄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认为在“五经六艺为文,诸子传书为文,造论著作为文,上书奏记为文,文德之操为文”等“五文”中,以“造论著作”最贵,这是因为只有“造论著作”才能“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诽徒讽古经,续故文也,论发胸臆之思,文成手中,非说经艺之人所能为也”。这就是说从作者真实认识体验出发而创意作文的“造论著说”最具创新精神。他还提出“各以所禀,自为佳好”(《自纪》)的文学见解,认为只要各自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创作,就能创造出与前人可以媲美的作品,这正像“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同上)一样,从而形成不同于别的时代独特风貌,使文学获得发展。王充反对摹拟,提倡“文无古今”要求文章应创新的文学见解,是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对于古代文学创作和文论的建设都有重要贡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21:18